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政事 重磅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协商“强化水生态治理,提升水景观效果”
【 】
专题协商“强化水生态治理,提升水景观效果”

文化与城市水景“交融” 打造中原历史文化特色景点

【 】

“水源优、河湖通、流水清、沿岸美”,这种人水和谐、生态宜居的美丽画面,不仅会增加一个城市的吸引力,更能提升人们的幸福感。

如何给全市人民提供生态宜居、自然和谐的生活条件,把郑州建成与国家中心城市相匹配的城市生态水系和水生态环境?

5月25日,市政协召开2017年第一次双月协商座谈会,围绕郑州市“强化水生态治理,提升水景观效果”进行专题协商、建言献策,就人们关心的问题给出了建议。郑报融媒记者 李爱琴

出席会议领导:市政协主席王璋,副市长李喜安,市政协副主席李新有、李玉辉,市政协秘书长陈松林

市政协及各界代表:部分市政协委员、市政协各专委会办公室主任、省市专家

政府相关部门参加人员:市政府办公厅三处,市水务局、市林业局、市园林局、市城管局、市农委、市规划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环保局、市国土局负责人

积极回应

着力防治水污染 切实保障水安全

市水务局局长 张胜利

郑州市生态水系建设起步比较早,市委、市政府于2006年就启动了生态水系规划建设,先后实施了一大批生态水源和河道治理工程。但郑州水生态建设仍存在水资源匮乏,河道水量不足等问题,流域水质仍需改善。下一步,市水务局将重点解决好以下问题:

水源问题,启动实施新郑观音寺、航空港区等南水北调中线调蓄水库工程;加快推进牛口峪引黄工程、赵口灌区引水闸向航空港区供水工程等水源工程。远期推进西水东引工程和小浪底水库引水入郑工程;水量问题,通过大力实施河湖连通、扩水增湿、水生态水景观提升等工程,着力改善城市生态水系生态用水水量不足的现状;水质问题,年底前,在全市全面推行“河长制”,着力防治水污染,切实保障水安全,持续开展城市河流清洁行动,全面改善河道水质。

加强水系绿化 建设生态文明

市林业局局长 崔正明

在郑州积极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背景下,强化水生态治理,提升水景观效果非常必要。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在林业生态建设和水生态建设方面实施了森林生态城和林业生态市建设,大规模营造了山区水源涵养林;大力实施生态廊道建设,高标准建设河岸防护林;建立郑州国家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加强对湿地资源的保护工作。

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全市林业部门将围绕水生态建设,加大水源涵养、护岸林建设,加强水土流失区域的治理,营造水土保持林,为水生态安全提供防护保障;加强湿地保护,营造良好湿地环境,实施生态修复工程,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湿地生态环境;高标准绿化,打造城市滨河公园景观带。

做好环城水系规划 形成生态良好、景观连续水景网

市园林局副局长 许学清

园林方面,重点从绿地系统规划着手,确立以水为核心的城市绿地布局框架;抓好市内七条河的景观治理,做到景观与生态一起抓,注重河岸生态景观,做好滨水景观设计建设,形成连续性生态景观带;做好环城水系规划,使市区河流与环城水系贯通,形成生态良好、景观连续宜人的城市水景网;做好水景观建设,使其与海绵型公园和绿地的建设相辅相成,充分发挥城市绿地的海绵体功能。水生态治理,主要做到正本清源,从源头控制好水污染现象;堵污治污,对现有水体污染做好治理;疏浚河道,沟通水系,形成水系循环系统;水治理好,岸边绿地规划建设好,最终达到水清岸绿的目的。

以文明的理念 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

市农委主任 周亚民

农业,离不开水,目前市农业委采取的措施有:垃圾污水治理三年攻坚战正式启动,220个村要全部建立污水统一处理系统。垃圾处理,采取县统一处理和乡统一处理两种模式,目前都取得了很好成效。对农业的治理,主要是一控(控制农业用水)、两减(减少化肥、农药)、三基本(基本治理畜禽污染、基本治理秸秆污染、基本完成地膜治理),今年底前,将拿出近10亿推进这项工作。着手人居环境整治工程,重点是对农村堆积垃圾进行处理,目前这项工作刚起步,任重道远。

农业地面污染,不仅污染水,也污染我们的食品安全,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我们将多措并举,以文明的理念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把大农业、大生态再提升一个水平。

加强城区河道管理 提升水景观效果

市城管局副局长 翟月修

目前,市城管局主要负责城区“两河一渠”(金水河、熊儿河、东风渠)日常管理工作。

市城区河道管理处采取向社会购买服务的形式,把“两河一渠”的日常养护管理划分为若干标段进行公开招标,实行公司化运作。按照城市精细化管理要求,加强日常管理,目前,“两河一渠”河道水质基本达到地表四类水以上标准。

为实现2019年郑州市区生态河道水质达到三类水标准的目标,在加大“两河一渠”日常管理的同时,积极做好河道整治提升工作,包括金水河上游景观绿化工程、东风渠上游综合整治工程、“两河一渠”蓄水坝改建工程等。

真诚履职

保护黄河湿地 生态补偿机制应先行

市政协委员 牛培玲

郑州黄河湿地水域面积广阔,自然生态及人文景观丰富。但湿地生态保护存在开发利用过度、生态退化等问题。

建议市委市政府将黄河湿地保护纳入全市生态建设投资计划,制定退耕还湿标准,建立生态补偿长效机制。政府加大对湿地生态补偿的财政投入,对相关权益人进行生态补偿。生态养殖等纳入市级重点项目的,其基础建设及管理费用由市财政给予奖励或全额投资,其土地流转、附属物清理费用由县(市)区财政补偿,并纳入当地生态建设工程;凡纳入生态补偿的区域,由市财政按照核心区(保育区)、缓冲区、实验区面积分别给予相应生态补贴。凡纳入鸟类栖息地的农作物种植区,对种植友好作物的农户每年每亩补贴200元。

水生态治理一票否决 新项目不开展水影响评价不予立项

市政协委员 常丽娅

水环境质量事关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大局。建议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准入管理和水生态一票否决;所有新改扩建项目均须开展水影响评价审查,未开展水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不予立项。下大力气开展污水处理、河水清净,大力推广再生水资源,统筹利用过境水资源,建设连通水系,形成河网湿地、河道绿带交相辉映的水生态景观。

大力推进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建设,新改扩建项目要求同时配套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设施,雨水利用率不低于60%。三年内具备条件的郊野公园全部完成雨洪利用工程改造。建立“河长制”,落实属地责任,实行河道确权,强化河道管理各级领导责任。

高端科学规划我市生态水系 突出中原根亲文化特色

市政协委员 李春丽

打造高端生态水系,应首先从规划入手,根据城市的地理环境和河流山川的自然条件以及各分区之间的有机联系,审视和把握整个河流水系的特点,赋河流以生气,赋水流以灵性。

建议以打造华夏历史文明根亲文化特色城市为目的,高端科学规划我市生态水系。不仅要建设水清、林秀、景美的生态景观,更要结合历史文化传统,突出中原根亲文化特色,赋予城市文化活力。沿河绿化带多打造特色公园和文化广场,结合我市根亲文化城市特色,打造中医文化特色游园,弘扬传统中医文化;建造女娲母亲主体游园,传播孝道文化;打造道学文化和儒学文化主体公园,提升当代人的人文素质和思想境界。

文化与城市水景高度融合 着力打造中原历史文化特色景点

市政协委员 胡华敏

强化水生态治理、丰富水利工程的文化内涵、打造水生态文明,对建设现代水利、民生水利、生态水利郑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议在城市水环境治理过程中着力保护好城市传统水景观,尽可能恢复或局部恢复具有历史意义的城市水系与河湖池塘。在堤岸建设、河流整治中,为居民从事水文化活动保留足够的场所。

文化与城市水景要高度融合,注重把历史文化传统融入城市水景观建设中,对景观之间的连接带和空间节点进行文化设计,着力打造颇具中原历史文化特色的景点。全面提高绿化在城市水景观建设中的艺术水平和文化内涵,构成自然和谐的植物生态群落,形成一条“树树景各异,季季景不同”的绿色长廊。

多措并举实行沿河绿化 让河流成为郑州生态名片

市政协委员 于宏

近年来我市园林和造林绿化取得了突出成绩,但仍存在今年栽明年挪或拔的现象,也有栽植以后成活率不高的情况。

建议健全制度和管理机制,使规划方案在数年内甚至更长的时间内能够适应并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杜绝“今天我栽树,明天他修路,后天你铺管网”的建了毁、毁了又建的现象。

创新管理模式,规划设计之初就让各关联部门及时介入,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多选用本地适生的乡土树种,对使用本地苗木的企业给予一定奖励。

加强后期管护,制定科学可行的管护制度,多措并举,让丰茂的植物成为河岸最亮丽的风景线,让每一条河流都是郑州的生态名片。

以实行河长制为契机 成立河道执法队伍

市政协委员 陈玉山

郑州市共有各类河道124条,这些河道对提升我市的城市景观、行洪排涝、维护水生态环境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河道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人员少、河道水质差、河道拦水坝设施陈旧等问题,影响了我市的水生态环境。

建议健全河道管理机构,增加人员编制,以实行河长制为契机,在管理水域较大的区成立河道管理站、所及河道执法队伍。

多举措改善河道水质,严厉查处通过雨水口向河道排污行为;投入专项资金,逐步淘汰使用年限长、设施老化的橡胶坝,更换成升降方便快捷的机械坝,方便泄洪、蓄水;按照河道红线范围;加强执法巡查,对非法搭建、堆弃物料、非法垦殖、向河道内倾倒垃圾行为进行及时查处,防止挤占和堵塞河道、缩小河道行洪断面、影响河势稳定和河道行洪。

建立用水信息披露制度 有效推进公众参与水生态建设

市政协委员 张强

当前,我市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建议建立各种用水信息披露制度、群众有奖举报制度和水价听证制度等,有效推进公众参与的热情和质量,创造“节约水光荣、浪费水可耻”的社会氛围。

加大污水处理与中水回用建设步伐,积极吸引技术含量高、资本雄厚的企业或外资参与城市污水处理与中水回用工程建设。合理确定中水回用价格,引导工业、洗车、市政设施、城市绿化及电力等行业使用中水。

加强节约用水制度化管理,把节约用水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严格准入,限制新增高耗水项目,尽快淘汰高耗水工艺和高耗水设备,加快节水技术升级和节水工艺换代步伐。

强化农业农村污染源治理

市政协委员 吴营昌

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畜禽、水产养殖增多,农村生活垃圾等都可能导致地表及地下水污染加剧。

建议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积极推进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使用量,控制化肥污染。推广应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农药使用量,控制农药污染。

推进畜禽及水产生态养殖综合治理,推行水产健康生态养殖方式,普及科学养殖技术,控制鱼料、鱼药的使用,减少对水的污染。

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凡是规划保留村庄及合村并镇的小镇,垃圾污水集中处理系统要实现全部覆盖,减少农村垃圾污水污染。

热情建言

加强管理加大投入 尽快实现智慧水利建设

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陆海

现代水利,必须实现生态化、信息化和调度管理智能化,实现防洪排涝、水资源调度管理及取排水排污监控管理,这是智慧水利的最基本要求。

郑州市作为我国首批智慧城市建设试点,智慧水利是其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还不够完善,还不能实现所有工程远程操作、远程监控。要加大智慧水利建设投入,加快智慧水利建设步伐。

同时,要改革体制,实现水务一体化,将防洪、排涝、供水、治污、排污等多职能整合,实现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文化、水景观、水经济的有效管控,保障各项水利工程长期健康运行。

因此,要尽快摸清家底,早日实现水资源优化调度。

水生态治理要有系统思维 打破专业界限实行融合发展

河南省城市水资源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蔡明

传统水利工程的主要功能是防洪排涝、供水、发电等,而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最终目的则是“保障水安全、保护水资源、净化水环境、营造水景观、恢复水生态、彰显水文化”。

水生态化治理从传统的防洪排涝,到水利工程加景观、截污、水质提升,再到生态恢复,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一定要用系统化思维来治理。应该由政府部门主导,水力部门牵头,发改、规划、市政、环保等其他部门配合,提供技术支撑、系统规划及设计,打破专业界限,实行融合发展。

同时强调公众参与,要把民众、市民的积极性发挥起来。治理好了,能给大家提供一个好的环境。反过来,大家要爱护环境,才能真正实现水生态文明建设长远健康有序发展。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862497 2017-06-29 00:00:00 四 【 】KeywordPh专题协商“强化水生态治理,提升水景观效果”专题协商“强化水生态治理,提升水景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