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06版:登封时报 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D06
让牛棚里的笑声更灿烂
帮扶干部化身 卖鸡蛋的“挑货郎”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让牛棚里的笑声更灿烂
“牛倌”夫妻背后的故事

“安沟老唐他两口,那真是干家儿。”在登封市徐庄镇安沟村,提起唐根仓、毛爱凤夫妇俩,村民们无不赞叹,“这对‘牛倌’夫妻,真牛!”

3月23日,在安沟驻村工作队员王朋飞的带领下,近距离了解这对“牛倌”夫妻背后的故事。

记者 袁建龙

通讯员 宋跃伟 文/图

“牛倌”夫妻东拼西凑建牛棚

“安沟、安沟,这个村就是沟多,村民们住在这沟沟沿沿上,还比较零散。”王朋飞一语点出这个郑州市级贫困村的状况。顺着蜿蜒的水泥路,十几分钟的路程,就来到了唐根仓养牛的地方。

“来吧,先到院里看看……”正在门口北侧空场里清理牛粪的唐根仓赶忙放下手中的活。

“朋飞来了,快来看看,昨晚上这头牛生牛犊儿了,120多斤呢!这可是又将近万把块呀。”毛爱凤显得异常兴奋,抬高着嗓门乐呵呵地让大家看那头刚出生的小牛犊儿。“昨晚上俺俩一晚上都没睡,一直在照看着它,就那也是高兴哩!”毛爱凤指着刚出生的小牛犊儿说。

在近千平方米的院里,是一栋简易的楼房。走进牛棚,一头头牛并排在吃草,毛爱凤来回地在牛槽里添着饲料。“现在我才养了23头,这地方能养下50头呢。”唐根仓介绍。“啥23头,昨晚上刚生下的小牛犊儿不算牛了,是24头。”毛爱凤风趣地说,大家大笑不已。“饲料在二层,这地下还有一层呢,主要是排泄粪便的,这样设置的牛棚里没有臭气。”牛棚里果真没有太大的气味。

“盖这个牛棚真不容易!”老唐讲起了盖房的辛酸。“前些年两个孩子在上学,老婆在家侍弄着庄稼,家里靠我一个人打零工赚钱,日子真是苦。”“总想着孩子大点生活就会好起来,可两次的意外事故让我彻底不能干重活了。”唐根仓很无奈。“可生活还得往下过啊,亲戚们说我,咱这是山区,空气好、草又足,很适合养殖业,不能干重活,试试养牛吧。”

“那时候生活都顾不住,哪有钱建牛场呀!”可唐根仓感觉亲戚的话在理,这些年养牛行情也不错。于是唐根仓东拼西借,甚至贷款开始在自己空闲场地上开建牛场。他坚信,只要用心踏实干,就没有过不去的坎。“老大看着家里困难,也不上学了,整个牛棚建设就是我和老婆、孩子俺仨一砖一砖垒起来的。”

驻村工作队帮助老唐走出困境

牛棚千辛万苦建成了,唐根仓由此也落下了几万块的欠账。“实在是借不来钱了,真没钱买牛,建成的牛棚也只能空闲着,以前建棚还欠了那么大的‘钱窟窿’,咋办?”老唐很无奈。就这样牛棚一闲置就是两年,老唐一家生活也极度贫困。

“或许这辈子就与牛有缘分。”唐根仓说,“2015年,俺村来了驻村工作队,在知道我家情况后,建议我还是养牛来发展产业。”在工作队的帮扶下,唐根仓闲置两年的牛棚终于迎来了它的6位新“主人”。“说实在话,这6头牛比我的命还重要。”自此,老唐两口子就吃住在牛棚里,精心照顾着这6头牛。

“第二年就繁了3头,养牛行情也不错,真想扩大一下规模,可就是没钱。”驻村工作队知道唐根仓的想法后,及时帮忙协调了5万元小额贷款。“有了这5万元贷款,我信心就更足了,于是又买了几头牛,就这样通过买牛繁牛,当初的6头发展到了现在的24头。”老唐高兴地说,“去年还卖了六七头呢,5万块的贷款也还上了。”老唐的秘密惹得大家一片笑声。

“大儿子在工作队的帮扶下外出打工了,二儿子也已参军,政策真不赖,人家工作队都这么尽心尽力,自己咋能不好好干,今后俺两口子就守好这个养牛场,争取明年达到50头。”唐根仓信心百倍。

“不都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吗?相信只要俺实打实地干,好生活离俺也不远喽。”唐根仓的一句话又是让大家开怀大笑。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946429 2018-04-04 00:00:00 三 让牛棚里的笑声更灿烂KeywordPh“牛倌”夫妻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