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A08版:经济新闻 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借助“老三记”,打造“吃”文化
“俩虎”通过检测发往天津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借助“老三记”,打造“吃”文化
建造特色美食街,成为二七商圈新的增长点

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城市日渐发展的过程中,每个地区也都会形成自己独有的“吃”文化,譬如,四川的火锅,北京的烤鸭,东北的猪肉炖粉条……那么,提起郑州,就不得不说从二七商圈逐渐发展起来的“老三记”——蔡记、合记、葛记。

对于在外奔波的郑州人来说,“老三记”是浓浓的家乡情;对于上了年纪的老郑州人来说,“老三记”则是美好的童年记忆……那么,如何利用吃货群体,借助“老三记”名气,打造二七商圈的“吃”文化,丰富二七商圈多样性,成为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郑州晚报记者 赵柳影 徐智慧/文 马健/图

现状

郑州,你欠大家一条美食街

早在今年9月份,一个标题为“郑州,你欠了河南人民一条美食街”的帖子在微信里广泛流传。帖子中说,近几年,郑州越来越有大城市范儿了,丝毫不逊色于一些国际化城市。但让人没面子的是,有朋友来郑州,不知道带他们去哪吃、去哪玩?

也有市民提出,北京有簋街,上海有城隍庙,南京有狮子桥,长沙有火宫殿、武汉有户部巷、成都有锦里街……可提起郑州,没有一条能够在全国出名的美食街。

其实,随着经济的逐渐发展,“吃”文化越来越受到各个城市的重视,甚至已经成为支撑商圈发展的又一个增长点。

“中国自古就喜欢吃,谈生意要在饭桌上,朋友家人聚餐也要去饭店,虽然近几年高档餐饮受创,但是适合老百姓的大众餐饮生意很红火,尤其是和商圈结合的美食街,一到旅游旺季,生意好得不得了。”郑州一位餐饮业内人士说,郑州餐饮企业并不少,餐饮文化也很浓厚,只不过现在处于小而散的状态,或者多依赖商场生存,缺乏一条以“吃”为主体的美食街,并借助美食街,反向刺激周围商圈的发展。

打探

两位老人半个多世纪的相约

难道郑州真的缺少有名气的餐饮店或者餐饮文化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作为从二七商圈逐渐发展起来的“老三记”——蔡记、合记、葛记,成为一代甚至几代郑州市民“吃”文化的代表。但是后来合记、葛记逐渐搬出了二七商圈的核心区,只剩下蔡记还在。

“现在我们店内的消费者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老年人,他们吃习惯了我们的产品,对于现在发展迅猛的快餐厅、洋食品,老年人跟不上步伐。”位于德化街办事处辖区的“老蔡记”经理雷文杰说。确实,从中午11点20分开始,一拨拨的消费者开始进店,其中不乏一些头发花白的老年人。而在众多食客中,两位老年人特别引人瞩目。

他们一位姓胡,已经87岁,另一位姓唐,79岁。“我俩年轻时是同事,当时经常攒钱约着来吃馄饨,现在年纪大了,半年难得见一次,见一面还是得来吃馄饨。”唐先生说,他还记得第一次吃“老蔡记”,是1952年,距离现在已经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据他回忆,当时“老蔡记”生意特别火,每次来吃都要排长队,现在他感觉生意不如以前了,因为现在吃的样式多了,年轻人选择也多了。

建议

借助“老三记”,打造特色美食街

其实,随着城市之间的融合,在郑州也可以吃到全国的小吃,但是正如一句话所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美食也一样,只有当地有特色的、正宗的美食,有历史气息和年代记忆的美食,才是真正能代表城市特色的、拿得出手的美食。

对此,雷文杰认为,政府可以适当扶持 “老三记”的发展,并以“老三记”独有的历史文化来打造二七商圈的特色美食街。

同时,有业内人士认为,在很多城市,对于一些保留至今的老店老品牌,政府都会非常重视,并帮助这类企业转型发展,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些企业身上具有的“历史文化”,因此,郑州既然拥有这类资源,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好好保护、好好宣传,并抱团发展。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616002 2014-11-20 00:00:00 四 借助“老三记”,打造“吃”文化KeywordPh建造特色美食街,成为二七商圈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