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X07版:新郑时报 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一场诸侯会盟中的言语争锋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一场诸侯会盟中的言语争锋
系列六十六 本报与新郑市史志办联合开设

□新郑市史志办主任 李磊

言以知物

【释义】

指根据一个人的言语就可预测出他将来的结局。

【出处】

典故出于《左传·昭公元年》:《大誓》曰:“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三大夫兆忧,能无至乎?言以知物,其是之谓矣。

【事件】

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人与人之间如此,国与国之间亦是如此。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你来我往,征伐不断。仗打得久了,国疲民乏,就来个外交斡旋,止戈息兵,歃血会盟。在战场上兵戎相见的双方,即使坐在了谈判桌前,仍然是唇枪舌剑、明争暗斗。《左传》详细记述了公元前541年的一次会盟,晋楚之间心怀异志、相互较劲,诸侯大夫各抒己见、各表言论,郑国的外交家公孙挥则对各国大夫做出“言以知物”的评价,预测了他们各不相同的前途命运。

【成语故事】

晋楚争执歃血盟誓的先后顺序

事情要从公元前546年(周灵王二十六年,鲁襄公二十七年)说起。这一年,历史上最值得称道的大事是“向戌弥兵”。

向戌是宋国执政大臣,与晋国的赵文子、楚国的令尹子木私交都很好,想要停止诸侯之间的战争以取得名声。向戌先后到晋国、楚国、齐国、秦国奔走协调,四国都答应化干戈为玉帛。随后由这四个国家通告其他诸侯国,在宋国举行会盟仪式。秋季的七月初五,各诸侯国代表在宋国西门外边结盟。晋国与楚国争执歃血盟誓的先后。晋国人说:“晋国本来是诸侯的盟主,从来没有在晋国之前歃血的。”楚国人说:“晋国和楚国的地位相等,如果晋国总是在前面,这就是楚国比晋国弱。晋国和楚国交换着主持诸侯的结盟已经很久了。难道专门由晋国主持?”叔向对赵文子建议说:“诸侯归服晋国的德行,不是归服它主持结盟。您致力于德行,不要去争执先后。诸侯会盟,小国本来一定有主持结盟的事务,让楚国做小国盟主,不也是可以的吗?”于是就让楚国先歃血。“向戌弥兵”由此而成。

重温盟会友好,公孙挥暗中观察预测

弥兵之议已成,历史以另外一种方式向前演进,晋楚等大国的争锋与冲突更多地表现在外交活动之中。过了5年,公元前541年春季,楚国的令尹公子围帅大军到郑国访问并娶公孙段之女为妻,在试图借机吞并郑国的计划被郑人识破后,楚国提出要重温宋国盟会的友好。于是鲁国的叔孙豹、晋国的赵武、齐国的国弱、宋国的向戌、陈国的公子招、蔡国的公子归生、郑国的罕虎(子皮)以及许国人、曹国人在虢地会见。

晋国的祁午劝赵文子说,这次不要让楚国人抢了晋国的先。赵文子不以为然。楚国人请求使用牺牲,宣读一遍过去的盟约然后放在牺牲上面。晋国人答应了。到了三月二十五日正式结盟的时候,楚国的公子围陈列了楚国国君的服饰,两个卫士拿着戈站在旁边。鲁国的叔孙穆子说:“楚国公子很神气,像个国君啊!”郑国的子皮说:“两个拿着戈的人站在前面来了。”身为楚国盟友的蔡国使臣子家听了不高兴,为公子围辩解说:“楚君离宫蒲宫有一对执戈卫士站在前面,不也可以吗?”意思是说,令尹在国已居君之宫,出前有戈,合情合理。楚国的伯州犁解释说:“这些东西是这次出来的时候,向国君请求而借来的。”郑国的外交使臣子羽(公子挥)说:“恐怕是借了就不还了吧。”伯州犁回应说:“您还是去担心一下你们国家的子皙想要违命作乱吧。”子羽说:“楚国国君将为当璧所有者,如今令尹假借楚王之仪节品物而为真王,您难道没有忧虑吗?”齐国的国弱说:“我真替公子围和伯州犁这两位担心哪!”陈国的公子招说:“不忧何成?今天这两位很快乐啊!”意思是说忧而后成事,这两位不忧而乐,其事不能成。卫国的齐恶说:“如果有人事先知道,虽然有忧虑又有什么危害?”见各国大夫对公子围和伯州犁两人的表现品头论足,意见相左,宋国的合左师来当和事佬,说:“大国发令,小国供职,我知道供职就是了。”晋国的乐王鲋也说:“《小旻》之卒章很好,我照着那样做。”《小旻》之卒章云:“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乐王鲋引用此言,意在不赞同各国大夫之公开讥评。”

各国大夫站在会场看风景,公孙挥(子羽)则在旁边观察各国大夫的一言一行,退出会场。子羽对子皮说:“叔孙言辞恰切而委婉,宋国左师语言简明而合于礼仪,乐王鲋自爱而恭敬,您和子家说话得当,都是可以保持几代爵禄的大夫。齐国、卫国、陈国的大夫大概不能免于祸难吧!国子代人忧虑,子招以乐代忧,齐子虽有忧虑却不以为害。凡是代人忧而不及己的,与可忧虑而乐的,以及虽忧虑而不担心的,这些都是取忧之道,忧患必然祸及其身。《大誓》说,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三大夫开启忧兆,忧患能不来吗?言以知物,就是这个意思。”

各国与会大夫的命运验证预言

作为郑国的资深外交家,公孙挥不仅能够知道四周邻国诸侯的行动,还能够辨别各国大夫的种族姓氏、官职高低、尊贵卑贱、贤愚与否。后来各位与会大夫的命运验证了子羽的预言。鲁国的叔孙、宋国的左师仪、晋国的乐王鲋、郑国的子皮、蔡国的子家知礼而行,得以终身保全。楚国的公子围,于公元前541杀死侄儿郏敖自立为楚国国君,即楚灵王。公元前529年楚人起事,灵王逃亡,最后吊死郊外。伯州犁本是楚康王的亲信,楚灵王在杀死郏敖之前先让他到犨、栎、郏筑城,杀死郏敖之后,就在郏杀死了他。陈国的公子招,于公元前534年春联合公子过杀死太子偃师,立公子留为太子。冬十月,楚师灭陈,执公子招,放之于越。卫国的齐恶之子齐豹于公元前522年夏6月发动叛乱,被卫灵公在齐国帮助下消灭。齐国的国弱之子国夏,于公元前489年夏6月,因陈乞、鲍牧等人发动的叛乱而逃亡。在庄街作战,被打败,国夏先到莒国,后又逃到鲁国。外交风云,诸侯会盟,楚人争锋,大夫争论,清醒之人从他们的言行举止中来预测各自将来的命运结局,“言以知物”,是之谓也。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912165 2017-12-08 00:00:00 五 一场诸侯会盟中的言语争锋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