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H08版:惠济时报 人物 上一版3
H08
“要让村民住上 最好的安置房”
用微笑面对生活的磨难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要让村民住上 最好的安置房”
——记贾河村党总支书记张四喜

在黄河南岸的惠济区贾河村,有一位年逾花甲的老党员、老书记,数十年如一日在家乡的热土深情耕耘,从乡村“赤脚医生”成长为区人大代表,村党支部副书记、书记。今年4月底,他全票当选村党总支书记。他把出了名的“落后村”变成了如今的省市生态文明村。

他就是惠济区新城街道贾河村党总支书记张四喜。如今,他决心要让村民住上惠济区乃至郑州市最好的安置房,他说:“这是关乎全村人切身利益的大事。群众早一天回迁,我早一天睡个安稳觉。”

记者 蔺洋 通讯员 景琦 孙瑞华 文/图

47年,他已成为村民离不开的人

“其实,我最想干的还是村医。”张四喜自幼随祖父学医,耳濡目染,对医学颇有天赋。1968年,17岁的张四喜初中毕业后进入村卫生所当起了“赤脚医生”,一干就是47年。直到2015年,因村务繁重,无法抽出时间给村民看病才停止。

儿子10岁那年冬天,深夜突发高烧,张四喜正准备给儿子量体温,村东头的老范上气不接下气地跑进门说:“四喜,快!我老婆哮喘又犯了!”张四喜叮嘱妻子给儿子喂药后,连忙拎起药箱出了门。

妻子说:“纵使家里的事再急,他只要一接到电话、一个召唤,总是拔腿就走。”张四喜说,他确实对家里付出得太少,但作为医生,救死扶伤是天职,医德大于天。“既然已经对不起小家,就一定要对得起大家”。

1987年,张四喜开始担任村干部,但他仍在关心指导村卫生所的工作,分批为全村60岁以上老人免费进行体检并跟踪治疗,为患有心脑血管病的老年病人建立档案进行健康管理,为全村低保户、贫困户免费诊疗……

15年,使“落后村”变“文明村”

2003年12月,张四喜全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为优化村“两委”班子,张四喜提出在村干部选拔上要坚持“三条标准”:治不好一个家不能当组长,治不好一个组不能进村委会,致富不帮贫不能当干部。张四喜还提出村党支部要坚持“四管四抓”:管住党员不违纪、管住农民不违法、管住发展大方向、管住为民办实事;抓好生产促发展、抓好落实出成效、抓好财务勤公开、抓好村务创一流。“三条标准”“四管四抓”成为贾河村干部选任和工作推进的两大法宝,在班子内形成了团结一心、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村干部问题解决了,村民的综合素质也需要提高,为此,贾河村制定了惠济区第一套比较完备的村规民约,并大张旗鼓地宣传,每户一册,让全村男女老少都熟知《村规民约》内容,村民遵规履约意识逐渐增强。

在张四喜的带领下,贾河村村容村貌发生巨变。张四喜先后被评为省、市劳模,惠济区十佳村干部、优秀共产党员,贾河村也先后获得“河南省先进基层党校”“河南省生态文明村”“郑州市五好村党组织”“郑州市生态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3年,带领4160“村民”变“市民”

张四喜说:“今年年底,全村1040户4160人全部回迁。我们的安置房窗户用的是断桥铝,电梯是德国名牌,锁是智能指纹锁,和商品房的质量、结构完全一样。我们安置房的楼间距比商品房还要宽阔,可以说,我们的安置房质量、档次是惠济区乃至郑州市最好的。”

当初拆迁,部分村民听信谣言,抵制改造,甚至有个别村民夜里向张四喜家扔石头。张四喜顶住压力,带领村干部不分昼夜核算成本、细化方案,挨家挨户消除群众顾虑,赢得了信任和理解。2015年4月,贾河村启动拆迁,张四喜第一个拆除了自家房屋,村民纷纷配合,3个月时间顺利完成贾河村50万平方米整体征迁,真正做到阳光征迁、和谐征迁。

2016年5月,贾河村安置房破土动工。从完全征迁到启动建设不到半年时间,这在惠济区又是一个新标杆。“把群众当上帝,全心全意为群众着想,为群众真办事、办实事,自然会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张四喜对前来学习“秘诀”的人这样说。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962195 2018-05-29 00:00:00 二 “要让村民住上 最好的安置房”KeywordPh——记贾河村党总支书记张四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