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68版:万家灯火——诗与画的新郑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推进“五旅融合” 惠济区打造“全域旅游”产业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推进“五旅融合” 惠济区打造“全域旅游”产业
——惠济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旅游目的地纪实

桂花满城飘香之际,便是郑州迎来秋季旅游旺季时。清秀碧水、精致驳岸、韵味廊道、钟灵小岛,秋日的周末风轻云淡,四处都是丰收的景象,这时,一家人其乐融融来索须河畔游玩,或嬉戏,或散步,还可到茶庄品茶,感受古玩情趣;到生态产业园摘水果,体验自然乐趣……这是惠济区以“全域旅游”为理念,全面打造围合区域“两河一渠”生态水系,加快农旅融合,发展体验经济带来的初步效果。

郑报融媒记者 樊无敌

【五旅融合】

靠推行“五旅融合”撑起郑州后花园,行不行?

去年,惠济区以“处处是风景,全域皆旅游”为目标,提出以“五旅融合”为契机,在传统优势下创新“五旅”,在实体中线上延伸,以及从历史走向现代的融合和探索,用大产业、大环境、大民生的理念来谋划发展旅游业,把“全域资源、全面布局、全境打造、全民参与”的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把旅游业打造成为带动全区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枢纽和主导产业。

何为“五旅融合”?“五旅融合”即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商贸和旅游的融合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旅游业的融合发展,食品工业和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健康养生产业和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充分整合农业、商业、文化、运动、康疗以及养老等相关产业,将各个产业的资源和优势融入旅游业中,形成以历史文化为特色的文旅、以商业地产为内容的商旅、以农业休闲为特点的农旅、以现代工业为依托的工旅以及以健康疗养为核心的康旅,充分挖掘、培育各领域的文化和自然因素,做好“旅游+”的思路谋划,分门别类,形成五旅各个领域各自开花而又相辅相成、全面融合的局面。

惠济区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天然优势,荥阳故城、纪信庙、城隍庙、惠济长桥等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俯拾皆是;西山古城被考古界誉为“中华第一城”,汉代冶铁遗址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时间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冶铁遗址,黄河南岸的楚河汉界——鸿沟流传千古,炎黄二帝塑像气势弘大;毛主席视察黄河处、1938年花园口扒堵口等人文景观保存完整;隋唐大运河申遗成功更是惠济区一个分量十足的文化符号。这些人文景观蕴含着古汉文化、黄河文化和运河文化为灵魂的历史底蕴,已成为惠济区的“特色”。

随着现代人返朴意识的提高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农业和旅游业的亲密接触愈演愈盛,惠济区搭乘上“农旅”的顺风车,形成了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呈现给市民好一派田园风光。“工旅”则将充分挖掘现代企业成长的历史文化、工艺科技文化、商贸饮食文化等旅游文化元素,培育企业转型升级新空间和旅游消费新热点。

【百里美景】

多景点串成大运河百里画卷,美不美?

2016年11月11日,郑州古荥大运河文化区保护与开发研讨会在惠济区举行。这意味着古荥大运河文化区建设正式拉开了序幕,在惠济的“五旅”发展规划中,该项目的建设占有一席之地。项目依托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古荥镇和世界文化遗产——隋唐大运河两大顶级资源,惠济区将建设古荥大运河文化区,一河两岸众多景点串珠成链,再现大运河百里画卷。目前,该项目已拉开序幕,将于2018年底前投入试运营。

据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风景园林专业院的初步设计方案显示,大运河郑州段将以古荥镇为“龙头”,利用丰厚历史文化,打造风情旅游小镇;以大运河遗址带为“龙身”,以保护促发展,线性带动周边旅游开发,传承运河文化,打造成一座“运河上的城市”,建设“一河两岸六园八景十二遗珠”的现代风情旅游景区,再现“隋堤烟柳、鸿沟古城”的百里画卷。

“一河两岸”指大运河遗址两岸滨水自然景观带。“西至黄河东至淮,绿影一千三百里,大业末年春暮月,柳色如烟絮如雪”。当年大运河两岸到处杨柳依依,俯映碧波,根据规划,如今,将在大运河郑州段两岸,规划种植垂柳、玉兰、海棠、桃树、杏树、银杏、波斯菊,打造运河百里画廊,再现隋堤烟柳的胜景。

“六园”指运河古城、运河人家、运河码头、运河驿馆、运河农舍、运河渔歌6个文化园区。运河古城为重点,将依据荥阳县志,修复城墙城门,恢复汉代古城的道路、集市和房屋等,重现汉代荥泽古城风貌,打造以遗址观光、科普教育、文化体验和主题娱乐为主要内容的5A级旅游景区。

“八景”则是依托原来老“运河八景”而建的新“运河八景”:运河伊始、万舸竞发、纤夫船号、水上船工、汴水清沙、贾鲁胜景、筒车兴农等。

“十二遗珠”则是指散落在大运河区域内的人文景观,包括王氏宗祠、程氏家庙、惠济桥、花园口决堤遗址、红光寺、岔河遗址、小双桥遗址、玉皇阁、祥云寺等。

邙山余脉,黄河之滨,有山有水有文化,有点有面有繁华,这样的惠济区美不美?

【全域旅游】

“互联网+”惠济“全域旅游”碰撞出新火花,好不好?

惠济区在“五旅”融合发展的基础上,充分抓“旅游+互联网”机遇,以实现旅游服务、管理、营销、体验智能化为主要途径,推动旅游产业与电子商务产业的深度融合。

惠济区加快智慧旅游和创意惠济的发展,在“旅游+”和“互联网+”的基础上促进旅游、创意和互联网的融合创新。围绕黄河澄泥砚、烙画、剪纸等地方民间创意艺术,组建跨界融合的产业集团和产业联盟,打造文化创意旅游中小企业集群,培育具有中原地方特色的文化创意旅游企业。同时还延长黄河、大运河、楚汉战争、汉代冶铁等传统旅游产品维度,将文化创意元素渗透进去,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和特定表现手法赋予其更多的创意内涵,更是通过动漫、影视、游戏、主题公园、旅游节庆和旅游等文化创意活动进一步提升其知名度和美誉度,积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品牌,推动文化创意旅游大发展。

未来5年,惠济区按照“全域旅游”发展战略,遵循现代旅游发展规律,以古荥大运河文化区建设为龙头,大力挖掘黄河文化、古汉文化、农耕文化、运河文化等多元立体文化资源,构建沿黄特色小镇示范带,打造“惠济文化旅游”名片。发挥万达广场、全球大型跨国连锁企业项目集聚产业优势,以重大产业项目为支撑,加快现代服务业、低碳工业、生态农业转型升级,促进“五旅”融合发展,努力将惠济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现代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区。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891446 2017-09-29 00:00:00 五 推进“五旅融合” 惠济区打造“全域旅游”产业KeywordPh——惠济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旅游目的地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