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A03版:政事 重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找到统筹发展的“桥或船”
郑州新国际会展中心 一期后年建成
园博园94个展园 有望月底全部完工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找到统筹发展的“桥或船”
——二七区转变工作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大型报道 之 二七篇

7月20日下午,烈日当头。南三环亚星双河居项目工地井然有序,挖掘机正在进行土石方作业,雾炮车呼呼响喷洒着水雾。作业区外,土石方全部覆盖着防尘网。工地的角角落落,被360监控尽收“眼”底,远在区建设局安监站的高新杰,用手机App就能监控工地的粉尘控制情况。

这是二七区创新方法,推进大气污染防治的一个缩影,也是该区通过工作模式转变提升工作效能的写照。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

对于二七人来说,必须找到行之有效、对症下药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解决“桥或船”的问题,才能真正抵达经济发展与环境整治“双统筹双融合双促进”的黄金彼岸。

这个“桥或船”,既在二七人敢为天下先的机制创新中,也在越来越智慧、越来越实用的科技创新中。

郑报融媒记者

陈锋 刘伟平 范光华

“神器”在此 扬尘不扬

7月19日,二七区金水源街道张李垌村工地内,一辆洒水车正往刚平整覆土的空地上喷洒绿色涂料。不一会儿,大片裸露的黄土披上一层绿色外衣。遥看像是盖上一层绿色防尘网,走近一瞧,地表上原本松软的新土结成了绿色硬壳,用手按压也纹丝不动。

原来,这些看起来像是“颜料”的防尘抑制剂是一种水溶性复合剂、无任何污染的环保制剂,将液态的扬尘抑制剂喷洒在播撒过草籽的土地上,几个小时后凝固,在土地表面形成坚硬的保护膜,效果能保持6个月,一旦草籽长出来,就能起到“一劳永逸的效果”。

“以前使用防尘网,需要反复盖网,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而且防尘网不易降解,残留土壤里也有污染。现在我们探索使用防尘抑制剂,不仅效率高、持效长,关键是更环保。”金水源街道的工作人员李育斌介绍,喷洒扬尘抑制剂提高了工作效率,特别是在高温等恶劣条件下,大大减轻了工作人员室外长时间作业的负担。

从按要求铺防尘网到主动创新喷洒扬尘抑制剂,张李垌村这一工地的“小账本”就可“窥斑见豹”——

包村干部王瑜亮算过一笔账:扬尘抑制剂成本为每平方米2.5元,效果能持续半年,其间草籽长出来工地扬尘问题基本不存在了;防尘网成本约每平方米3元,风吹日晒、车辆碾压易破损,需反复覆盖还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同样150亩地,20人7个小时才能铺完防尘网,而一台洒水车6小时就可以喷一遍抑制剂。由于处在城乡接合部,改街道拆迁工地超过3000亩,人手很紧张,不放点儿科技大招,还真不好制住扬尘。”

科技多跑腿儿 市民少受累

19日下午5点多,郑州市公安局嵩山路分局监控中心,宋晓霞正对着电脑查看全区工地的监控视频,发现问题就在微信群通知,相关工地“三员”看到后立即整改,并把整改后的文图发微信群进行回复,前后不到30分钟。

“今天记录的问题台账共9条,以前都是好几页,自从工地装了监控系统,他们都觉得有一双眼睛昼夜盯着,施工规范了很多。”宋晓霞说的监控系统,是二七区打造的“互联网+”大气污染防治体系的一部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正确的方式方法是做好工作的重要保证。

今年以来,二七区坚持问题导向,锁定问题想办法,在实践中摸索出了“十大创新举措”。其中的重点工作项目化、环境整治科技化、督察系统智慧化、扬尘治理标准化、生态发展一体化,解决了不少久治不愈的“疑难杂症”。

以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为例,全区154个工地,建设局配了25个监管员,根据工地大小分工,有的人要巡查20多个工地,一天转下来,“步数轻松占领朋友圈封面”。6月底,视频监控系统装上之后,监控员足不出户,1小时就可以巡查一遍,下载APP终端后还可以通过手机随时随地监控。

在大学路南三环附近,二七区督察局工作人员通过无人机进行高空巡查。无人机升空后,将地面的一草一木尽收眼底,从地面的视频接收机便可对地面状况一目了然。短短20分钟,无人机就对辖区5公里范围内的7个建筑工地巡查完毕。

此外,渣土车运用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激光雷达走行监测、微型空气质量监测站等一系列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开辟了一条“互联网+”大气污染防治新路径。实现了精准治污。

从“人跑断腿”到“数据跑腿”的转变,实现了资源的整合利用,织就了环境污染防治的“天网”,从结果导向来看,实现了“事后堵窟窿到事前预警”的转变,提升了工作效率,节约了行政成本。

环保小投入 企业大回报

措施好不好,关键看成效。

作为省市重点项目,二七区贾寨片区改造项目共450万平方米,一期安置房90万平方米,是二七区同期开工体量最大的安置房建设项目。

项目总经理说:“如果因为环境问题被停工,一天的过渡费就有50万元元,反倒因小失大。”企业实实在在尝到了环境整治的甜头:自从项目实施建设与防尘“齐头并进”,施工进度一天没耽误,工地环境告别以往的灰头土脸,变得赏心悦目,在全新的环境里,工人们的热情也日渐高涨。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869900 2017-07-21 00:00:00 五 找到统筹发展的“桥或船”KeywordPh——二七区转变工作模式的探索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