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X07版:新郑时报 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一场长达二十二年的 政治较量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一场长达二十二年的 政治较量
系列三十七 本报与新郑市史志办联合开设

□新郑市史志办主任 李磊

【成语故事】

多行不义

必自毙

【释义】

孟夫子有言:“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古往今来,凡是作恶多端之人、作奸犯科之人,都没有好下场。春秋时期,郑国第三代国君郑庄公和弟弟共叔段之间的政治较量,长达二十二年,其中的是非曲直,至今看来仍然让人感慨不已。

【出处】

典故出于《左传·隐公元年》: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 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 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武姜因生大儿子受到惊吓,便溺爱二儿子叔段

郑庄公故意放纵叔段,等他造反时将他逐出郑国

纵观整个剧情的开端、发展以及高潮和反转,尽管前后长达22年之久,但故事的脉络十分清晰。一切起源于郑武公的正妻武姜的偏见和偏心眼:当初,郑武公娶了申国国君的女儿武姜为妻,先后生下了两个儿子。武姜生老大的时候难产受了惊吓,婴儿的脚在前倒生下来,所以取名叫“寤生”。这一惊吓不要紧,这武姜从此看见老大就想起自己那段痛苦的经历,打心眼里不待见这个叫“寤生”的孩子。过了几年,武姜又生下了第二个儿子,这次是顺产,没有遭罪。再加上这老二聪明伶俐,于是武姜就把全部的母爱倾注给了次子叔段,还常常在郑武公面前称赞叔段能干。公元前744年,郑武公病重,武姜想立叔段为太子,屡次向郑武公请求,可郑武公认为寤生没有过错,仍然按照祖制立寤生为世子。 同年,郑武公去世,年仅13岁的寤生继位,是为郑庄公。眼见得老大寤生当上了郑国国君,武姜依然不改自己对老二叔段的偏心和偏爱,一而再、再而三地向郑庄公提出分封要求。刚开始,武姜为叔段请求把制这个地方作为他的封邑。郑庄公说:“制是个险要的城邑,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如果要别的地方,我都答应。”见庄公没答应,武姜又为叔段请求京邑,庄公就让叔段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大夫祭仲提醒庄公说:“都城超过了三百丈,就会成为国家的祸害。按先王的规定,大的都城面积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超过五分之一,小的不超过九分之一。现在京邑的大小不合法度,违反了先王的制度,这会使您受不了。”庄公回答说;“姜氏要这么做我怎能避开这祸害呢?”祭仲说:“姜氏有什么可满足呢?不如早些处置叔段,不让他的势力蔓延。如果蔓延开来,就难对付了。蔓延开的野草都除不掉,更何况是受您母亲宠爱的兄弟呢?”庄公说:“多行不义必自毙,暂且等等吧。”又过了几年,京城太叔势力膨胀,想法也多了,就命令西边和北边的边邑也同时归他管辖。公子吕看到这种情况,对郑庄公进言道:“一国不容二主,您打算怎么办?如果您想把国家交给太叔,就请允许我去侍奉他;如果不给,就请除掉他,不要使百姓产生二心。”郑庄公说;“用不着,他会自食其果。”见郑庄公没有反应,京城太叔胆子更大了,又把双方共管的边邑收归自己,一直把邑地扩大到了廪延。公子吕又劝郑庄公说;“这下可以动手了。他占多了地方就会得到百姓拥护。”郑庄公依然没有行动,只是说:“做事不仁义就不会有人亲近,地方再大也会崩溃。”又过了几年,叔段修造城池,聚集百姓,修整铠甲和武器,准备好了步兵和战车。羽翼丰满、野心爆棚的叔段认为胜券在握了,于是计划偷袭郑国国都。事情发展到了如此地步,武姜依然对叔段偏爱偏信,甚至打算为他打开城门做内应。岂不知郑庄公对此早有防范,对叔段的偷袭计划了如指掌。郑庄公果断出手,命令公子吕率领二百辆战车去攻打京邑。京邑百姓背叛了共叔段,叔段逃到了鄢地,庄公又攻打鄢。五月二十三日,叔段逃奔共国,从此被称为共叔段。

郑庄公耐心等待22年,最终击败共叔段

平息叛乱后,郑庄公地位稳固成为春秋初霸

一场暗潮汹涌的宫廷政变以共叔段失败和郑庄公胜利落下帷幕。为了这场胜利,郑庄公耐心等待了22年。由于共叔段势力的牵制,作为周王室公卿的他丝毫不敢大意,一直没有离开郑国到王所朝拜周王,客观上导致了后来的周郑交恶。叛乱平息后,地位稳固的郑庄公又执政了20多年,成为春秋初霸。政变失败的共叔段逃到共地后,与卫国的州吁结交为友。州吁弑君自立后,于公元前719年联合宋国、陈国、蔡国替共叔段攻打郑国, 联军包围郑国都城东门5天后撤军。之后,共叔段再无起色,最终客死他国。共叔段死后,其家人子孙四处逃散。20多年后,郑庄公的儿子郑厉公继位,对臣下说:“不可使共叔段无后于郑。”共叔段家族的子孙才有机会返回郑国。

以史为鉴,记取箴言。“多行不义必自毙”的成语警醒世人,不义的事做多了,必定会自食其果。历史一再证明,善恶终究分明。不义之人必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落得个身败名裂。无论过程多么曲折,时间多么漫长,最后的胜利,终究属于拥有道义和正义的人们。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811546 2017-02-10 00:00:00 五 一场长达二十二年的 政治较量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