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03版:登封时报 视角 上一版3  4下一版
视角
二十四节气申遗的背后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二十四节气申遗的背后

6月21日,夏至到来,作为二十四节气重要发源地的登封,举行了为期两天的“二十四节气——夏至登封‘测日影’系列传统文化活动”。而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在2016年11月30日,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但是,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的背后有什么故事呢?一起来探探吧!

记者 袁建龙 登封时报 刘俊苗 胡建邦

“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 登封成双遗产城市

登封四季分明,气候适宜,因位居天地之中,阳城是天文观测、历法制定的中心,公元前104年,落下闳曾“于地中为孝武转浑天”,其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最重要历法,影响人民生产生活数千年,它是中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尤其在中原地区,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民俗谚语比比皆是,冬至疙瘩夏至面,寒露过,出红薯……

在文化部、农业部的引领下,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多方努力,密切配合好各方工作。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登封成为拥有“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世界文化遗产和“二十四节气”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双遗产城市。

登封全力以赴起草申报文本 办“二十四节气”活动

2014年,文化部启动二十四节气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质性行动。当年夏月,河南省文化厅将二十四节气申报文本起草工作安排到登封市。吕红军、常松木、宫嵩涛等登封文化名人共议文本起草思路和内容,最后确定由常松木执笔撰写。

在文本起草期间,正值炎炎夏日,常松木在登封市文化馆简陋的办公室里,一坐就是一天,不觉汗流浃背,忘了吃饭休息,功夫不负有心人,文本按省文化厅要求及时完成。

2015年2月27日,登封市文化馆组织协办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禹故里·二十四节气书画展”在嵩阳里街开展。登封艺人杨伟强历时两年多,用24幅作品分别表现了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生产生活特点,诠释了登封作为二十四节气重要发源地的民俗风情。

登封与“二十四节气”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冬至举行千人饺子宴、夏至举行千人吃夏至面等民间活动。为了申遗成功,登封文化各界的努力以及民间举办的活动,都让“二十四节气”活了起来。

郑州配合组织冬至千人饺子宴,拍摄申报片

2014年冬,文化部邀请中央电视台到登封拍摄申报专题片,郑州文化局根据央视导演要求,与登封协商,配合中央电视台拍摄。在一周的拍摄时间内,摄制组以告成为中心,拍摄了观星台、小学生背二十四节气歌、出红薯、村民家厨房灶王爷画像等画面。

其间,因为受季节和拍摄时间限制,申报片必须要在2015年3月报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体现民俗活动的夏至日测日影无法拍到。为了弥补不足,登封市文化馆馆长闫松涛提议,结合当地冬至吃饺子习俗,呈现村民饺子宴,展现二十四节气对人民生活的影响,这个提议得到央视导演认可。郑州文化局安排落实,经过几个地点筛选,确定在大冶镇垌头村举办千人饺子宴。

省积极参与申报,调查、传承、宣传“二十四节气”

河南省文化厅在二十四节气申报联合国非遗项目过程中,积极参与了申报工作。登封市文化馆、内乡县衙博物馆作为“二十四节气保护工作组”成员,省结合两地富有地域特色的仪式实践和民俗生活,并多次配合文化部、农业部来河南调研。同时,开展二十四节气相关调查、传承和宣传活动,使传统知识体系得以存续。

黄河中下游几个省乃至全国各地都有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风俗和史物,但河南登封观星台的核心作用无可撼动。而对二十四节气申报文本起草工作,河南省文化厅十分看重。登封市文化馆申报文本起草工作完成后,将文本及相关材料送达省文化厅非遗处,省文化厅认真研究,多次修改。

国内专家多次调研 为“二十四节气”申报作准备

二十四节气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与进步影响巨大,2006年,农业部就将其申报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文化部启动二十四节气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实质性行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除了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还要有面的影响和点的体现。

2015年8月6日,受文化部委托,“农历二十四节气”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组王一民一行,在省文化厅非遗处、郑州市群艺馆、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领导陪同下,来登封市调研“农历二十四节气”历史遗迹和民俗传承情况。

王一民一行来到位于登封市告成镇的观星台,了解观星台测算历法的科学原理,以及观星台在确立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历史地位和天文科研价值,指导农民生活、农业生产的实用价值。

此次专家组调研是为进一步完善申报、答辩资料,为2016年“农历二十四节气”申遗工作作准备。

2015年12月21日至23日,中国农业博物馆专家王应德一行6人,来到登封市参加在告成镇开展的冬至节系列民俗活动。

传承保护好“二十四节气” 尤其重要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随着工业化、信息时代的到来,机械代替人工,农耕文化正在逐渐远离人们生活。二十四节气的民俗活动日益减少,相关歌谣、谚语也被人们渐渐淡忘,二十四节气出现了严重的边缘化危机。”登封市志办主任吕宏军说,二十四节气与养生和文学都密切相关,指导人民的生活,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2016年12月21日冬至当天,中国农业博物馆在登封举行二十四节气保护和传承座谈会。就如何做好二十四节气的传承、保护和弘扬,国内各界专家建言献策。

而登封市为了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组织开展“我与二十四节气”作品征集活动,凡与“二十四节气”有关的诗歌、散文、楹联、摄影、书法、绘画、歌曲、微视频等均可投稿,并结集出版《二十四节气作品集》,作为“二十四节气”非遗传承保护工作资料留存。

传承保护“二十四节气”尤其重要,挖掘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这是华夏农业大国的智慧。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860293 2017-06-23 00:00:00 五 二十四节气申遗的背后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