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3版:我的郑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活力宜居 经济强市
智慧城市 和美荥阳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抢抓发展机遇 着力打造“七个新郑”
活力宜居 经济强市
新郑
魅力新郑

近年来,新郑抢抓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的重大机遇;未来将着力打造实力、宜居、活力、幸福、美丽、文化、平安“七个新郑”,初步建成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和谐的现代田园临空经济强市。

通讯员 刘象乾 张艺雯/文 刘栓阳/图

昨日新郑

1948年10月,新郑解放。10月30日,新郑县人民政府成立;11月,中共新郑县委成立。

1948年,全县仅有私营工业企业2家,个体手工业者174个,从业人数800多人。工农业总产值1034万元,1949年到1952年,进行了土地改革、大生产运动;1953年到1956年,在全县逐步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7年到1966年,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79年,农业联合责任制的推行,调动了全县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1988年实行了双向承包责任制,极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2000年以后,双向承包责任制和科技兴农和粮食高产开发、一优双高、平面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有机结合,使全市农业实现了跨越发展。

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商贸流通领域联系生产和消费的纽带作用日益增强。先后建成了新郑宾馆、皇宫大酒店、郑韩购物中心、金帝商贸城、四发商贸中心等一排大型商场,宾馆市区洧水路、商场街等集贸市场。

今天新郑

近年来,新郑抢抓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的重大机遇,深入实施“融入大郑州、融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承接郑州产业辐射”的“双融入、双承接”发展战略,扎实推进“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根据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确立了构建以商贸物流、食品加工、生物医药为主,以富士康配套产业、高端制造业和传统制造业提升为辅的“三主三辅”产业体系,推动干道经济向园区经济转变,工业大市向现代商贸工业强市转变。

2015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15.6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0亿元。2016年1月至4月,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0.9亿元。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排名晋升至45位,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排名跃升至57位,全国财政收入百强县市排名晋升至44位,县域经济发展质量总体评价连续三年稳居全省首位。

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市)、中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县(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全国十佳和谐可持续发展城市、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县(市)等称号。

未来新郑

着力打造实力、宜居、活力、幸福、美丽、文化、平安“七个新郑”,初步建成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和谐的现代田园临空经济强市。要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突破百亿;持续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初步建成新型城镇化示范城市;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现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可持续发展;加大民生投入,让广大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倡导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加快文化建设,积极做好以文化人、以文兴业的文章;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和健全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实现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到2020年,力争全国工业百强县(市)进入前60强,全国县域经济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进入前50强,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进入前40强,全国财政收入百强县(市)进入前30强。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779841 2016-10-21 00:00:00 五 活力宜居 经济强市KeywordPh新郑抢抓发展机遇 着力打造“七个新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