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妙手除翳,市二院“光明使者” 助草根中年走出阴霾
公益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妙手除翳,市二院“光明使者” 助草根中年走出阴霾

一只眼睛已经失明,另外一只眼睛患复杂性白内障,对于医生来说,为这种白内障患者手术,要背负巨大的压力,稍有不慎,患者就会彻底失明。在郑州市二院,白内障一病区主任王骞却把收治单眼病人当做最佳动力和挑战。艺高人胆大的她,有着万余例白内障手术经验,还曾亲自为自己的父亲手术,心理素质非常人可比。“随着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许多单纯性白内障都在下面医院做了,作为上级医院,我们收治的单眼复杂性白内障患者越来越多,身为医生,为绝望中的患者带来光明,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郑报融媒记者 邢进

通讯员 陈燕/文 通讯员 尹歌/图

驻马店单眼患者濒临失明,求助家乡医院

大年初六,春节假期还没过完,驻马店汝南县的潘军(化名)就急匆匆来到郑州市二院求医。44岁的潘军在东莞打工,他的左眼小时候因病失明,右眼患有白内障、青光眼、高度近视、眼底视神经萎缩4种疾病,视力只有0.1,几乎丧失劳动能力。在广东当地医院做过检查,医生说,他这种情况,即使做了白内障手术,可能愈后效果也不好。右眼是潘军保留视力的唯一希望,心理压力巨大的他,把“信任票”投给了家乡的郑州市二院。

潘军的妻子私下里找到王骞,诉说了丈夫长期被眼病困扰的恐惧。据悉,夫妻俩有两个正在念书的孩子,潘军生怕失明后失去劳动能力,无法挣钱养家糊口,因而长年郁郁寡欢。潘军妻子苦苦哀求王骞:“王主任,你一定要救救他,我们家两个男孩,他是家里的顶梁柱,可不能倒下,我们还得打工挣钱盖房子,给孩子娶媳妇呢!”

顶住巨大压力迎难而上,只因责任在肩

要说没有压力,那是假的,潘军的右眼条件这么差,属于眼科高风险人群,万一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他将永远生活在黑暗里。

为了尽可能地保住潘军的右眼视力,王骞和她的团队进行了周密的术前安排,严格制订手术方案,对于术中术后可能发生的任何问题都做了预估,并做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2月27日,王骞为潘军进行了右眼白内障复明手术。

手术次日上午,王骞为潘军拆除眼罩做检查,右眼视力竟然恢复到了0.6!“当时病人啥也没说,一副很平静的样子,我还心说这人心理素质不错啊!哪想到他是一时没反应过来。”当天王骞坐门诊,下午,潘军从病房找到了门诊,一进门就握住她的手:“王主任,谢谢你,你是我们全家的大恩人啊,我的眼睛从十几岁就没看这么清楚过了!”王骞说,那是入院以来她第一次看到潘军的笑容。

夫妻俩执意要给王骞送锦旗,被她婉拒了:“你们在外面打工挣钱不容易,省省钱用于术后眼睛维护吧!”于是,在病区走廊的布告板上多了一张手写的表扬信,歪歪扭扭的字迹、质朴笨拙的语句,表达着潘军对医生的感激之情。

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提出更高要求

王骞说:“随着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医院接收的单眼病人越来越多,而单纯性白内障患者已经越来越少。这是因为,单纯性白内障都可以在当地医院解决,我们接收的单纯性白内障患者也基本都是郑州本地的;而从各省辖市和周边省份来求医的,都是复杂性白内障以及单眼病人这些基层医院无法处理的患者,作为上级医院,这种情况对我们提出了更高要求。”

据悉,作为郑州市眼科医院、中西部最大的眼科诊疗中心,郑州市二院是我省最早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的医院之一,并拥有多项白内障手术“第一”:在全市首家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可调节人工晶体植入手术”“1.4mm超小切口冷超声摘除白内障手术”;为出生30余天的婴儿、108岁老人摘除白内障,分别创造了郑州市白内障手术年龄最小、最大的纪录。30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使数万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如今,郑州市二院拥有3个白内障病区,可进行各种复杂性白内障手术。正如王骞所说:“面对渴求光明的患者,我们把每一台手术都当做一件艺术品,以虔诚和敬畏之心去精雕细琢。”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944455 2018-03-29 00:00:00 四 妙手除翳,市二院“光明使者” 助草根中年走出阴霾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