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15版:新郑时报 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系列二十七
因为惺惺相惜 所以情投意合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因为惺惺相惜 所以情投意合
季札不授王位美名扬

公子季札是吴国人,其祖先是周朝的泰伯,曾经被孔子赞美为“至德”之人。泰伯原本是周朝开基之祖古公亶父(周太王)的王位继承人,但当他得知其父有意传位给幼子季历(后来的周王季),以便将来能传位于姬昌(后来的周文王)时,就主动把王位让了出来,自己则以采药为名,逃到荒芜的荆蛮之地,建立了吴国。数代之后,寿梦继承了吴国王位。季札是吴王寿梦第四子,有贤名。之所以说季札有贤名,就在于他辞让国君的位置。他生于公元前576年,上边有三个一母所生的哥哥诸樊(谒)、馀祭和夷昧。季札年纪虽小,但才干突出,吴王寿梦以及他的三个兄长都发自内心地喜欢他,都想立他做国君。公元前561年,吴王寿梦欲立少子季札为太子,季札婉拒。寿梦卒,长子诸樊继位。诸樊说:“现在如果就这样仓促地把君位给他,季札还是不接受的。我愿不传位给儿子而传位给弟弟,由弟弟依次接替哥哥做国君,最后把君位传给季札。”馀祭、夷昧都说行。后来真实的历史是这样演进的:前560年,吴王诸樊欲让位于季札,季札谢辞弃室而耕。过了十二年,诸樊率师伐楚,意外中流矢而亡,遗命传位馀祭。十七年后,吴王馀祭卒,弟夷昧继位。又过了四年,夷昧卒,依照吴王寿梦遗命,兄终弟及,当立季札。季札再次避让,逃位离开。国不可一日无君。吴国的大臣们经过商议的决定是:“先王有遗命,兄死弟继位,定要传位到季札。季札现在逃避王位,那么王夷昧便是最后继位的。现在夷昧去世了,他的儿子应当继位。”公元527年,诸大夫拥立夷昧之子僚为吴王。季札出访回国,一到就把吴王僚当作国君。诸樊之子公子光说:“先君所以不传位给儿子,而传位给弟弟,都是为了季札的缘故。要是遵照先君的遗嘱,那么国君应该季札来做;要是不照先君的遗嘱,那么我该是国君。僚怎么能做国君呢?”公元前515年,公子光派专诸刺杀了吴僚,随后要把国家交给季札。季札坚辞不受,说:“你杀了我的国君,我受了你给予的君位,这样我变成跟你一起篡位了。你杀了我哥哥,我又杀你,这样父子兄弟相残杀,一辈子没完没了了。”季札就离开国都到了封地延陵,终身不入吴国宫廷,直到公元前484年去世。

子产少有卓识

子产名侨,又字子美,郑穆公的孙子,又因以父为氏,故又称国侨。郑国是先秦姬姓诸侯国之一。周宣王二十二年(前806年),周宣王将郑地(今陕西华县东)封给弟弟姬友,建立郑国。姬友是为郑桓公。春秋初年,郑桓公迁都新郑。子产约生于公元前582年,前554年任简公卿,次年执掌郑国国政,是当时最负盛名的政治家。子产少有卓识,其父率军征蔡凯旋,得意洋洋,子产不以为然,认为小国耀兵,祸事将随,其后正如所料。子产执政后,剪除害群之马公孙黑,责其自裁,稳定国家。用人所长,群策群力,共同辅政。整顿土地疆界,按亩收税,确立私人地权;按丘征收军赋,于是产增而军强,人先怨而后赞。公元前536年,铸法律于鼎上,公布于众,使人知所行止,开法制之先河。尤其是不毁“乡校”,广开言路,不杜民口,择善而行,知害而戒,传为美谈。在外交方面,审时度势,或陪简公朝晋,或随定公会盟,周旋应对,要求合理纳贡,平等相待,不失尊严,又不开罪强国,有胆、有节、有理、有利,不卑不亢,捍卫权益。子产执政,雄才大略,处置得宜,终其一生,国稳而民安。公元前522年,执政26年的郑国名相子产逝世,因他一贯廉洁奉公,家中没有积蓄为他办丧事,儿子和家人只得用筐子背土在新郑西南陉山顶上埋葬他的遗体。孔子闻讯后流泪说:“子产,古之遗爱也。”郑民尽哀,三月不行乐,人争赙金银殉葬。

从来英贤惜英贤,季札与子产两个人尽管平素相隔千里,但同样出身于周王朝姬姓后裔,从个人阅历、政治理念到操守品质都有太多的相知相通之处,因而初次见面他们就像老朋友一样,相见恨晚,深谈久谈,互相赠礼,纵使离别也是千叮万嘱。后人将子产与公子札的这次交往概括为“一见如旧”,又称一见如故,形容初次相见就情投意合。

新郑市史志办主任 李磊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779459 2016-10-21 00:00:00 五 因为惺惺相惜 所以情投意合KeywordPh季札不授王位美名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