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G04版:高新时报 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G04-05
厉害了我的高新!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2017年度大盘点——高新记忆
厉害了我的高新!
10件大事推动高新发展 10个闪光瞬间记忆深刻

又到岁末。回顾2017年,有哪些人、哪些事让你记忆犹新?高新时报本期特别推出2017年年终特别报道,为你盘点那些推动高新发展、印入高新记忆的闪光瞬间。

这一年,“谢伏瞻、陈润儿到高新区调研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四次举办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获批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示范实验区”……高新发展势头强劲。

回顾高新区的这一年,我们可以由衷地赞一句:厉害了我的高新!记者 孙庆辉 文/图

年度大事 之

谢伏瞻、陈润儿到高新区调研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2017年2月9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谢伏瞻,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润儿到郑州高新区调研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高校和创新平台。谢伏瞻强调,郑州市要强化在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的核心龙头作用,加快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全力打造中西部地区创新高地,带动全省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调研中,谢伏瞻、陈润儿认真听取了郑州市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工作情况汇报,充分肯定了郑州市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取得的成绩和下一步推进示范区建设的初步思路。谢伏瞻强调,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承担着国家的使命、全省的重托,郑州市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积极作为,充分利用科研机构、高校、高新企业多的综合优势,采取强有力举措,切实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环境,发挥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引擎、龙头和引领作用,把全省科技创新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年度大事 之

高新区四次举办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

2月21日,郑州市2017年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高新区启动,其中郑州高新区集中开工重点项目31个,项目总投资规模达335.5亿元,投资规模居全市第一。

3月18日,郑州高新区举行第二批次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本次开工的重点项目有20个,总投资71.1亿元。

5月18日,郑州高新区举行第三批15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总投资63.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0.6亿元。

9月28日,郑州高新区举行了12个重点项目的集中开工仪式,主要涵盖科创中心、大数据创新中心、轨道交通、智能制造、安置房等多个方面,总投资为38.8亿元。

这些项目开工后,必将进一步加快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步伐,再次掀起高新区加快项目建设的热潮,有力推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现新的跨越。

年度大事 之

迎接全国文明城市考评、国家卫生城市复审

3月9日,高新区召开了迎接全国文明城市考评、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双迎攻坚”动员大会。高新区成立了8个重点项目整治指挥部,各个指挥部、牵头单位一定要对照目标找准差距,建立问题台账,做到心中有数,对照考核标准抓好薄弱环节的整治提升。从此,郑州高新区进入了“双迎攻坚”时段。在长达9个月的时间里,“双迎攻坚”领导小组加大督查力度,定期组织讲评,每月每季每个时间节点都要进行评优、评差,对落实不力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严肃的批评教育,直至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年度大事 之

《人民日报》关注郑州高新区孵化培育能力

在科技部去年发布的高新区孵化培育能力评估中,郑州高新区位列全国第二,仅次于中关村。4月7日,人民日报在重要版面以《孵化培育能力位居全国高新区第二——郑州高新区,孵化有高招》为题,大篇幅刊发郑州高新区创新创业成果。

目前,郑州高新区孵化器建设面积超过了600万平方米,其中4个孵化器被认定为国家级综合孵化器;新增众创空间22家,占全市的55%、全省的30%;其中,国家级众创空间新增3家,汉威电子传感器众创空间入选首批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全省仅有2家,全市仅此1家。

目前,郑州高新区拥有各类市场主体超过两万家,平均每个工作日新增市场主体超过20家。高新区将培育企业上市和新三板挂牌作为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的重要途径,积极扶持、推进企业上市和新三板挂牌,助力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实现几何式增长。目前已助推12家公司上市,约占全省的1/10;67家企业新三板挂牌, 约占全省的1/5。

年度大事 之

获批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示范实验区

4月24日,郑州高新区获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示范实验区。自此,郑州高新区成为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在全国选拔的13个课程改革示范实验区之一,也是中部地区唯一的一个。

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新亭表示,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级专业机构,是推进全国课程教材整体建设、指导地方深化课程改革、引领一线教学内涵发展的权威部门。本次双方共建“基础教育课程综合改革示范实验区”,必将使高新区教育获得更高层次、更有价值、更加具体的理论引领和实践指导,必将为高新区进一步提升教育理念、丰富发展资源、完善改革举措提供强有力的帮助,推动高新教育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加快全区教育事业特别是基础教育事业更加快速、高效、优质地发展。

年度大事 之

牵手中科院建设国际一流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5月26日,郑州高新区管委会与北京中科科技创新发展研究院成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双创教育与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项目、智慧教育与科学实践教育相关项目、公益捐赠项目等方面逐步深化交流与合作。这标志着“北京中科科技创新研究院”这只金凤凰正式栖落高新区,郑州高新区朝着“建成国际一流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郑州高新区将以创新生态为关键,把中科院成果与地方对接,为高新区配置更多创新科技资源。战略合作协议达成后,中科院创新发展研究院将为高新区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保障优质服务,实现共建共赢。今后双方将在双创教育与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项目、智慧教育与科学实践教育相关项目、公益捐赠项目等方面逐步深化交流与合作,为高新区经济建设增添新的动力,推动高新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年度大事 之

重磅推出“郑州高新国家自创区建设大学堂”

郑州高新区重磅推出全新平台——“郑州高新国家自创区建设大学堂”,这是郑州高新区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战略上的又一重锤,将为郑州高新区创新创业工作进一步升级提供智力支持,志在打造中原最大的自创区“百家讲堂”。

6月10日,郑州高新国家自创区建设大学堂首次开讲便带来强烈反响。 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新亭表示:“大讲堂将邀请国内知名学者、教授、成功人士畅谈人文、历史、经济社会现象的分析和观点,希望能为郑州高新区在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方面提供更多高端和具有内涵的理论支持。国家自创区是高新区的升级版,全国157个高新区中获批自创区的有48个,要走到自创区队伍前列,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学习能力,提高工作标准,提升能力素质。”

年度大事 之

提出“四链一城”的着力方向和顶层设计

8月22日,在郑州高新区干部大会上,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新亭提出了“四链一城”的着力方向。

对于在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郑州大核心片区的建设中,郑州高新区作为核心区承担的责任,王新亭指出,高新区应该在三方面着手。第一是积累经验,尤其是在自主创新方面,把自己的事干好。第二是核心带动,不仅把自己的事干好,还要带着兄弟姐妹一起把工作做好,对其他区域形成辐射。第三是形成示范,可供学习、借鉴,促进其他区域发展。

“四链一城”,就是要围绕产业链,布局科创链,完善金融链,强化政策链,高标准建设中原智慧谷,聚焦智慧产业,服务全市五大战略产业,着力打造更加宜创、宜业、宜居的智慧新城。

年度大事 之

腾讯众创空间在高新区开园打造互联网地标

9月15日,腾讯众创空间正式开园。同时,“腾讯文创基地”也在腾讯众创空间正式挂牌,第二届“腾讯818创业节”郑州接棒落地。

“高新区内众创空间数量和运营水平都走在全省前列,拥有市级以上众创空间数达到33家,占全市的55%、全省的30%。”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新亭在致辞中介绍,“此次腾讯众创空间郑州站和文创基地的落户,依托腾讯大数据平台,针对高新区高校创新人才集聚的优势,通过对创业者全要素的供给和全流程的加速,必将为高新区孵化和培育出一批有影响力的创新创业项目和企业,对高新区乃至全市创新创业环境的营造和主导产业发展产生重大且积极的作用。”

年度大事 之

一个月五位诺奖得主到访、两个诺奖工作站落户

金秋十月,郑州高新区举办了“郑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诺贝尔奖主题月”活动,先后有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到访郑州高新区,走进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区核心区,分别与省市领导会见会谈,与郑州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合作共建诺贝尔奖工作站,并为郑州市部分企业家与科技代表和郑大师生作专题报告。

据了解,此次主题月活动旨在统筹推进“三区一群”[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原城市群]发展战略,加快推进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进一步顺应和把握国际科技创新发展趋势,对接和引进高端创新资源,提升郑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创新氛围和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国家自创区核心区。

5位访问郑州高新区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分别是: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休斯敦医学院综合生物及药理学系主任、199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之一的费里德·穆拉德教授;以色列化学家、材料科学家,因发现准晶体获得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的丹·谢赫特曼教授;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物理学教授,20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之一乔治·斯穆特教授;1987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让·马里·莱恩教授;1991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得主厄温·内尔教授。他们围绕各自的研究领域作主题演讲,并与河南高校师生和相关企业沟通交流。

在此期间,先后有两个“诺贝尔奖工作站”花落郑州高新区。10月11日,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丹·谢赫特曼工作站在郑州大学挂牌,这标志着河南省第一个诺贝尔奖得主领衔的科研团队正式入驻郑州高新区,致力于全球高端物理、生物等产业的发展。

据介绍,通过诺贝尔奖丹·谢赫特曼工作站,所合作的郑州大学可选拔相关学科带头人,由诺奖得主推荐到国外著名大学、研究机构进修学习,同时,诺奖得主在站工作期间还将亲自对高校所推荐学科项目进行指导和面对面座谈。

10月22日,“诺贝尔奖厄温·内尔工作站”在郑州大学挂牌,成为我省第二个诺贝尔奖工作站,标志着郑州集聚创新资源,特别是国际创新资源取得又一重要成果。

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新亭接受采访时表示,高新区作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郑州片区核心区,拥有郑州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等全国知名高校。近年来,高新区管委会持续强化创新资源集聚优势,拥有驻区院士18人,市级以上创新团队122个,市级以上创新杰出人才129个,全省仅有的3个国家级创新团队均在高新区,科技人才密度居全省之首。“诺贝尔奖主题月”活动今年10月是第一届,今后每年都将在郑州高新区举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917469 2017-12-27 00:00:00 三 厉害了我的高新!KeywordPh10件大事推动高新发展 10个闪光瞬间记忆深刻2017年度大盘点——高新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