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A04版:政事 重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AA04
“种庄稼”里手变身“弄丹青”行家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种庄稼”里手变身“弄丹青”行家

本报讯 昨日,上街区峡窝镇石嘴村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二楼的一间会议室内,一场麦秸秆画培训班正在举行,省手工艺品委员会会长、河南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研究员陈振强正在向村民传授麦秸秆画制作技艺,现场近130名学员中约有一半来自石嘴村。

石嘴村村民学做麦秸秆画的热情为啥这么高?这与该村近年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有关。郑报融媒记者 武建玲 通讯员 穆文涛

发展文化产业,走文化脱贫之路

石嘴村位于峡窝镇西部,汜水河穿村而过,生态环境优美。全村共有6个村民组、2383人。历史考证,该村曾是汉代大儒屈伯彦讲学的地方,至今尚留屈子讲学台遗迹。该村以前以粮食种植为主,村民收入很低。近年,立足文化底蕴深厚、学风优良的实际,该村“两委”决定着力发展文化产业,建设特色文化名村,走文化脱贫、文化惠民之路。

2012年该村成立了书画院。5年来,石嘴村书画院平均每年组织书画活动不下10次,全国各地众多书画家前来参观、学习、交流,留下作品3000多幅。借旧村改造、整体搬迁之机,该村利用沿街门面房,建起上万平方米的文化市场,让村民学画、绘画、售画,并经营各种名家字画、古玩、玉石、根雕等,形成文化产业链。

采取互联网+艺术的模式,增加农民收入

对于不少农民来说,从“荷锄”转向“弄丹青”,这种转型他们适应吗?

在麦秸秆画培训现场,记者看到了满头白发的石嘴村村民胡长福。“我72岁了,村里要转型发展,我也得跟上形势。”老人说,前段时间,他和女儿都参加了村里组织的牡丹绘画培训班,这次学做麦秸秆画他又报了名。“这都是镇里、村里在给大家趟路子。”

在石嘴村的书画一条街上,村民李雅萍正在自己的小店“雅艺轩”教两个小学生画牡丹。李雅萍是村里学习牡丹绘画的20多名学员中的一个,如今已经可以从事单独创作,“雅艺轩”挂了不少她的作品。虽然门店开业才两个月,但李雅萍对以后的发展很有信心。“我的画现在主要通过网络销售,每幅卖300到500块钱。同时我还可以教学生画画,收入还不错。”

在石嘴村农民画展厅,该村村民张娜、方翠翠正伏案认真画虎。她们俩是村里画虎培训班的优秀学员。通过培训,石嘴村培养了自己的书画人才,目前相关商户近百家,就业人员近千人。该村通过知名书画家+农户+学员+商户的方式,采取互联网+艺术的商业运作模式,增加农民收入,壮大村组经济,切实打通脱贫致富的最后一公里。

将打造好文化艺术小镇,实现可持续发展

石嘴村发展文化产业也得到了上街区、峡窝镇的大力支持。今年5月24日,中原地区首家集农户培训、村民转型、文化产业发展、特色小镇建设于一体的文化艺术小镇在上街区峡窝镇正式落成,石嘴村、马固村两个新型社区都在其中。

据石嘴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主任赵满场介绍,石嘴村党支部和全国“画虎第一村”商丘市民权县王公庄村党支部、全国“牡丹画第一村”洛阳市孟津县平乐镇平乐村党支部分别签订友好共建协议,共同推进村里文化产业和公益事业发展。

“我们现在已引进深圳大芬村油画、洛阳平乐牡丹画、商丘王公庄画虎等五六个农民画品牌,我们的目标是引进一二十家在省内乃至全国知名的农民画品牌,把石嘴村打造成全国知名的文化超市,让人们在这里既能看得到,也能买得到知名的农民画作品。”赵满场告诉记者,村里最近计划引进陕西户县剪纸,同时舞阳农民画也会在石嘴村开设专门展厅。下一步,石嘴村将打造好文化艺术小镇,让文化产业进得来、留得住、有钱赚,实现可持续发展。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870113 2017-07-22 00:00:00 六 “种庄稼”里手变身“弄丹青”行家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