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05版:巩义播报城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尚继业与河洛大鼓“王国”
lsz3c422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尚继业与河洛大鼓“王国”

“说黑驴道黑驴,小黑驴儿真派气,白尾巴梢儿白尾巴根,长了几只白银儿……”这是绕口令《小黑驴》里的唱词,再过上几年,可能就听不到真人说唱了。12月25日,河洛大鼓传承人、巩义市曲艺协会主席尚继业告诉记者。

巩义播报

陈振翔 文/图

“河洛大鼓”的由来

在巩义市东区河滨苑小区尚继业的工作室内,尚继业向记者讲述了河洛大鼓曾经的辉煌,并表达对传承问题的担忧。据尚继业讲,河洛大鼓与河南坠子、大调曲、三弦书一起,成为中原地区流行的曲艺形式。早在1900年前后,偃师、洛阳一带流行着一种琴书,琴书艺人坐在那里闭目演唱,声音低沉,节奏缓慢,很难引起听众的兴趣。恰在这时,南阳一位唱鼓儿词的艺人李四来到洛阳,与琴书艺人同台竞艺。南阳鼓儿词艺人用的是鼓和钢板,唱腔高昂奔放,且带有动作表演,很能吸引观众。但南阳鼓儿词没有弦乐伴奏,让人觉得单调乏味。经过一段相当长时间的取长补短,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富有地方风味的新曲种,暂称“大鼓书”。

大鼓书演唱方式简单,不用舞台灯光,更不需化妆,可自拉自唱,也可一人演唱一人或数人伴奏。伴奏乐器以专用的说书坠胡为主,兼配二胡、三弦、秦琴、小提琴等。演唱工具有小书鼓、钢板、醒木等,这些工具既能击节,烘托气氛,也可做道具。每当夜晚降临,书场客满,虽没有锦幕低垂,景色变幻,而说书人舌绽莲花,以一当十,虚中求实,钢板、鼓点伴随着悠扬的坠胡,演述今古,叙事状物,别有韵致。

经过一两代艺人的努力,大鼓书广泛流行起来。1951年,二代艺人的领军人物张天培带着大鼓书曲目赴朝鲜慰问演出,经周恩来总理建议,正式命名为“河洛大鼓”。

万人空巷听鼓书的辉煌

最辉煌、最鼎盛时期要数上世纪80年代中期,那时因电视尚未普及,网络更是没有,河洛大鼓这种曲艺如鱼得水,发展得红红火火,达到历史上的顶峰,特别是在广阔的农村。那时,河洛大鼓与河南坠子、大调曲、三弦书一起,成为中原地区流行的曲艺形式。现任巩义市曲艺协会主席的尚继业回忆那时的辉煌说:“那个时候,天一黑,老百姓聚在一起就是哼唱河洛大鼓,不管唱腔如何。一听说哪个村里有说唱河洛大鼓的,人们结伴摸黑走上七八里山路去听。台下黑压压的一大片,有上千人,那掌声可以说是震耳欲聋。”

商品时代遭遇滑铁卢

1998年,巩义市召开首届河洛大鼓书会时,参加者有40多人,最年轻的仅15岁,这让尚继业看到了一点希望。到2000年,巩义市再办河洛大鼓书会时,只有30多人了,那位最年轻的再也没有露过脸。目前,巩义市仍在说唱河洛大鼓的仅有26位,他们中除了老艺人,其他的已步入不惑之年。

说河洛大鼓的遭遇还要从尚继业的徒弟数量说起。1984年,尚继业在巩义市文化馆开班教河洛大鼓,共收了40个徒弟,目前仍把河洛大鼓作为职业的只有两位了。

不惜血本抢救非遗

虽然河洛大鼓已有100多年历史,可在这100多年里,河洛大鼓曲目全是靠口一代代传下来,用文字记载的寥寥无几,更不用提用音谱、录音、影像等方式了。2003年,尚继业调查统计,还有7位70岁以上的老艺人能说唱河洛大鼓曲目。可是,等他于两年后请这些老艺人说唱时,有的已去世,有的已不能开口唱了。因而,老艺人一旦去世,一些曲目就可能被带到土堆里去了。

尚继业告诉记者,为把曲目保存下来,他把能唱的老艺人请到家里来说唱,录下来。请老艺人来,每录制一小时需要支付20元钱,老艺人的吃住、路费等需要给报销。近年来巩义市委、市政府拨款加上他募集的款项先后花去了5万多元。经过不懈努力成功录制了长篇大书8部,中篇大书3部,书段10个,总计约有180个小时。尚继业于2004年4月出版了20余万字的《河洛大鼓初探》一书,这是河洛大鼓史上的首部论著。此书对河洛大鼓的历史渊源、曲种形态、曲本文学、唱腔音乐、舞台表演等领域都进行了探讨。2004年和2005年,他将一些河洛大鼓曲目制作成5套光盘。2006年整理出版了《河洛大鼓古今曲目选》一书,创造了河洛大鼓史上的“第一”,这对于河洛大鼓来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后又出版了《尚继业曲艺作品选》《河洛大鼓书帽集锦》《说古论今唱道德》和《河洛愿书》等著作,使这个濒临灭绝的曲种又绽放新枝。

尚继业最大的愿望是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服务社会,并把河洛大鼓这一民间艺术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32321 2013-12-27 00:00:00 五 尚继业与河洛大鼓“王国”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