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A03版:郑之中 讲述郑州 上一版3  4下一版
商之源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商之源
亚细亚 辉煌一时
e贸易方兴未艾
二七商圈

□郑州报业全媒体记者 成燕 李丽君

核心提示

这里是郑州,是河南,亦是中国。

这里是天地之中,文明之源。3000多年前,周公在这里测定天地之中,“中国”一词也源自这片土地的历史文献……

这里是交通要道,东西相贯,南北通达,公路、铁路、高铁、飞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

这里是商城肇始、产业之城,古商城遗址横亘市区,新商战烽火点亮神州,现代产业五湖勃兴……

这里是生态之都、幸福之城,古之大象出没,现代地绿水清,文化文明滋润,百姓安居乐业……

这里,就是我们生活工作学习的城市——郑州。作为一名郑州人,你是否认真阅读过郑州,是否认识郑州、了解郑州?认识、了解和关注,是热爱的开始。热爱之后,需要理解、参与和支持。

郑州报业集团旗下的《郑州日报》《郑州晚报》、中原网及“两微一端”新媒体矩阵重磅推出“郑之中——讲述郑州”大型系列深度报道。报道分《地之中》《郑之名》《商之源》《交之通》《业之兴》《国之重》《绿之行》《民之利》《礼之成》《梦之圆》十期,为您讲述古老郑州的历史文化、文明传承、产业勃兴和沧桑巨变,讲述未来郑州的似锦前程和百姓梦想。

从这里,我们读懂先辈,读懂父母,读懂自己;

从这里,我们讲述郑州,读懂郑州;

从这里,我们读懂河南,读懂中国…… 郑旗

商业,是一个城市经济繁荣程度的晴雨表。

放眼世界,美国纽约、法国巴黎、英国伦敦……无不流淌着商贸服务业发达的永恒因子,并因此而被世界瞩目。

溯源世界商贸业发展的长河,其开端无疑在中国,而中国商贸业则源出中原。这里的青台遗址曾发现5500年前的丝绸,证实丝绸织造源于中国郑州;郑州商代遗址发现了3600年前的瓷器,证实了瓷器出于中国,为CHINA(瓷器)找到了源头;这里发现了中国最早的青铜铸造制品;这里2000年前铸铁使用的球墨技术比西方早了1800年。

亘古以来,浓郁的商业气质早已融入郑州的血脉中,熔铸为这座古都的鲜明文化符号。你可知道,为什么今天商贸活动叫作“商业”?生意人叫“商人”?要寻找这些答案,就要追溯到3600年前的商朝,让我们打开尘封已久的历史卷轴——

商都火炬薪火相传

中原腹地,自古即是中华民族先人的部落。4000多年前,夏部落首领禹因治水有功,得到虞舜重用并最终将部落联盟首领之位禅让于他,公元前2070年,大禹在郑州建都,成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王朝,中国历史从此进入奴隶制的文明时期。公元前1600年,夏朝诸侯国商部落首领商汤率诸侯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在亳(今商丘)建立商朝。商朝建立后,社会生产力有一定发展,人们除了饲养家禽、家畜、种植谷物之外,还从事酿酒、织布、盖房、造车、造船、制铜器等手工业。

商朝建立之后,商朝国都频繁迁移,在郑州、安阳、洛阳、朝歌都建过都城,郑州的商城遗址便在那时建立。从郑州商城遗址中出土的原始瓷器、蚌器、玉器等手工业品,足以证明当时商业交换已非常频繁,郑州商业发展初露芳容。手工业的繁荣为商品交换奠定了基础,商代手工业发展从何源起?

这要沿着历史的长河,进入5000年前的黄帝时期。黄帝有一位妃子叫嫘祖,新郑人,她从小酷爱养蚕,嫁给黄帝后嫘祖便教老百姓植桑养蚕,并使用温水溶解丝胶制丝,然后用这些丝来做衣服。看到嫘祖手工做出来的丝做衣服空隙大,工序还烦琐,黄帝的另一位妃子嫫母就发明了一些工具来帮助嫘祖,这就是最初的织机。嫘祖和嫫母也许想不到,她们的发明会生产出美丽的丝绸,并在数千年后成为丝绸之路上与各国贸易往来的重要商品。

公元前1066年,周王朝代替商朝奴隶主政权,按照战胜者必须保存战败者祭祀的惯例,周武王封商纣的儿子武庚为原来商地的诸侯。但武庚不久便率领商朝遗民兴兵作乱,被周武王平定。周武王为避免这些商朝遗民再起造反,让他们从原来的殷都朝歌迁居到距周都较近的洛阳东郊一带,派出重兵严密监视。由于商朝遗民一向脱离生产,身无一技之长,生活境况远不如前。幸好商朝族人自夏代以来就有外出以物易物、进行交换的历史传统,不少人行旅贸易于四方,富有做买卖的经验。而周王朝的贵族们又需要各地物产以满足其生活享受,于是周公就告诫商朝遗民牵牛驾车到外地去贩运物产。久而久之,商朝遗民做买卖的越来越多。人们就通称做买卖的人为“商人”,称贩卖的物品为“商品”,称专门从事交换的行业为“商业”。

在以农牧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古代,商人并不被重视,他们虽然腰缠万贯,但是一直没有相应的社会地位。到了春秋时期,商贾被列为四民之一。尽管此时商人的社会地位还很低下,还是在官府直接控制下的“工商食官”的商人,但已经是一种专门的职业。

当时,中国商业最发达的当属都城,分别位于郑国和韩国,堪称中原地区著名的商业都会。“郑人买履”“买椟还珠”等与商业密切相关的成语就诞生于此。公元前627年,郑国商人弦高去周王室辖地经商,途中遇到秦国军队,当他得知秦军要去袭击他的祖国郑国时,便一面派人急速回国报告敌情,一面伪装成郑国国君的特使,以12头牛作为礼物,犒劳秦军。秦军以为郑国已经知道偷袭之事,只好移师返回。郑国避免了一次灭亡的命运。弦高的故事记录在《左传》中,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爱国止战的商人。

而郑国名相子产制订的《质誓》,使郑国商业达到鼎盛。“子产为相,市不豫贾”是对当时商业发展最好的记录。《质誓》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保护商家利益的法典。

商业脉动跌宕起伏

随着朝代的更替,都城不断迁移,作为兵家必争之地,郑州的商业发展一直跌宕起伏。本已远离中心的郑州,再次因漕运而兴。隋开皇四年,荥阳郡分置广武郡,于汴河渠口。仁寿初改为荥泽县,开始治理河渠,设置仓库,确立航运组织。隋炀帝继位,更是大兴工程,修治河道。世人谓炀帝为大运河之开凿者。郑州的荥泽枢纽是中华运河鼻祖的中枢。

唐朝建都长安,迁都洛阳。要“转漕东南之粟”,郑州成为中间重要一环。特别是唐高宗以后,为从关东和江淮地区搜集更多财富,唐王朝赖以生存的大动脉,在日日夜夜为京都输送大批粮食和日用百货时,都经由郑州荥泽枢纽转输才能到达。而江南与冀北的物资交流,也都必须经过运河至郑州荥泽枢纽转输,才能进行贸易和交流。

直到宋朝建都东京汴梁,政治和漕运中心东移,通过黄河与郑州荥泽枢纽漕运转输的战略地位也随之受到影响。尽管如此,在明清时期,依靠漕运,富甲一方的“康百万”从郑州崛起。

“康百万”是明清以来对康应魁家族的统称,因慈禧的封赐而名扬天下。康应魁家族一直富裕了十二代,四百多年。历史上曾有康大勇、康道平、康鸿猷等十多个被称为“康百万”。康应魁,在前人的基础上,利用清廷镇压白莲教之机,“尽忠发财”富甲三省。船行之河,大地达十八万亩,财富无以数计。民间称其“头枕泾阳、西安,脚踏临沂、济南,马跑千里不吃别家草,人行千里尽是康家田。”盛极一时。

当时康百万、沈万三、阮子兰,被中国民间称为三大“活财神”。而作为“中国明清第一庄园”,豫商家园——康百万庄园早已闻名全国。

“火车”拉来的物流大枢纽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一个个灿若繁星的中原历史地标逐渐被历史尘烟淹没,归于平淡,郑州也未能幸免。

工业文明浪潮来袭之时,历史再次选择了郑州,郑州迎来了新的机遇——铁路于19世纪末被引入中国。平汉铁路和陇海铁路修筑并在郑州交汇,这两条铁路开通后,带动了郑州最早的商埠——德化街的形成,随后才伴生郑州城市的大规模兴起。在某种意义上,德化街不仅是郑州近现代商贸业的鼻祖,也见证了时代沧桑。在火车站附近区域,一条条商业街陆续兴起,交易百花齐放,各具特色。

历史沧桑,风雨洗礼,商业气质化入郑州城市血液,熔铸为独特的文化符号。虽然上世纪30年代初,郑州拥有各类商埠近300家,以火车站为中心,粮油、棉花、药材市场交易十分活跃,成为中原地带主要的农副产品集散地。但随着战事纷争,这些繁荣局面犹如惊鸿一现。

“郑州商战”谱写中国商业教科书

如果说,早在商代,先人们就为郑州播种下深入骨髓的商业火种,那么,在沉寂千年之后,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这股“地火”终于喷涌而出。

回望上世纪80年代,郑州服务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1980年至1990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7%,高于生产总值年均10.9%的速度。这与商贸城建设的思路确立密不可分。

建设商贸城的思路,产生于改革开放初期。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由农村转向城市之后,郑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对郑州要再认识”。1985年4月在“发挥省会城市服务功能作用研讨会”上,首次提出“依靠交通、搞活流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把郑州建设成为立足中原、面向全国的贸易中心”。

正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度之时,在郑州提出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的大背景下,公元1989年,一轮喷薄而出的“野太阳”(亚细亚百货LOGO)在郑州冉冉升起。

“中原之行哪里去,郑州亚细亚”。20多年前流行的这句广告词至今让人津津乐道。亚细亚点燃的郑州商战硝烟,用敢为天下先的胆略和勇气,定格为中国商业史上一段精彩的传奇。

携裹着股份制经济与生俱来的鲜活生命力,亚细亚商场从诞生之日起就让人刮目相看:开业第一天,这家营业面积1.2万平方米的商场便迎来顾客10万人次,当年商场以1.86亿元的营业额名列全国大型商场第35位。

与国有企业大锅饭体制、管理僵硬、服务冷漠、观念守旧截然不同,它在服务品质、营销创新、商品结构等领域不断创新,屡开先河。“亚细亚”在国内首次提出“微笑”服务,将消费者奉为“上帝”,商场内引入的电梯与人工瀑布构造优美购物环境,率先设立迎宾小姐和升旗表演令人耳目一新,率先在国内引入完整的企业形象宣传体系。央视滚动播出的经典广告词——“中原之行哪里去,郑州亚细亚”,以及那位身穿蓝色制服迎宾小姐的招牌式微笑,时至今日依然让人印象深刻。当年,天津一名小学生给亚细亚商场总经理写信说,老师布置作文题为《我的理想》,班里很多同学写的是:“到亚细亚当营业员!”亚细亚也因此开创了河南商业繁荣的春天,二七商圈从此孕育。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渡期,亚细亚燃起的商战硝烟引发郑州二七商圈多家百货商场展开“肉搏”。价格大战、品牌大战、服务大战……郑州商战引发全国高度关注,央视专门播发6集纪录片——《郑州商战》,推动商战效应深度发酵,名震全国。

商战无赢家,亚细亚最终轰然倒在激进的全国连锁扩张路上,定格为中国零售业一个悲怆的背影。被称为“悲情英雄”的掌舵人王遂舟黯然退出,留给中国商界令人深省的“商业教科书”:亚细亚的机制、管理、观念创新至今仍在全国影响颇深,各商家比拼价格、广告、服务正是现代化商业理念的雏形,商战为商界树立了 “勇于尝试、敢于实践、不怕失败”的商业精神。

往事并不如烟。由亚细亚引起的中原商战已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忆符号,这次商战是郑州商业史上的最顶峰,也是中国商业的一个经典案例。当时,郑州商业企业的活力之强、竞争之激烈全国罕见。直到今天,再也没有哪次商战能有那么残酷的厮杀,也再没有一家企业的服务可以和当时比肩。郑州商战打破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藩篱,堪称中国现代商业发展的奠基石。

朝着建设“国际商都”迈进

2000年前,驼铃阵阵中,古丝绸之路成了一条震古烁今的世界级贸易走廊。如今,在现代交通驱动下,丝绸之路经济带正成为横贯亚欧大陆,世界上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

郑州作为“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重要枢纽和核心支点,也迎来了发展黄金期。

2013年3月7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复,成为全国首个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郑州发展从此插上“飞翔”的翅膀。

请继续阅读AA04版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745999 2016-06-17 00:00:00 五 商之源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