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7版:密码 上一版3  4下一版
揭秘:流落民间的明朝状元卷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揭秘:流落民间的明朝状元卷
状元卷正文是工整的小楷
赵秉忠
赵焕彬的家

青州市文物管理所副所长魏振圣在郑母村听说这里有一个叫赵焕彬的人藏有400年前的文物状元卷,于是他24次登门拜访赵焕彬,希望能收购状元卷,最后赵焕彬被魏振圣的真诚所打动,捐出了传家宝——明万历年间状元赵秉忠的殿试状元卷,而赵焕彬正是赵秉忠的第13代孙。状元卷属于宫廷机要档案,为何会流落民间?这其中,又发生了哪些故事呢?

山东省青州市东面20公里有一个小村庄,名字叫郑母村。1983年4月,一个身材微胖的中年男子来到这里。他叫魏振圣,是青州市文物管理所副所长。

郑母村实在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但从这个小小的村庄里却走出了一个丞相、一个状元、一个尚书和一个侍郎,真可谓卧虎藏龙。所以魏振圣常来这里转悠,希望能收到有价值的文物。

这天,魏振圣在村里和一个晒太阳的老汉聊天。这个老汉神秘地对他说:“你不是收古董吗?赵焕彬手里就有一件,据说很值钱。”魏振圣问道:“那是什么东西?”老汉告诉他这个东西叫状元卷。

老汉无意中的话让魏振圣非常兴奋。青州的确出过一个状元,叫赵秉忠,而且就出在郑母村。他是明朝万历年间的殿试第一名。

难道这位老汉说的状元卷,就是郑母村赵状元的殿试试卷吗?那么赵焕彬又是谁呢?他为什么会藏有状元试卷?魏振圣决定走访赵焕彬,他一路打听找到了赵家。细细问起才知道,原来,赵焕彬是赵状元的第13代孙,一个温和的农村老汉。魏振圣寒暄了几句,就说明了来意,希望收购状元卷。但赵焕彬的回答却让魏振圣很失望,他说他们祖上确实出过状元,可卷子是朝廷的紧要物件,哪能随便往家里弄哩? 就是真的弄来,十几老辈了,兵荒马乱的,早就没了。

赵焕彬说的是真的吗?论理,状元卷历来藏在深宫大内,是根本没办法拿出来的。但无风不起浪,为什么好端端会有人说到它呢?

第二天,魏振圣一头扎进了故纸堆,他找来了《益都县图志》,希望能找到一些线索。他发现,不但赵秉忠做过状元,赵秉忠的父亲赵僖也曾在京城做过礼部侍郎。这对高官父子有没有可能把状元卷带回青州呢?更重要的是,赵家15代香火未断,一直人口繁盛,客观上也有保存状元卷的可能。

传家之宝竟然丢了?

几天后,魏振圣再次来到赵焕彬家,但赵焕彬仍一口否认手上藏有状元卷。他说,本来赵家的确有这个传家宝的,但后来不知怎么给弄丢了。魏振圣没有再追问下去,只是和赵焕彬拉拉家常,就离开了赵家。

回青州的路上,魏振圣想,既然是传家宝,怎么能弄丢了呢?或者根本就没有这张所谓的状元卷?为弄清真相,魏振圣决定再访郑母村。

这次魏振圣没有直接去找赵焕彬,而是走访了其他赵家人。让魏振圣吃惊的是,居然很多人声称见过状元卷!但他们好像都不怎么把这张试卷当回事。一位赵家的老人对魏振圣说:“这是什么要紧的东西嘛,不就是个折子,上面写着字,不过是字写得好一些罢了,以前就和乱书放在一起。”据说,赵家有几个上学的孩子还曾拿这张状元卷当成临摹字帖,学写毛笔字。

听到这些话,魏振圣吃惊之余又很兴奋。因为这说明状元卷的确存在过。状元卷现在在哪里呢?对此,赵家人都说不知道。于是,魏振圣再次来到赵家。魏振圣对赵焕彬说:“状元卷是你们的传家宝,既然是传家宝怎么会弄丢呢?如果真的丢了,是谁丢的呢?”

赵焕彬这时又改口说:“不是弄丢了,是‘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时给烧掉了。”魏振圣再次无功而返,但他隐隐感到状元卷还在,而且就在赵焕彬手上。魏振圣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是二等残疾军人。在这之后的两个月里,魏振圣拖着病腿,坐拖拉机、骑自行车、步行,21次探访赵焕彬,虽然都不了了之,但魏振圣一次比一次肯定,状元卷就在赵焕彬手上。

1983年5月27日,魏振圣第24次来到赵焕彬家。这次,魏振圣开门见山:“第一,状元卷肯定还在你老大哥手中。第二,你老大哥肯定会顾大局、识大体,最终把状元卷献给国家。”

赵焕彬老人看着魏振圣说:“老魏啊,看来你是真心的,状元卷的确在我手上。”说着赵焕彬转身进了里屋,取出一个米袋,从里面抽出一个折子,魏振圣打开一看,正是赵秉忠的殿试状元卷!

这份状元卷的正文是极其工整的小楷,共2460个字。第一页上有万历皇帝朱批“第一甲第一名”六个大字,卷末有少保兼太子太保张位等9位阅卷官的官职和姓名。

魏振圣完全被这份难得的国宝吸引住了。

状元卷是真是假?

状元卷不过是一张试卷,究竟有什么珍贵的价值呢?为什么这张试卷会吸引着魏振圣24次探访郑母村呢?要解开这个疑问,我们就必须了解中国的科举制度。

中国的科举制度从唐代开始全面实行,是普通知识分子进入仕途的唯一途径。一个读书人需要通过县令和知府主持的考试,才能称为童生。童生参加院试,通过的被称为秀才。秀才参加3年一次的乡试,通过的成为举人。举人参加乡试次年的会试,被录取者称为贡士。贡士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殿试通过的被称为进士。进士中的第三名称为探花,第二名称为榜眼,第一名就叫状元。可以说,从一个普通的读书人,一直考到状元,实在是沙里淘金、金里再淘金。

状元卷就是状元的殿试试卷,是极其罕见的文物。赵秉忠的状元卷被发现前,还从来没人见过明朝的状元卷。即便是清朝的状元卷,也只是台湾故宫博物院收藏了寥寥几份。而这份明朝的状元卷是绝无仅有的唯一一份。

1983年7月30日,在山东省博物院专家的建议下,魏振圣立刻从济南出发,连夜奔赴北京故宫博物院鉴定状元卷真伪。随后,故宫博物院的王以坤、冯华等几位专家对状元卷进行了仔细鉴定,确认为一级文物!

真伪水落石出,那么,这份状元卷为什么会被专家认为是无价之宝?中国科举制度存在了1300多年,为什么存世的状元卷如此罕见?

原来,科举制度始于隋唐,盛于明清,废止于清光绪年间。中国状元共有700多人,赵秉忠是明代万历26年,也就是公元1598年中的状元。既然中国曾出现过700多名状元,那么状元卷也该有700多份,除了赵秉忠的这一份,其他700多份状元卷在哪里呢?

原来,通常状元卷在封建王朝都被视为国家机要档案,被封存在深宫大内,除了皇帝和极少数高级官员,其他人根本无法看到,其保存状况应该是很好的。但在连年的战乱中,这些国家机要档案却遭遇了灭顶之灾。

明朝时,李自成进北京烧了很多东西,这些档案被烧得更多,所以状元卷也可能在那次被毁。清朝时,由于八国联军到北京,宫廷档案也被毁了不少。可以说,正是由于战乱,才导致历代中国状元试卷无迹可寻,也正是这个原因,才使得赵秉忠的这份孤本状元卷弥足珍贵。

既然状元卷在战争中毁于战火,那么为何赵秉忠的这张状元卷能逃过劫难呢?本当藏在深宫大内的状元卷为何流落民间?赵家又是如何把赵秉忠的状元卷从宫廷带到青州的?

对这个问题,有人推测与赵秉忠和他的父亲赵僖有关,因为赵僖、赵秉忠父子都曾在礼部任职,而科举考试这摊子事就是归礼部分管的。“近水楼台先得月”,赵家父子利用职务之便,带回状元卷光宗耀祖,倒也顺理成章。

但这个说法受到了赵家后人质疑。赵家后人说:“我们家族当时已经很辉煌了,用不着一个状元卷来证明。”

状元卷是国家机要档案,赵家父子冒着杀头的危险私自从宫廷中拿出,仅仅是为了收藏和光宗耀祖,这的确有点匪夷所思。

之后,又有专家提出,时任礼部尚书的赵秉忠为了避免魏忠贤的陷害,才从大内偷出了自己的状元卷。魏忠贤为什么要陷害赵秉忠?赵秉忠的状元卷和魏忠贤又有什么关系?

魏忠贤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宦官之一,是当时炙手可热的权贵。而赵秉忠性格历来耿直倔强,状元的身份也让他对魏忠贤这个宦官不屑一顾,为此,二人渐生怨恨。天启4年,朝廷发生了一件大事,让他们的关系势同水火。

天启年间,以杨涟为首的官员上书揭发魏忠贤的二十四大罪状,由于这个事的牵连,当时的左光斗、袁化中、魏大中等人被陷害下狱,最后致死。当时为杨涟起草揭发魏忠贤罪状的尚书就是赵秉忠的学生,叫缪昌期。因为赵秉忠和缪昌期的关系,所以魏忠贤对赵秉忠恨之入骨,多次在皇帝面前讲赵秉忠的坏话。

后来由于皇帝庇护,赵秉忠逃过了一劫,但魏忠贤权倾朝野,赵秉忠不得不有所忌惮。

所以有人认为,此时,状元卷成了赵秉忠的一块心病,因为这份状元卷虽然主要阐述了安邦治国的道理,但同时也有很多抨击当朝时政的内容。赵秉忠担心魏忠贤利用状元卷中抨击时政的内容来陷害他。于是,他利用礼部尚书的职务之便,打通关节,将状元卷从大内取出。然后向万历皇帝告老还乡,回到青州。

但这一说法依然受到质疑。

专家说,当时要动宫廷档案,那是祸株九族的罪名,如果把状元卷拿出来避免魏忠贤陷害,无疑是饮鸩止渴,是绝对不可能的。再说,赵秉忠为人非常正直,这样的事他绝对不会做。

不但以上两种说法都难自圆其说,就连风信子,这位赵状元的第12代孙自己都说不清这件事情。究竟赵家是如何把状元卷从宫廷带回青州的,恐怕将是一个永远的谜了。

无论赵家出于何种动机把状元卷带回青州,有两点可以肯定,第一,赵家正是利用了赵僖、赵秉忠父子在礼部任要职的关系,才有可能把状元卷带回青州;第二,正是赵家的这一举动,才使这份国家机要免于毁坏,也让我们今天有幸看到400年前的状元试卷。

明万历年间的状元卷流落民间,居然能历经400年而完好保存至今,这实在是一个奇迹。

《探索·发现》将于12月11日播出本故事下集——《追踪千古一卷》,讲述状元卷被盗的惊天大案。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届时收看。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