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20版:中牟开启都市田园新城建设新征程 上一版3  4下一版
Z20-21
好一张亮丽的名片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好一张亮丽的名片
2017第六届“雁鸣湖金秋笔会”佳作选登

编者按:自2000年开始,中牟县文联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成功举办了六届“雁鸣湖金秋笔会”,17年来先后有500多名全国各地知名作家、诗人、评论家走进中牟采风,创作出各类文学作品1000多篇,“雁鸣湖金秋笔会”已经成为推介中牟、宣传中牟的一个重要载体和文化品牌,有力地提高了中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好日子与老故事 (大地漫笔)

不久前在河南中牟出差,恰好来到雁鸣湖镇的韩寨社区。这是一个崭新的社区,是当地村民们的“新家”。鳞次栉比的排排新房,现代化的生活配套设施,干净整洁的社区环境,呈现一派都市小区的时尚面貌,丝毫看不到过往脏乱的窘态。2015年,村民们搬迁、回迁到这里,享受着中牟乡村建设的丰硕果实。“感觉自己过上了城市生活。”一位当地村民笑呵呵地告诉我。

看到这样的场景,我感到惊喜却不意外。如此现代气派的乡村面孔,无异于一次旧貌换新颜的“华丽转变”,谁看到都不免眼前一亮,心生惊喜。但放眼全国宜居乡村的建设浪潮,韩寨只是一个典型的缩影,在祖国的版图上涌现出更多的“韩寨”,也不稀奇,甚至是大势所趋。

不过,在韩寨社区,有一件事还是令我颇感意外。

村民搬入新社区,享受着“新生活”,但留存历史、记录村史的责任感并未淡去。2016年初,40余名同志成立村志编委会,走访群众、查阅史料、实地考察,其中几位古稀之年的老人,不计年迈为村史工作无私地奔波着。历时一年多,韩寨村志编纂完成,韩寨的历史风物得以留下宝贵的文字记忆。

改善居住条件、提高百姓收入、打造整洁村容是乡村治理的重要工作,毕竟这直接关系百姓的生活福祉,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显性”改变。而梳理一村之史、编纂一部村志,耗时耗力不说,于村民的生活也不会带来多么显著的影响,没有那么立竿见影的“效益”。与民生建设相比,这项工作往往被忽视,或者被暂时搁置。

可事实上,村志的“隐形”价值非比寻常。如果说一个村庄犹如一首老歌,村志,则是这首老歌的曲谱词本,包含着一方水土的人文掌故与民风世情,镌刻着诸多不为人知却值得铭记的历史细节。有了村志,祖辈的生活印记得以流传后世,不至漫漶无人知;后人能看到这个村落的前世今生、风土人情以及独特之处,“前有所稽,后有所鉴”,不至于让歌声在某个历史节点戛然而止。这凝结着当地百姓对祖先、对这片土地的赤诚热爱,也是留住乡愁、传承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福泽后世之意义不言而喻。

作者 王子潇

原载于《人民日报》 2017年12月25日

手绘的蓝图

在这个有点粗糙甚至显得有些“寒酸”的规划图前,我沉吟了许久。

我细细地端详着这幅规划图:两平方米见方,想必当时县城的条件非常有限,图全部用手工绘制,字迹也并不端正潇洒。然而,令我动容的是,规划图上行政机关只在西北角上画出非常小的一块地,而工业、商业、学校的用地,则都是大片大片的。甚至还规划有影剧院、文具大楼。最令我感动的是,规划图的关键部位,被制图者饱含深情地涂上了颜色。那是一片穿透岁月的红色,在将近60年后,如闪电般一下子击中了我,让我思绪飞扬、浮想联翩。

时间是2017年11月4日,地点是河南省中牟县规划展览馆。我来中牟,是参加第六届雁鸣湖金秋笔会。中牟县委、县政府很热情,安排我们参观了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方特欢乐世界、绿博园、官渡大桥、雁鸣湖等地,让大家亲身感受中牟的发展与变化。来自全国各地的60多位作家诗人们,用心倾听着这诗意的、田园的沃土,这巨变的、繁荣的中牟。

中牟,地处中原腹地、黄河之滨,是华夏文明最早的发源地之一,历史文化悠久灿烂,遗址古迹星罗棋布。最早的奴隶起义——萑苻泽起义就在此地。著名的官渡之战遗址也在这里。这里还是著名思想家列子、美男子潘安、民族英雄史可法等名士的故乡。

到一个地方采风,只有细节才能打动人。我想,来这里的每个作家都在苦苦寻找着属于自己的细节。我找到的,就是这一幅简陋的规划图。它之所以打动我,是因为在这个左下角标注着制于1959年10月31日的规划图,后面还并排陈列着三幅规划图:《中牟县城规划总图》(1985-2000)、《中牟县城总体规划调整总图》(1993-2010)和《中牟县城总体规划》(2010-2020)。紧随其后的这三张图,一张比一张更精美、更科学、更有气魄。在我的眼中,这分明是一张色彩绚丽的画卷,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进行着一场又一场接力赛,传递着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

中牟,只是中原大地的一个缩影;中原大地,也是美丽中国的一个窗口。感受着缩影里的变迁,观看着窗口里的精彩,我的心如何不沉醉,思绪怎能不激荡?我想,中牟西邻郑州,东接开封,作为郑汴一体化的核心区域和战略支点,兼容两地深厚文化之底蕴、开拓进取之气魄,必将以喷薄迸发之势,在新时代书写出更加壮美的新篇章。

作者 刘笑伟

原载于《解放军报》 2017年11月17日

好在回家 (摘录)

有一条湖,湖上雁鸣声声,湖畔芦花白、枫叶红。

人在旅途,大抵得有这样的景致,才抵得上赶路的辛苦。更何况,你赶来的一路,几乎满眼是一个个工地——到后年方能竣工的黄河大桥,被“华谊电影公社”大标牌挡住的一片建设中的“电影小镇”,继“印象系列”后又一实景演出奇观“只有河南”的演出场地,也还是一块开发中的土地……

阡阡陌陌的公路,隔开一个个规划馆沙盘上圈点过的产业园、创意园,还有已经变成现实的大型游乐园,本已让它跟你理解的那个史册上名声卓著的中牟县,隔山隔海隔世。心里不免念叨,乡村发达起来的归宿就是跟城里一模一样?那些田,那些埂,那些塘子,那些野鸟呢?还能看得到大片的花地,听得到大雁响彻云霄的鸣叫吗?

疑问未出口,路上的风景就变了。

中牟的出人意料,就在于你以为它将在无数挖掘机、推土机、起重机的作业声中失去真身的时候,它解开一件袍子,抖露出那依然充满山乡水村之肌理的大湖与原野、深林。

车且行且踟蹰,一个个透着原乡意味的名字,邂逅着我的目光:杜庄,刘集,盆窑,穆楼,朱塘池,郑岗,彦岗,杨岗,芦岗……

仍然见得到它们作为田野和村舍集纳地的风貌。在秋天的田野里,大片庄稼地与路边黄叶勾出油画,泥塘子陷落着莲荷的身体,枯荷的萧瑟之美是割着天际线的点点水墨,空气里则可以嗅出含义模糊的熏香。

在似乎无路可去处,最终出现了一片湖区。

这个叫“雁鸣湖”的地方,在中牟东彰乡。张扬开5000多亩水面,辅以6.8万亩林区,织构起河南郑州以东最特异灵动之生态。

作者 伍斌

原载于《解放日报》朝花版 2017年12月3日

只有中牟 (摘录)

说起中牟,大多数人并不熟悉。可如果说到箜篌、美男子潘安,说起孔子掉头回车、官渡之战,以及道家列子、民族英雄史可法,还有雁鸣湖金秋笔会,就像一个个桥基,串起一个闪光的桥梁。而这些桥基,都是中牟的孩子。

虽然地理上,中牟位于中原之中,可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大自然有些亏待中牟。资料显示,金元以来,黄河南徒,郑汴之间河段由于地处中、下游之交,自桃花峪以下河床变宽,流速减缓,泥沙沉积,河床升高,又失去北部邙山屏障,成了“悬河”,频繁决溢改道,危害中牟触目惊心。据不完全统计,从明代洪武十四年(1381年),到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中牟就遭遇黄河决口31次,平均18年一遇。相反,正是有了大量黄河沉沙,造就了中牟的独特土壤,便有了独特的中牟西瓜与大白蒜,以及雁鸣湖的大闸蟹。

不用想象,中牟曾是一座被水围绕之城。中牟志上有一幅明正德十年的《明泽陂图》,看上去,中牟县城四周泽陂林立,大泽有圃田泽、雁泽、蔡泽、东泽、西泽、北泽、南泽等,雁鸣湖,大致在东西南北泽的位置。北方缺水,多水的中牟也感觉了出来。沧海桑田,择水而居,永远是人类的生存法则。只有泽陂适合中牟,她是中牟的合法妻子,中牟认出了她。

举办了六届的雁鸣湖金秋笔会,我参加了五届。首届在2000年,那时,雁鸣湖还是被近两万亩森林、湿地包裹起来一大片水面。就像《百年孤独》里描写的那个样子,“世界新生伊始,许多事物还没有名字,提到的时候尚需用手指指点点”。中牟县文联主席王银玲说,“雁鸣湖”这个名字就是他们在首届笔会前起的,无名时是引黄河水的沉沙池。

雁鸣湖唤醒了中牟。

作者 高海涛

原载于《沧州日报》 2017年12月1日

雁鸣碧湖迎远客

文化的加入犹如一点点酵母,带动城市的“面团”迅速发酵起来。

“泱泱碧湖蒲芦生,穆穆鸳鸯沙渚停。”金秋的雁鸣湖,碧水蓝天间点缀着一线金黄的蒲苇,野鸭、天鹅悠游其间,好一派天然野趣。

雁鸣湖位于毗邻河南郑州的中牟县。这里原是黄河引水工程的沉沙之地。水库建成后,水利灌溉和沉沙功能逐渐衰退,慢慢形成一片湖泊湿地。由于芦苇大面积生长,吸引了不少大雁栖息,故名雁鸣湖。

在这个金秋时节,借着雁鸣湖金秋笔会的机会,来自全国各地的几十位诗人、作家齐聚一堂。他们流连于雁鸣湖的金秋美景,沉醉于中牟这个中原腹地小城深厚的历史文化,更为新时期中牟人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念所感动。

历史上,与中牟搭得上关系的名人确实不少。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列御寇在这里写下“愚公移山”“杞人忧天”的典故;三国时期一代枭雄曹操在这里打过官渡之战;还有西晋时期的“花样美男”潘安,据说他乘车出门走一趟,回来时满车都是为他着迷的“粉丝”们投进来的水果,成就了“掷果盈车”的成语典故。

群雄逐鹿的古战场今天已成为景区,这是曹孟德没有想到的;以方特欢乐世界为领头的现代化综合主题公园欢迎八方来客;占地近3000亩的绿博园犹如城市“绿肺”,带给人们一片宁静的休闲空间;还有更大手笔,规划100多亩的郑州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华谊兄弟电影小镇、迪士尼项目……时尚的文化旅游让中牟成为更受欢迎的城市“后花园”,吸引着来自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游客。

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现代中牟人的精气神,也吸引了王潮歌导演前来。她以“印象”系列、“又见”系列实景演出蜚声海内外,这次,她将开启一个新的系列——“只有”。“只有河南”实景演出将选取最能代表河南文化精髓的黄河文化、姓氏文化、戏曲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诗词文化等进行深入活化和艺术创造,将成为一张凝聚乡愁情感纽带和传承河南文化的地域名片。

据称,“只有河南”将在2019年实现公演。到那时,呦呦雁鸣将迎来更多新的客人,雁鸣湖将被装点得更加多姿多彩。

李丹 原载于《经济日报》

相见恨晚

于河南中牟,一直不甚了了。直到听说就是潘安的故乡,一时便相见恨晚起来。

潘安以貌美闻名,女有西施,男有潘安,是中国最早的“女神”与“男神”。可知,在国人传统的审美中,女子以江南之秀美为贵,男子则以中原北方之阳刚为美,而并非如今日,人人皆可谓女神或男神。

美男子之名太盛,盛得掩盖了潘安在文学上的声名。中牟县城,如今建有一座非常气派现代的规划展览馆,据说是国内首个以梦想为主题的科技型体验式展览馆,以“梦想长河,流转不息”为主线,串联起了中牟2200多年的光荣与梦想。其中,自然少不了潘安。不过,除了“文学家”三字外,通篇介绍的都是关乎潘安之貌的几个典故,如掷果盈车云云。又据说,当地投资百万元设立潘安文学奖,用的也是潘安之名,而并非文学史上通行的潘岳。

只能怪他自己长得实在太美了,美男的标签完全盖过了作家的身份。

潘岳,字安仁。杜甫诗曰:“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此后,方得潘安之称。潘岳诗歌在钟嵘《诗品》中是位居上品的,想想陶渊明之诗都只是居于中品,可知,钟嵘是置潘岳作品于西晋文学最高地位的。非因其貌,只因其才。

中牟位于黄河南岸,是著名的官渡之战发生地。约2000年前的战争遗迹,已经杳然难寻,一座初具规模的黄河官渡大桥,正在建造中。秋冬之际正处于黄河枯水期,是施工的好时节,工地上一片繁忙景象。

在桥的下侧,江心草甸上,有位牧羊人,守着他的羊群,抽着烟,悠闲地坐着。夕阳的余晖穿过尘埃,在江面上铺就万道金光,将这幅田园牧歌式图景镶进了一幅油画中。光影斑驳,如何能穿越千年烟云,去想象这里曾经发生过的千军万马混战厮杀、烽火连天起?

流过了九百九十九道弯的黄河,来到了中原,终于可以歇歇脚,再没有了李白所说的“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奔流湍急。沿着这河流,一路走到雁鸣湖水系,不见了古时的帆影重重,只留下残荷满塘,秋意迷人。一丛丛蒲苇在秋日的阳光下,延绵于万顷碧波;不时惊起的雁鸣阵阵,向游人述说着雁鸣湖的今生前世。别有情致的灰鹤列队相迎,自在的白鹭则只顾耳鬓厮磨、诉说衷肠。

就在“孔子回车”的雕像前下车。

据传,这里正是当年孔子路遇神童项橐,数问数答之后,惭愧回车的地方。孔子是转身而去了,我们则迫不及待,扑进这醉人的秋色中。

作者 陈桥生

原载于《羊城晚报》 2017年11月29日

郑州有个后花园

听着音乐,喝个下午茶的工夫,就从上海位移到了一个多少次在火车上路过的城市郑州。郑州高铁发展很快,中原腹地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让这个规模在亚洲首屈一指的火车站呈“米”字形辐射开,向各地输送着往来旅客。郑州东出站后驱车沿郑开大道开15分钟,就到了郑州后花园中牟。

喜欢历史的人对中牟一定不陌生,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期,仅目前发现的文化遗址就有百余处。在中牟县规划展览馆,看到了业王遗址裴李岗文化遗存出土的石磨盘、石磨棒、石铲等文物实录,考古学家认为,早在约8000年前就有人类在此地活动。中牟古称圃田,西汉置县,汉高帝十二年称中牟侯国,武帝元上鼎五年复为县。因地处郑汴之间,战略地位重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曹操袁绍大战官渡、黄巢起义军与唐将李克用激战王满渡都是在中牟,岳飞也曾在这里大败金兵。中牟还是思想家列子、美男子潘安、民族英雄史可法等名士的故乡。

中牟的今天以独具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走在了时代前沿。听中牟文联主席王银玲介绍,几年前,来到这里的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西瓜、草莓、大蒜等围绕菜篮子的农产品,现在的关键词则转变为汽车、时尚文化旅游和田园生态。

71平方公里的汽车产业集聚区里,竟然有着8家整车生产企业、330多家汽车零部件和服务企业,产值正朝着千亿元迈进,而在60年前,整个中牟的工业产值仅100多万元。当年中国车手周勇就是驾驶着中牟辖区内大型汽车厂生产的越野车惊艳亮相达喀尔拉力赛,让全世界认识了中国车企。

在郑开大道旁的奥特莱斯,远远瞥见荷着大包小包的时髦人士,我的购物雷达立即窸窣作响,好在我的注意力很快被更新颖刺激的去处所吸引:郑州方特欢乐世界。

从自然地理因素上说,中牟滩涂资源丰富,林木覆盖率约20%,是典型的黄河自然湿地,这里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非常宜居。雁鸣湖、绿博园、郑汴中央公园碧水绕廊,环境优美,如绿肺般源源不断地给郑州注入氧气和活力,不愧“后花园”美誉。

坐在回沪的高铁上,由衷感叹此行似紧张生活中一曲涵养生息的变奏,这些年中牟的发展只是中部地区崛起的一个缩影,新时代的宏伟蓝图正在眼前铺展,列车赓续向前。

作者 余悦

原载于《新民晚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927963 2018-01-26 00:00:00 五 好一张亮丽的名片KeywordPh2017第六届“雁鸣湖金秋笔会”佳作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