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8版:中牟时报 雁鸣风韵 上一版3
Z08
相见恨晚
■在中牟(组诗)
手绘的蓝图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相见恨晚

□陈桥生

于河南中牟,一直不甚了了。直到听说是潘安的故乡,一时便相见恨晚起来。

潘安以貌美闻名,女有西施,男有潘安,是中国最早的“女神”与“男神”。可知,在国人传统的审美中,女子以江南之秀美为贵,男子则以中原北方之阳刚为美,而并非如今日,人皆可谓女神或男神。

美男子之名太盛,盛得掩盖了潘安文学上的声名。中牟县城,如今建有一座非常气派现代的规划展览馆,据说是国内首个以梦想为主题的科技型体验式展览馆,以“梦想长河,流转不息”为主线,串连起了中牟2200多年的光荣与梦想。其中,自然少不了潘安。不过,除了“文学家”三字外,通篇介绍的都是关乎潘安之貌的几个典故,如“掷果盈车”云云。又据说,当地投资百万元设立潘安文学奖,用的也是潘安之名,而并非文学史上通行的潘岳。

只能怪他自己长得实在太美了,美男的标签完全盖过了作家的身份。

事实上,潘岳在文学上的地位,是绝对可以与其相貌之美等量齐观的,尤其是他的《悼亡诗》三首,奠定了其悼亡诗始祖的地位,且限定了悼亡诗特指悼妻的内涵。“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不仅美于貌,更美在痴情如许!

潘岳,字安仁。杜甫诗曰:“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此后,方得“潘安”之称。潘岳诗歌在锺嵘《诗品》中是位居上品的,而陶渊明之诗都只是居于中品,可知,锺嵘是置潘岳作品于西晋文学最高地位的。非因其貌,只因其才。

潘岳与陆机之高下,一直说颇纷纭。也是直至锺嵘《诗品》中曰“陆才如海,潘才如江”,遂成为定评。陆机与弟弟陆云自家乡吴郡华亭(也就是今天的上海松江)同至洛阳,名动一时,故以“海”形容其文才之大;而潘岳为中原中牟人,乃以“江”状摹之。这该是最早的“京派”与“海派”之争了吧。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学,这里的“潘江”,倘若要确指的话,一定就是流经当时京城洛阳,流经家乡中牟的黄河了。

中牟位于黄河南岸,是著名的官渡之战发生地。约两千年前的战争遗迹,已经杳然难寻,一座初具规模的黄河官渡大桥,正在建造中。秋冬之际正处于黄河枯水期,是施工的好时节,工地上一片繁忙景象。

在桥的下侧,河心草甸上,有位牧羊人,守着他的羊群,抽着烟,悠闲地坐着。夕阳的余晖穿过尘埃,在河面上铺就万道金光,将这幅田园牧歌式图景镶进了一幅油画中。光影斑驳,如何能穿越千年烟云,去想象这里曾经发生过的千军万马混战厮杀、烽火连天起?

流过了九百九十九道弯的黄河,来到了中原,终于可以歇歇脚,再没有了李白所说的“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奔流湍急,呈现的是诗人在另一首诗中所描绘的气象:“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河水汤汤,如一条丝带,从天飘落。

中牟地处“中原之中”,有人形容中牟像一粒金色的纽扣,把“郑汴一体化”的衣襟,紧紧地扣上;又说中牟像用一根扁担,一头挑着郑州,一头挑着汴京,那便是将整个中原大地都一肩挑起。

中牟是有这实力的!

古典与现代,时尚与科技,成就了方特欢乐世界的独具一格;华谊兄弟电影小镇、王潮歌“只有河南”等文化创意项目都在启动建设中,古老的中原大地散发出时尚的气质。

走近雁鸣湖水系,不见了古时的帆影重重,只留下残荷满塘,秋意迷人。一丛丛蒲苇在秋日的阳光下,延绵于万顷碧波;不时惊起的阵阵雁鸣,向游人述说着雁鸣湖的今生前世。别有情致的灰鹤列队相迎,自在的白鹭则只顾耳鬓厮磨、诉说衷肠。

就在“孔子回车”的雕像前下车。

据传,这里正是当年孔子路遇神童项橐,数问数答之后,惭愧回车的地方。孔子是转身而去了,我们则迫不及待,扑进这醉人的秋色中。

作者简介

陈桥生,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文学博士。现为羊城晚报社编委、副刊部主任。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客座教授等。

著有《刘宋诗歌研究》《陶渊明》《韦应物》等。作品获广东新闻最高奖“金梭奖”等。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989156 2018-08-16 00:00:00 四 相见恨晚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