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H04版:惠济时报 人物 上一版3  4下一版
H04-05
“赤脚医生”的赤子情怀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筑强堡垒,以上率下,14年,在耕耘中诠释责任与担当
“赤脚医生”的赤子情怀
——记惠济区新城街道贾河村村医、村党总支书记张四喜

中原大地、钟灵毓秀,滔滔黄河奔流不息,孕育了华夏5000年文明。在黄河南岸,在郑州市惠济区,有一位年逾花甲的老医生、老党员、老书记,默默无闻,数十年如一日,在家乡的热土上深情耕耘。50年来,他坚持“民之所需,行之所致”,从乡村“赤脚医生”到区人大代表,村党支部副书记、书记,村党总支书记,急民之所求、思民之所忧、解民之所难、救民之所急,成为全村4000多名群众心中的“主心骨”“顶梁柱”。他就是惠济区新城街道贾河村村医、村党总支书记——张四喜。

记者 蔺洋 通讯员 宋昊冉 刘巍巍 文/图

1

悬壶济世,医者仁心,

49年,在平凡中抒写生命高度

张四喜自幼随祖父学医,耳濡目染,对医学颇有天赋。1968年12月,在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号召下,全国掀起了知青上山下乡的热潮。其时,17岁的张四喜刚刚初中毕业,即进入村卫生所边学习边工作。自此,救死扶伤便成为张四喜一生矢志不渝的执着追求。在从医的数十年里,节假日一词从来就没有在他的生活中出现。一个焦灼的电话、一通急切的敲门,都是出发信号,无论酷暑严寒、子夜时分,他都会义无反顾,第一时间出现在最需要他的病人面前。儿女埋怨他没时间辅导功课,妻子埋怨他没时间照顾家庭,父母埋怨他没时间承欢膝下,想不通、不理解、不认同,有过唇枪舌剑,也有过冷言冷语。但渐渐地,从张四喜收获的口碑和村民温情的笑意中,全家人读懂了他的心。

“我们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家里大大小小都离不开四喜。不管再急,老张总是一个电话、一声召唤,拔腿就走,把我们扔在家里,我是有苦说不出。”张四喜的妻子弓聪枝说,“儿子10岁那年冬天,深夜突发高烧,他刚把温度计塞到孩子腋下,村东头老范三步两脚,上气不接下气地跑进门,‘四喜、四喜,快!快!我老婆哮喘又犯了。’他二话没说拎起药箱就走,出了门撂下一句话,‘先给他喂片安乃近。’唉,没办法,村民比自己的亲人更重要,手心手背都是他的肉。”

走在贾河村的大街小巷,村民看见张四喜都会热情地停下来搭搭话、拉拉家常。

“张书记,我家老太婆的病好多了,多亏你上次深夜过来帮忙,要不是你,俺可真不知道咋办哩。”

“四喜,你脸色有点差,可得多注意身体。”

“张书记,我们家的低保领到了,真谢谢你啦!”

…… ……

“说实话,对家里,我确实付出的太少了,这辈子,我亏欠父母、亏欠妻子、亏欠儿女,没有尽到做儿子、做丈夫、做父亲的责任。作为医生,医德大如天,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是使命,是天职,村民的健康冷暖始终在我心里,丢不掉、放不下。既然已经对不起小家,就一定得对得起大家。”张四喜的医术远近闻名,十里八村群众有个大病小灾的都来找他医治。做全职医生期间,他一天的会诊量有时能达到七八十个,水都顾不上喝一口。可他总能尽心尽力照顾到每一个患者、帮助到每一位群众。1987年,张四喜当选贾河村党支部副书记,之后又先后担任村资金管理委员会主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党总支书记,方方面面的工作任务更加繁重,无论村里事务多么繁忙,他都不肯放下村卫生所的工作,甘愿牺牲休息时间为群众把脉问诊。30年来,他坚持每年分批为全村60岁以上老人免费进行体检并跟踪治疗,为患有心脑血管病的老年病人建立档案进行健康管理,为全村低保户、贫困户免费诊疗……

大爱无疆,上善若水。舍小家,为大家,乡村医生49年不忘初心。没有轰轰烈烈,没有可歌可泣,平凡之人在平凡中同样能绽放出生命的绚丽光彩。

2

2003年12月,在村民的热切拥护下,通过党支部换届选举,张四喜全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

上任伊始,为优化“村两委”班子建设,他提出村干部选拔的“三条标准”:治不好一个家不能当组长,治不好一个组不能进村委,致富不帮贫不能当干部。十几年来,贾河村从村到组、再到村民代表,所有干部都是按照这个标准进行选拔,推选出来的干部既有较好的经济基础,又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开展群众工作威望高、底气足,办法多、效果好,深受群众拥护。张四喜还提出村党支部作为全村发展的领头雁,要坚持 “四管四抓”:管住党员不违纪、管住农民不违法、管住发展大方向、管住为民办实事;抓好生产促发展、抓好落实出成效、抓好财务勤公开、抓好村务创一流。“三条标准”“四管四抓”成为贾河村干部选任和工作推进的两大法宝,既选出了能致富、能带富、有责任、敢担当的村组干部,又明确了“村两委”的工作重点、工作职责、工作方法、工作目标,使村干部在工作上充满了活力和激情,在班子内部形成了团结一心、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2003年以前,贾河村多年积弊,是全区有名的“落后村”,“村两委”班子软弱涣散,人心散、治安乱,村干部威望低,村民抵触情绪大。张四喜上任后,大刀阔斧推进村集体制度改革,以增加村务工作透明度,保障村民民主权利为切入点,研究制定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各项制度,扩大村民参与村集体事务的权利,提高村民自律自治、共建共享的积极性。对和村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计划生育、村容村貌、村民待遇等问题,在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进行细化完善,形成了惠济区第一套比较完备的《村规民约》,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在全村做到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并印制成册逐户发放,村民遵规履约的意识不断加强。在张四喜的带领下,全村逐渐由乱到治,人心向善、乡风和谐,村集体经济持续壮大,人民群众收入不断增加,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城中村改造涉及多方利益,是各种矛盾的交织点、高发地。2010年,上级党委政府决定提前谋划贾河村的城中村改造工作,要求“村两委”充分征求群众意见,保护好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维护好全村大局稳定,不征得群众允许,决不启动实施。张四喜贯彻上级政策,带领“村两委”迅速研究实施方案,启动了前期宣传工作。得知此消息后,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散布谣言。甚至有村民趁夜间向张四喜家里扔石头、往大门上涂粪便,暗地里威胁他放弃改造工作。

“门里门外不是人,你图的啥,这书记咱不当了,这活儿咱不干了行不行?”妻子实在忍受不住,眼睛含泪对他说。

流言蜚语打不垮,明枪暗箭击不退,临阵退却不是张四喜的性格。带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顶着舆论压力与村民误解,张四喜带领班子成员废寝忘食、夜以继日,进一步核算成本、细化方案,最大限度保障村民利益,挨家挨户耐心细致地做解释疏导工作。最终,张四喜以“真心”“诚心”“良心”为村民真办事、办实事,消除了群众顾虑,赢得了信任和理解。2011年,相关部门顺利对贾河村旧村进行测量。至此之后,老百姓听从张四喜指挥再没有加盖一砖一瓦。2015年4月,贾河村启动旧村拆迁,张四喜以身作则,以上率下,第一个拆除了自家房屋,“村两委”干部纷纷效仿,带头拆迁。村民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积极配合,3个月的时间,顺利完成了贾河村50万平方米的整体拆迁,没有发生一起群众阻挠或上访事件,真正做到了阳光拆迁、和谐拆迁。

只要是村民的事、集体的事,张四喜都始终挂在心上,一刻不得耽误。2016年5月,贾河村的安置房破土动工。从完全拆迁到启动建设,不到半年时间,这在惠济区是一个新标杆。为保证房屋质量,张四喜带头,抽调责任心强、心思细腻的党员干部、群众代表组成房屋质量监督小组,定期到安置房工地巡查、监督工程质量。张四喜的身影更是时常出现在建筑工地上,“毕竟是全村人的大事,决不能儿戏”。

“基层领导别总把自己当上帝,要把群众当上帝,心里装着群众,全心全意为群众着想才行。”张四喜对前来探访贾河村拆迁“秘诀”的人如是说,这句话话糙理不糙,道出了基层群众工作的真谛。以前在拆迁改造上与张四喜顶过牛、掰过脸的村民,被他对工作的态度、对群众的真情所折服。“张书记对拆迁实实在在,对群众真心真意,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为的是老百姓能够尽快回迁,过上安居乐业的好日子。老书记不容易啊,这都是咱贾河村村民的福分。”

恪尽职守,心系民生,14年主政一村,在担当责任中诠释责任与担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无须标榜宣示,张四喜以实际行动扛起贾河村父老乡亲的希望。

3

风清气正,亲民为民,

30年,在坚守中凸显人格与操守

从1987年任贾河村党支部副书记,到后来的村资金管理委员会主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党总支书记,至今张四喜在村“两委”任职已连续30年。

30年来,张四喜坚持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筑牢防线、严守底线、一身正气。尤其在近几年,随着城市的发展,贾河村引进了不少项目。有些企业老板看到张四喜的村卫生所办公条件差,就主动提出送去一台空调,被张四喜严词拒绝。“夏天有个电风扇,冬天有个电热器就很不错了,你给我装台空调,老百姓怎么看我?我以权谋私,群众还敢不敢来我这儿拉家常、掏心窝?说实话,以我家的经济条件,自己装个不成问题,我就是不想与那些条件差的群众拉开距离。”有的客商为了得到不当利益,提着现金去找张四喜,被直接拒之门外。“项目上需要村里支持帮助,只要正当,我绝对鼎力相助。这钱如果支持村里,我代表全村老百姓热烈欢迎,因为贾河村现在的发展确实需要钱。假如是送给我个人,那么对不起,我的人格比这贵多了!”

对这些“拉关系”“走后门”,张四喜极度反感,往往是斩钉截铁,毫不留情,背后人称“铁面包公”。可对待人民群众,对于百姓工作,他的心是柔软的,全村有几家低保户,几名残疾人,几个老党员,过年过节怎么慰问怎么帮扶,村里小学房子如何修缮加固,全村下水管道如何疏通清理……村里的弱势群体、大事小情全装在他心里。全村孩子上学苦,他看在眼里——坚定“再苦再累,不能耽误娃娃们教育”的信念,四处奔波、多方协调,引进重点中学郑州四中。耄耋老人夕阳乐,他记挂心间——村内80岁以上老人过生日,张四喜定会组织村干部送上鲜花和蛋糕,带去问候与祝福。鳏寡病残生活难,他帮扶上门——每年中秋节、春节对村里生产生活困难的贫困户,他都谨记在心,安排“村两委”进行慰问,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上门。

“100件事,99件做得不错,只要有一件做不好,群众就会埋怨;100个人,99个人都对得住,只要有一个对不住,也会有人反对。”49年的行医之路,张四喜收获了患者无数的称赞;30余年的基层工作,张四喜迫不得已也得罪了一些人。“为了大多数群众的利益,不得不得罪一少部分人,但是我行得正、坐得端,摸胸口凭良心办事,对群众我问心无愧。”在张四喜等“村两委”领导班子的带领下,贾河村高度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强化措施、组建队伍、落实责任,大大提升了全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指数,干群之间、邻里之间的亲和度更加密切。“张书记在工作中特别认真,私下也没有领导架子,我们搭班子几十年了,齐心协力干工作。他既是领导,又是老兄,跟着他既干工作,也学做人。” “张书记为人低调,跟村民是一家人,平时把群众放在第一位,十几年连任村党支部书记,这是全村老百姓的心声,是众望所归呀。”这是贾河村村干部和村民对张四喜最中肯的评价。

几十年来,坚持一心为民,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是张四喜一以贯之的工作宗旨。正是这一份坚守,让张四喜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个人形象,先后被评为省、市劳动模范、区十佳村干部、优秀共产党员。他带领贾河村变成和谐、稳定、富裕的文明村。贾河村先后获得“河南省先进基层党校”“河南省生态文明村”“郑州市五好村党组织”“郑州市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郑州市生态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当问及张四喜对自己工作打多少分时,他谦虚地说:“60分,算及格吧。当下安置房还没建成,群众还没回迁,而且回迁后老百姓还有长久的生活保障问题,我的工作还做得远远不够,离领导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很大差距。”

严守底线,以民为要,30年砥砺前行,始终践行亲民、爱民、为民、富民的党性信念,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深深植根于这位农村基层党总支书记的灵魂深处。

修医德重医风,强党性铸忠魂,这既是张四喜对世代祖居的乡村故土的挚爱,更是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无限忠诚。扎根农村,服务基层,这是张四喜作为农村医生和基层党务工作者一生信守的承诺。相信在张四喜的带领下,贾河村一定能够把握时代机遇,同心勠力、共谋发展,建设好自己和谐温馨的新家园。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897618 2017-10-25 00:00:00 三 “赤脚医生”的赤子情怀KeywordPh——记惠济区新城街道贾河村村医、村党总支书记张四喜筑强堡垒,以上率下,14年,在耕耘中诠释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