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4版:我的郑州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关注民生 改善民生 服务民生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关注民生 改善民生 服务民生
郑州民政把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情传递到城市的每个角落
社区托老站为老人集体过生日
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大会现场
街头现场救助

郑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原则,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支持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发展,大力发展老龄事业,做好特殊群体工作,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有保障。贯彻落实市十一次党代会精神,郑州民政在行动。近年来,在郑州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我市民政部门把改善民生、保障民生作为工作重中之重,着重解决好困难群体、优抚群体等服务对象的实际困难,实现了从保障民生向改善民生的重大转变,累计下拨发放资金92.7亿元,保障各类民政服务对象140多万人次。努力之后收获的是累累硕果:先后获得了“全国双拥模范城”等国家级荣誉16项;“省级文明单位”等省级荣誉55项;“十大实事办理工作先进单位”等市级荣誉201项。“作为民政部门我们将更加努力,按照市十一次党代会的安排部署,任何时候都要把事关群众利益的事放在心上、抓在手中,所有工作都要围绕让人民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来谋划实施。”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

郑报融媒记者 裴蕾

通讯员 王海军

谢伟霞 韩阳 文/图

社会救助

织密事关困难百姓生活的“兜底网”

救助水平年年提高,医疗救助更加完善,当家中发生突发事件时,还有临时救助来帮忙……在郑州,一张“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事关困难百姓生活的“兜底网”正在筑牢织密。低保救助,在全省率先建立城乡低保自然增长机制,救助水平连年提高。截至目前,全市城乡低保标准已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550元、320元。医疗救助,全面推行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模式。截至目前,13个县(市、区)已基本建成“一站式”即时结算平台。今年上半年,全市共发放医疗救助资金2500多万元、救助2.22万人次,较好地解决了困难群众“看病难”问题。临时救助,全市正式建立了临时救助制度,有效解决了突发事件对困难家庭基本生活造成的影响。今年上半年,全市共发放救助金348.2万元、救助7414人户次。如今,一个多层次、广覆盖、立体式、全纵深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已经形成,为我市密织了一张社会救助安全网,保障困难人群的基本生活。下一步,市民政部门将继续坚持“体系完善、机制健全、管理规范、衔接配套、保障有力”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健全社会救助体系,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助推脱贫攻坚。

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

将爱传递给有需要的他们

8岁男童郑建好是不幸的,患有脑瘫的他自小被父母遗弃;但他又是幸运的,他生活在“郑家大院”——市儿童福利院里,不仅衣食无忧地生活着,还有一心呵护他健康成长的代理爸爸和妈妈。据了解,全市现有各类孤儿2277人,为确保他们的生活,我市充分发挥福利机构保障作用,加强机构养育,推行多元方式,形成了以机构养育为基础,家庭寄养、类家庭养育、组织助养等多种方式并存的孤残儿童养育格局。今年上半年,全市共发放孤儿救助专项资金1100多万元。作为郑州市的民生工程,我市还采取以奖代补形式积极推动了县级福利中心建设,6个县级社会福利中心全面建成,部分已投入使用,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

一山欢笑群山和,绿城齐唱慈善歌。近年来,郑州慈善工作荣获了“七星级慈善城市”和13个中华慈善奖等荣誉称号。就在刚刚过去的10月13日,各界慈善人士慷慨解囊,当天募集善款1.72亿元,再创新高,为我市贫困家庭的美好生活燃起了无限希望。

养老服务

构建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随着社会老年化进程的加快,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需要得到社会的关爱和重视。截至目前,全市户籍60周岁以上老年人110万,占人口总数的12%,基本建成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近年来,我市进一步加快城乡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步伐,全市已建成日间照料中心、社区托老站、银龄之家、农村幸福院等城乡养老服务中心693个,设置床位7000多张。政府资金助力养老机构建设,市财政先后投入资金4亿元,新建、扩建敬老院80所,设置床位6600多张。投入资金2600多万元,建成了800张床位的市社会福利院老年养护楼。投入资金3200多万元建设新的郑州市老年公寓,设置床位1300张。为满足现代养老的需求,我市还大力推广医养结合模式,鼓励具有一定规模的养老机构内设医院或医疗室,并扶持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开办养老院,推动规模小的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建立长期合作机制。目前,全市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已有15家,与医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养老机构达到90%以上。据悉,今后市民政部门将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力争到2020年健全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优抚安置 向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迈进

我市是驻军大市、兵员大市、优抚安置大市,素有爱国拥军光荣传统。多年来,全市军民坚持以“四个驻军”、“四个郑州”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双拥模范城”创建活动,创造了一个个新的佳绩,全市各类重点优抚对象待遇水平不断提高,退役士兵和军休干部接收安置进展顺利,军休服务管理机构规范化建设稳步推进,军休人员的政治、生活待遇得到较好落实。目前,全市已基本建立健全双拥优抚工作制度,形成了党政军“三位一体”、全方位覆盖的双拥工作组织领导体系,实现了河南省双拥模范城“八连冠”、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下一步,我市民政部门将认真落实优抚安置政策,深化退役士兵安置和军休安置工作创新,健全完善拥军优抚安置服务保障体系,力争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

民心工程

把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情

传递到全市每个角落

小社区蕴藏大民生。近年来,我市不断创新社区治理,强化社区服务,让百姓的社区更像家,让百姓生活更便捷。目前,我市城乡社区治理进展有序,全市共创建达标“星级社区”187个、城市社区服务中心198个、农村社区示范点493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172个。全市共登记备案社会组织5006家,年均增长17.3%。

一枝一叶总关情,扶困救危促和谐。“就民政工作而言,贯彻落实市党代会精神,就是要以‘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为理念和思维参照,以‘创优势、增实力、补短板、能抓住’为路径方法,努力实现救助保障、养老服务、双拥优抚、福利慈善、社区治理、社会事务、民政党建等各方面工作水平明显提升。”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局将按照‘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原则,积极落实惠民政策,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把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情传递到全市的每一个角落。”

“十二五”数说民生

5年来,全市投入各类民政资金从2011年14.28亿元增加到2015年21.64亿元,增幅52%,共计92.7亿元。

★社会救助 城乡低保、农村五保标准逐年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分别从2011年的每人每月340元、180元提高到目前的550元、320元,农村五保对象集中、分散供养标准分别从每人每年4320元、2592元提高到7680元、4608元,增幅均为78%。

★老龄事业 政府投入资金7.6亿元,吸引民间资本17亿元,养老服务设施、床位分别从2011年296个、1.25万张增至目前963个、3.37万张,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社会福利 孤儿保障标准连续多年提高,集中收养标准每人每月1300元增长至1620元,保障标准均居全省最高。

★慈善事业 截至今年上半年,筹集慈善资金5.2亿元,开展实施慈善项目80多个,救助困难群众百余万人次。

★福利彩票 “十二五”期间,销售总量达到69.42亿元,比“十一五”期间增加47.5亿元,增幅217%。

★双拥优抚安置 义务兵优待金标准从2011年不低于上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2倍提高到目前不低于1.8倍(30825元)。

★救灾减灾 截至今年上半年,救助受灾人口25.99万人、恢复重建民房900多间,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24个。

★社会工作 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平均报酬从2011年1250元增至目前3200元,增幅156%。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779861 2016-10-21 00:00:00 五 关注民生 改善民生 服务民生KeywordPh郑州民政把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情传递到城市的每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