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X06版:新郑时报 城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X06
47岁城市妞死心塌地当“农民”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47岁城市妞死心塌地当“农民”
千户寨村第一书记王红不仅虚心求教学习种地 还为村里争取资金发展集体经济

“哎,闺女,蒜种地里了吗?累不累?”见到千户寨村第一书记王红的时候,她正在和村里的大娘讨论种蒜的事。放眼望去,收割完玉米、谷子的田地除了长出麦苗的地方,到处都是修整好的黄土地。王红告诉记者,他们准备种蒜。

记者 杨宜锦 新郑时报 李显文

通讯员 王伟杰 文/图

城市姑娘进村 当960多名村民的“第一书记”

王红是一个地道的城市姑娘,47岁以前,她对农村的粗浅认识仅仅来源于旅行途中的农家乐,从没有想过有一天,她会成为新郑市千户寨村960多名村民的“第一书记”。2015年,当她从郑州市物价局派驻到千户寨村时,没有任何犹豫,她义无反顾地打起行装,来到具茨山脚下这个三县界的小山村。

“尽管做足了思想准备,但村里的现状依然让她吃了一惊:具茨山千户寨村全村960多人口,分散在几个山沟的7个自然村中。没来之前,我以为是一个炊烟袅袅、人人乐居的美丽山村,来后才知道就是个空心村。960多人的村子,留在家中的不足300人,大多是老人、儿童和妇女。第一次召开支部大会,40多人的党支部只来了十几个老人,一个多小时的会议,在老人们的争吵中不欢而散……村里时常停水断电、夏天有围着人飞成团的苍蝇蚊子、买袋盐要跑上几公里。”王红说。

把村民当老师 虚心学习找思路

境况不好怎么办?那就从当学生开始。王红虚心向邻居学习种菜,和村民成了好朋友;去田里学习农作物的品种和长势,借此了解到农民的所思所想;和村民拉家常,知道了村民对易地搬迁政策的担忧和期待。天长日久,她慢慢有了农民式的思维,冬天她会盼着下雪,希冀来年有个好收成;夏天,她会盼着来场透透的雨水,给村里望天收的农田送来甘霖。

于是工作有了抓手,六一前夕,王红安排郑州市物价局为村里的47名留守儿童送去了书包、文具,让孩子们感受到节日的快乐;七一前夕,又为村里80岁以上贫困党员送去了大米和食用油,让这些上世纪50年代入党的老党员感受到党的关怀;中秋前,为村里孤寡老人送去月饼,让他们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春节前夕,积极协调慈善总会等单位,为村里的66户贫困户送去温暖。

王红组织郑州市中医院和郑州二院的专家到村里开展义诊,送医送药,将郑州市眼科诊断车开进千户寨村;村里的机井水泵坏了,全村人吃水成了难题,她积极协调局里,出资12000元,为村里修好了水泵,解决了全村的饮水困难,又出资9900元,为村民六组接通了自来水管,结束了六组没有自来水的历史。2016年,千户寨村作为新郑市试点村,他们制定的脱贫帮扶计划成为新郑市的模板;2017年的扶贫攻坚战中,他们顶着烈日和40℃的酷暑,走街串户,将2015年以来的贫困人口全部摸排一遍,为贫困户建立了贫困档案和脱贫明白卡。

村民遭遇横祸一贫如洗 促使她谋划发展集体经济

岁月流逝,走遍了具茨山的沟沟坎坎,她对扶贫工作有了新的思考,但是真正下决心走集体经济这条路,却是源于一场车祸。

2016年初,二组村民赵林山被自己家的三轮车碾过腰部,脊柱断裂,全家看遍了郑州和新郑的医院,借完了所有能借的钱,只好带着伤病未愈的赵林山回家了,十几万元的债务就像一座大山,压在全家人的身上。而这一切,源于一个仅仅几元钱没有及时更换的刹车片。王红跟村主任来到赵林山家时,全家愁云密布,看不到生活的希望。林山嫂子绝望的哭诉,引得王红和她一起落泪。王红当即决定在局里开展一次爱心捐款。郑州市物价局全体干部职工伸出爱心之手,一天内为赵林山捐了6610元,帮这个家庭暂时渡过难关。但是这也引起了王红的思考,俗话说,救急救不了贫,村民致贫和返贫的主要原因是抵御自然灾害和意外伤害的能力太低,又因为穷,受教育少,村民遭遇意外伤害的概率更大。改革开放30多年,村民又回到一家一户单打独斗自己过日子的局面。

为赵林山捐款,帮助这个家暂时走出困境,但是更多赵林山这样无力自救的贫困家庭仍牵挂着她的心,怎样让这些贫困群众走出困境呢?到河南西辛庄、江苏双联村学习后,王红一直思考如何通过发展村集体经济,带领村民集体致富。

考察学习制订方案 为村里争取资金160.8万

通过一年多的调查走访和帮扶工作,王红深深感觉到发展村集体经济、推动特色产业发展,是将村民牢牢凝聚在村两委周围、带领农民集体致富的一个重要抓手。他们有地处具茨山风景区的地理优势,有如此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资源,有丰富的艾草等中草药,更有村民脱贫致富的迫切愿望。他们请来省科学院的旅游地理专家指导,最终确定了以农家休闲旅游为主要特色的民宿旅游,将千户寨村融入具茨山大开发的项目中去,在专家的指导下,他们制订了《河南省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实施方案》。由于他们的切入点与国家的旅游扶贫政策相符合,千户寨村得到了县、市、省三级的认可,很快就拿下了新郑市唯一一个省扶持村级集体经济试点的名额,为村集体争取到160.8万元的项目启动资金。

今年3月,千户寨村成立“千户老寨旅游服务有限公司”,与新郑市UFO公司签订了框架协议,由UFO公司首批注资2000万元,打造具茨山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4月,他们又申请郑州市基础设施建设奖补资金300万元,对苏家门村的沟渠进行整修,进一步完善千户寨的基础设施。她与村两委集体商议,依托具茨山旅游资源优势,将千户寨村打造成以“一间屋、一分田、一片花海、一座山”为主题,以乡村风光为特色,集原种种植、黄帝文化、休闲养生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利用易地搬迁留下的民居和菜园,为郑州市民提供休闲、农耕、住宿一体化的特色旅游服务,把千户寨村打造成为郑州市的后花园。千户寨村通过发展集体经济,提高村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把村民重新凝聚在村集体的周围,增强村民抵抗自然灾害和意外伤害的能力,共同致富奔小康。同时,也为村民提供了本地就业的机会,能让村民在家门口安居乐业,让千户寨村255户960名村民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在村里待出真感情 帮助群众也是丰富自己

王红坦言,在村里的这几年,她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越来越像一个农民,她的心也和农民贴得更近、更亲。但是,她明白身上肩负的使命,是带着她的村民走出贫困。今年,在郑州市物价局的帮助下,他们联系到爱心单位,为每一位村民购买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将村里的水泥路修到了贫困村民的家门口,还为全村村民购买了洗化用品,在全村开展大扫除,让他们的村子亮起来、美起来。利用建档立卡摸清贫困底数,开始一项一项将党的扶贫政策落到实处,村民也亲切地称王红是村里的“荣誉村民”。王红欣慰地说,担任第一书记两年多来,最大的收获是深层次了解了农业、农村和农民,是她的村民帮助她丰富了自己的人生。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906135 2017-11-17 00:00:00 五 47岁城市妞死心塌地当“农民”KeywordPh千户寨村第一书记王红不仅虚心求教学习种地 还为村里争取资金发展集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