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5版:科学
3  4  
PDF 版
隐形布可让任何物体消失
鸡可能是暴龙后裔
人类智商12岁定型
以色列孩子胆儿最大,中国、日本孩子最害羞
孕妇气喘症状加剧可能会生女孩
最矮的人和最高的人碰面
诗人但丁并不丑
方形西瓜日本上市
阿波罗登月,一场惊世骗局?
万能疫苗可终身抵抗流感病毒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阿波罗登月,一场惊世骗局?

中原网  日期: 2007-08-03  来源: 郑州晚报  
  (上接C04版)

  疑点七

  高温情况下,照片是如何拍摄的?

  针对实况转播,认为登月是场骗局的人们又提出了新的问题,那就是宇航员登月的图像是怎样被记录下来的呢?

  在月球表面,白天温度高达121°C,而我们在一些登月照片中可以看到,相机露在宇航服外而没采用任何措施。胶片在66°C就会受热失效,那么,登月照片是如何拍摄的呢?

  潘厚任认为,因为登月的地方是日照部分跟阴影部分交界的地区,所以影子很长。日照的中心区域温度要高到100多摄氏度,完全在阴影区域要低到零下100多摄氏度,所以选择了日照部分跟阴影部分的交界处。机械相机在零下30多摄氏度拍照没问题。

  一位美国物理教授通过对阿波罗登月的录像分析,提出了新的困惑。他认为:“月球上重力是地球的1/6,即使全副武装起来的宇航员也不过只有60英磅重。相比在地球上,应该轻易地跳出6倍高或6倍远。从录像上看宇航员充其量跳离地面3到4英寸,这是为什么呢?”

  有人把这些镜头以比正常速度快2.5倍的速度快放,一切就像在地球上运动一样。难道录像带也是伪造的?

  潘厚任认为,理论上讲地球上跳1米月球上应该跳6米,可是舱外的宇航服一般124公斤重,月球上的宇航服当时也有差不多100公斤,100公斤的1/6也有16公斤左右,而太空服是根据人在失重状态的情况下来设计的,所以这相当于在地球上穿着十几公斤的衣服,动作要困难得多。

  科学家发现,假设录像真的是在地球上拍摄后又放慢2.5倍的话,那么,被月球车扬起的尘土应是到处飞扬,而录像中月球车扬起的尘埃却以抛物线状态落下,这符合月球上是真空环境的特点。而如此之大的真空环境即使今天也很难模仿。

  

  疑点八

  根据照片算出的太阳入射角度为何与宇航局公布的明显不符?

  人们仍对那张有名的美国国旗的照片感到困惑。

  他们根据人在月球所拍摄照片上的阴影,计算出了太阳入射角度,结果令人大吃一惊:他们的计算数值与美国宇航局所公布的明显不符。如果按照公布的登月时间来算,照片中所出现的阴影不应该是这样的形状。

  通过计算,有些科学家发现:此时太阳光与月面间的入射角只有6度到7度,几乎紧贴地平线。但许多美国国旗插上月球的照片显示,阳光入射角大约有近30度,两者相差太远。而宇航员在舱外活动拍照时间总共才两个多小时,太阳光入射角度应该只升高了1度左右,因此,照片中出现的阴影夹角应该在登月后46小时才可能得到。

  登月飞船的燃料都用液氢和液氧。液氢和液氧都必须在极低的温度下存放,只有到了发射的最后时刻才加注到火箭中,而阿波罗11号飞船从发射到月球再从月球上发射回来,时间长达5天,在这段时间内,如何使作为登月舱燃料的液氢始终保持在超冷状态,即使在今天也是一个很困难的技术问题。而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又是怎样解决这一难题的,人们无从得知。

  由于宇航员所用的照相机镜头上都刻上了几个十字线,所以,十字线应始终处于被摄物体的前方。可是在许多照片中我们却发现,有些十字线竟处于被摄物体的后方。这是不是能证明十字线是后期加上去的?

  疑点九

  明知危险,为何让3名宇航员进行纯氧试验?

  更令人毛骨悚然的说法来自阿波罗登月舱的设计,有人说,早在1965年美国宇航局就发现,登月舱内采用纯氧方案有严重安全隐患……

  虽然采用纯氧可以减少登月舱压力,但电器开关摩擦的火花极易引起大火,而且根本无法扑救,于是出于安全考虑还是应该采用氮氧混合气体的生命系统。这个系统大大增加了设计难度,使登月舱增加了约1吨的重量。可为什么在相隔两年后的1967年,美国宇航局仍坚持让宇航员进行纯氧生命维持系统的试验呢?结果大火造成3名宇航员当场死亡。

  许多人猜测,是不是因为这些宇航员不肯参与造假而被蓄意谋杀呢?这虽然有些荒唐,但它也沉淀下来,成为世纪之谜。

  迄今为止,许多科学家都研究过首次登月时带回来的月球土壤和岩石,他们相信这是绝对无法伪造的。

  然而,30多年过去了,第一个登上月球的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却依然拒绝参加任何记者招待会、签名或合影,自从月球归来后他一直保持沉默。

  2005年,SMART-1探测卫星越来越接近阿波罗11号登月飞船在月球的降落点。人类30多年前的那次登陆,究竟是伟大壮举还是惊世骗局,我们期待它最终给出答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