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40版:大视野 上一版3
“他一生只做了一件事,保卫毛主席”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中央警卫团首任团长张耀祠逝世
“他一生只做了一件事,保卫毛主席”
40年来主席的安全保卫、衣食住行都离不开他

1966年7月,毛泽东与张耀祠(左)合影。

中南海游泳池,1966年8月以后,毛主席一直在此居住、办公。

不知是缘分还是机遇,77年前,17岁的张耀祠当兵后的第一班哨,就站在毛主席办公室的门口,此后40年,他再没离开过毛主席。他曾任中央警卫团首任团长,负责安排主席的衣食住行和安全保卫工作。

2010年10月30日,张耀祠突发心脏病逝世,享年94岁。11月4日上午9时,他的追悼会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5医院举行,告别厅只开了一个小门,前来悼念的却有上千人。大家自觉地站了20多排,都希望送老人最后一程。不少老战友也感慨:“耀祠同志这辈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保卫毛主席!”

“8341”的秘密

这个番号是按编制序列来的

1916年,张耀祠出生在江西于都。1933年5月,年仅17岁的他带着家乡50多名团员青年,参加了少共国际师(长征中一支平均年龄约为18岁的特殊队伍)。两个月后,他被调往江西瑞金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警卫连,第一天站岗,就是在毛主席办公室门口。1934年4月,他调任八军团保卫局侦察科,不久便参加了长征。

“长征结束后,他进了北京任首都公安警卫司副政委,之后就几乎跟着毛主席转了。”孟进鸿拿出张耀祠生前撰写的回忆录:1953年5月的一天,张耀祠被中央警卫局局长汪东兴叫到办公室。“汪局长说,中央决定成立中央警卫团,负责保卫党中央领导核心,保卫五大书记……调你来中央公安部九局任副局长兼中央警卫团团长。”就这样,张耀祠成为番号为“8341”的中央警卫团的首任团长。

关于“8341”的来历,传言不少,有人说,毛主席是在征求了一位算命先生的意见后才这样决定的,而他恰巧活到83岁,前后主政41年。孟进鸿说:“这个代号怎么来的耀祠同志最清楚。他到任后,向中央军委总参谋部作了报告,这个番号是按编制序列来的,毛主席压根儿就没派什么人去拜访过什么算命先生。”

1953年6月9日,张耀祠宣布中央警卫团成立。该团主要负责人民大会堂、天安门、钓鱼台国宾馆、毛家湾、北戴河、中央领导及外宾行车路线的安全。

衣食住行无小事

有时毛主席入睡了,他就睡在一侧的值班室

在王明富记忆中,已是“8341”团长的张耀祠,每天都陪在毛主席身边,有时毛主席入睡了,他就睡在一侧的值班室。“1966年8月后,毛主席一直在中南海游泳池工作、居住,耀祠同志也长年守在那里。游泳池的值班室只能放下一张床,10多平方米大。其实,他住得离毛主席很近,步行最多一刻钟,骑车5分钟就能到,但他几乎不回去。”

曾一起工作过的战友们回忆,张耀祠最大的特点就是细致。

孟进鸿向记者讲述了张耀祠吩咐他做的几件“小事”:“毛主席乘专列外出,火车停在哪儿、停站后怎么布置警卫,都要耀祠同志安排。一般我们会带二三十个‘8341’的警卫,‘文革’时甚至会带一个连。火车内圈是我们的人,外圈是地方部队。有时,毛主席会在火车上休息或找地方领导谈话,耀祠同志都要带着我提前从车头到车尾走一趟,逐个环节考察,看有什么安全疏漏。”

知其一不能知其二

“需要保密的事,你一个字都别想从他嘴里知道”

在部下和战友眼中,张耀祠话不多,保密工作做得最到位。

“需要保密的事,你一个字都别想从他嘴里知道。我在他手下工作,但毛主席外出时,他几乎都是亲自组织,亲自给外地打电话,不让我参与。”孟进鸿说,在毛主席身边工作,有个必须遵守的原则:“不该问的不问,不该打听的不打听。该你知道的一定会有人告诉你,告诉你多少就是多少,知其一不能知其二。”

1976年9月9日零时10分,毛主席因病与世长辞,同他朝夕相处几十年的张耀祠悲痛万分。此后,在党中央打击“四人帮”的过程中,张耀祠起到了关键性作用。1976年10月6日下午3时,汪东兴通知张耀祠和警卫局副局长武健华:“今晚8时统一行动,你们负责拘捕江青。”

“我身为秘书科科长,整天跟着耀祠同志,这件事我竟一点都没有察觉,可见他的保密工作多到位。”孟进鸿回忆说,“那天晚上,他只通知我留两个人值班,我事后才知道,是让他们到张春桥家里清理文件。第二天一早,我碰到干部大队大队长李广银,他提着一大桶饭,我奇怪地问,‘这是干什么啊,大队长?’他指指地底下,悄悄说,‘送饭,那4个人抓起来了。’我才恍然大悟。”

最大心愿回老家看看

他多少次梦回家乡,最终却离出生地仅一步之遥

在王明富的记忆中,张耀祠一生节俭,自己曾想送他一个小药杯,但他坚持不肯收下。离休后,张耀祠每天都出门散步、买菜,最大的乐趣就是和以前的老同事叙旧。“今年‘五一’我还去看望老人家,他特别兴奋,一直站着和我们讲话,不肯坐下,还把家里好吃的全拿出来。”

2010年10月,张耀祠告诉儿女,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回江西老家看看。月底,他回到江西南昌,见到不少老战友。“他高兴得像个孩子,打算待上几日再回老家于都,没想到心脏病突发,被送入医院急救,没几天就离开了人世。”张耀祠的家人说。张耀祠1935年入党,长期跟随毛主席南征北战,他多少次梦回家乡,最终却离出生地仅一步之遥。

据《环球人物》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