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70版:万家灯火——诗与画的新郑州 上一版3  4下一版
穷山沟成“金窝窝” 河阴石榴“映红”致富路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完成河阴石榴种植区向风景区的成功升级
穷山沟成“金窝窝” 河阴石榴“映红”致富路
——荥阳市高村乡全力打造郑西生态农业游纪实
高村乡党委书记李占国向游客推荐河阴石榴

金秋九月,邙山脚下,似火石榴挂满枝头;黄河南岸,人潮涌动共襄盛举。9月22日上午,荥阳市第十三届河阴石榴文化节在高村乡刘沟村石榴广场盛装开幕。秋分已过,中秋佳节也日益临近,这时,漫山遍野的河阴石榴到了成熟期,红彤彤的石榴垂枝压叶,如盏盏“灯笼”闪烁在邙岭之上。白居易曾有诗赞美:“日照血球将滴地,风翻火焰欲烧人。”叶落之秋,能有这份清甜在唇齿间,无疑是一大快事。这个时候慕名前往河阴石榴基地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

郑报融媒记者 樊无敌 通讯员 李航 文/图

一张名片

河阴石榴已成为

郑州市的一张名片

在荥阳市北部邙岭上,数不清的黄土山岭和沟壑,构成了河阴石榴基地独特的地貌特征。相传,河阴石榴栽植于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从安息国(今伊朗)带回石榴良种,在河阴县(今荥阳广武镇、北邙乡)栽植,距今有2100多年的历史。

史料记载,唐朝时,河阴石榴已是朝廷贡品,直至明清时期,这一“殊荣”经久不衰。元朝农学家王祯编撰的《农书》称:“石榴以河阴者为最佳。”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把河阴石榴与当时兴起的火腿、火锅、东坡肉一起,列为人间至尊美食。

这里的石榴因皮薄个大、汁甜欲滴、籽粒中无核软渣,格外出众。往年到了中秋,河阴石榴作为佳品早已热闹登场,今年由于节气晚,秋分要到9月22日。“秋分前后,昼夜温差大,石榴糖分聚集最快,口感最佳。”高村乡党委书记李占国说。

河阴石榴始于汉,盛于唐,受历代王朝青睐,有“河阴石榴甲天下”的美誉。荥阳是著名的河阴石榴产区,近十年来,北部邙岭河阴石榴由700余亩迅速发展到6万亩,凭其独特的品质得到市场广泛认可。荥阳河阴石榴基地一跃跻身中国八大石榴基地并独领风骚,河阴石榴先后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国第七届农运会指定产品、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CCTV-4《走遍中国》、CCTV-7《乡土》栏目先后到河阴石榴基地拍摄《荥阳超级石榴》和《又是一年石榴红》专题片,CCTV-13《直播中国》“大秋收·秋实中国”栏目也曾到基地现场直播。

一方群众

旅游+农业让贫困农民捧上“金饭碗”

上世纪90年代,北部邙岭几个村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刘沟村是河阴石榴的发源地和主产地,刘沟村在2004年还是一个人均收入不足1200元的省级贫困村。村里的老人说,刘沟村地处山冈薄地,十年九旱,那个时候是“汗水流尽难糊口”,为了吃饱饭,石榴树绝大部分被村民砍伐,改种小麦、玉米和红薯。好闺女都嫁出去了,不少小伙子也都招赘到外地。河南大学郑州校友会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把刘沟确定为驻点帮扶村,明确了“立志兴榴、奔向小康”的发展战略。

为唱响河阴石榴经济文化这台大戏,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下,从2005年开始,荥阳每年9月在河阴石榴产地举办形式多样的河阴石榴文化节,一直延续至今。2007年河阴石榴成功申报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5年举办了第一届中国石榴博览会,成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石榴盛会,2016年“河阴石榴文化旅游节”获评“中国乡村文化旅游节庆奖”。

从2015年开始,高村乡政府和河南农业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聘请省、市专业农学机构及石榴专家组成顾问组,对高村乡各村有石榴传统生产经验、有一定技术基础的农户进行重点技术培训,不断提升河阴石榴的整体品质。如今,荥阳形成了以高村乡、广武镇、王村镇、汜水镇等北部沿黄河13村和周边乡镇形成了长达15公里的河阴石榴产业带,栽培面积达4.7万亩,年产量3000万公斤,年效益达3亿元,成为支柱产业。培育的“河阴石榴1号-富贵红软籽”“河阴石榴2号-胭脂红软籽”打响了品牌,大批销往北京、香港和马来西亚等地。

靠着石榴这颗“金果子”,刘沟村已经从省级贫困村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村里348户,人均年收入达3.6万元,全村购置轿车500辆。在刘沟村的带动下,官峪村和邙山村石榴产业也快速发展;枣树沟村依托石榴,发展石榴茶等创新产业,成立石榴合作社……“全乡6个贫困村在2016年底全部借助石榴产业的‘风’成功脱贫。”高村乡党委书记李占国介绍说,“靠着旅游+农业,使得贫困农民端上了金饭碗。”

一次转型

以特色小镇引领实现

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融合

随着河阴石榴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本地市场逐渐饱和,“如何守住金饭碗,解决增产容易、增收难之困”,成为高村人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2013年,刘沟村民开始尝试在网上销售石榴,“不用东奔西走,在家就有销路”,打开了村里人的致富思路。这引起了高村乡党委、政府的关注,于是2014年先后投入60余万元在刘沟村建设物联网项目。这不仅提高了示范园内的科学种植、绿色管理水平,也避免了传统种植中靠“感觉”、凭“经验”估摸着管理的弊端。

一个地方能发展好,党组织保障作用和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尤为重要。高村乡党委选好干部配强班子,完善阵地建设,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在发展石榴产业过程中,各村级党支部依靠国家惠民政策扶持,带领群众对石榴基地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为石榴产业稳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号召全体党员深入开展争做“转变工作作风,推动工作落实”表率和争做“合格党员”的实践活动,涌现出一批批模范共产党员,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如今,随着河阴石榴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市场认可度越来越高,大批有志年轻人回乡创业。两年来,有近330名青年人响应国务院“双创”号召,参与到河阴石榴青年创业联盟工作中,接过父辈的锄头,继承父辈的经验,在科学种植、品质提升、塑造品牌、电商销售、石榴深加工等方面不断提升,为河阴石榴产业的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近年来,青年创业联盟举办电子商务培训60多期,累计帮助5000多名种植户通过网上销售真正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使种植户尝到了网上销售的甜头。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高村乡作为离郑州市最近的农业乡镇之一,近年来,高标准站位,长远谋划,以积极的态势投入到郑州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热潮中,为荥阳打造国家中心城市次中心贡献力量,实施全域旅游战略,不断促进生态建设、提升产业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拓宽发展思路、拉长产业链条、优化资源开发,完成河阴石榴种植区向风景区的成功转型。李占国说:“高村乡将依托北部邙岭石榴产业打造石榴小镇,中部以枯河生态水系为载体建设西湖小镇,以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为引领,更好地整合产业与资源优势,实现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不断融合,推动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景观农业发展,全力打造郑西生态农游之乡,构建生态、休闲、观光、采摘等全链条现代农业示范区,将高村打造成具有特色、富有活力的郑西生态农游之乡。”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891457 2017-09-29 00:00:00 五 穷山沟成“金窝窝” 河阴石榴“映红”致富路KeywordPh——荥阳市高村乡全力打造郑西生态农业游纪实完成河阴石榴种植区向风景区的成功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