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8版:中牟时报 记忆 上一版3
Z08
中牟大地,处处有禹迹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中牟大地,处处有禹迹
□齐治平
《康熙字典》“豫”字释义截图

中牟早期的历史极其辉煌,犹如一颗颗闪亮的星星,又如一粒粒的珍珠,如今它深埋于广袤的原野之下,深藏于浩瀚的文献里,只要用心去看,处处都是闪光点。

《史记·夏本纪》:“夏禹,名曰文命。”他是夏朝第一位天子,是与上古时期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史称大禹,其治水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但他的事一般都归为传说,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发现比较有力的物证。大禹在中牟留下很多足迹、故事。据《史记·夏本纪》、《禹贡》、《逸周书》记载:“唯禹之功为大,披九山,通九泽,决九河,定九州,各以其职来贡,不失厥宜。”其他史料略有不同,或为“收九牧、陂九泽、铸九鼎、通九道”之语。这些“九”字,概括了大禹一生最主要的功劳,这其中大部分与中牟有渊源。

“决九河”的相关遗迹 黄河、济水、贾鲁河

大禹治水的主要活动范围是中原地区,在此范围之内黄河是最大的河,也是中原水患的根源所在。它是天下四渎第二,是历朝历代治水的重点。尤其是这个大转折处经常决口,更是重中之重。黄河在此与另一条大河在地面交汇,它叫济水,天下四渎中的老四,发源于河南济源,在山东省北部入海,其流向大致相当于今黄河河道。后来黄河改道夺了济水河道,再后又改道,济水消失,河道废弃。至今济水遗痕颇多,不少地方都因济水得名,如河南省的济源市,山东省的济南市、济宁市、济阳县等。之所以要说这两条河,是因为它们与大禹有最直接的关系。《禹贡》记载:“济入于河, 南溢而为荥。”还有说是“河水溢而为荥”。这里的荥就是荥泽,包括郏城陂,两湖是相通的。大禹最有名的就是治理水患,而这两条河都位列四渎,在此交汇,可以想象这里的水势有多么凶猛。加上当时气候湿润,水量巨大,常常泛滥成灾。上古时期中原地区洪水泛滥,当时河、济同时决口,故而灾情特别严重。大禹在中牟是如何治理水患的呢?《水经注》在不同篇章多次提到:“大禹塞荥泽,开之以通淮,泗,即《经》所谓蒗荡渠也。”《禹贡》《史记》《元和郡县图志》等也有类似记载。具体做法为:在西北角挖了一条大沟,把圃田泽与黄河连接起来,黄河涨水时排泄进圃田泽;又在东北角挖了一条沟,把圃田泽与沙水连接起来,当圃田泽涨水时排进沙水,最终注入淮河,此举基本根治了中原地区的水患。后来到战国时,魏惠王再次疏通,命名为渠水,现在叫贾鲁河。古中牟的西北角汇集了天下四渎中的第三个,自古就是华夏的水利、水患中心,也是大禹治水的重点区域。

《禹贡》记载,大禹把天下分为九州,每州各有一个大湖,谓之九泽。现代考古发现,上古时期人们并非居住在河流主干道两侧,而是依湖而居,故而在荥泽和圃田泽周围发现很多远古聚落(村庄)遗址。陂九泽的意思就是加固九泽堤岸,防止洪水泛滥成灾,这是最贴近民生的工程。圃田泽是九泽之一,附近村庄很多,也是大禹治理水患工程项目。圃田泽南岸现在还有圃田故城(西古城)遗址,为郑文公时期建筑。《尔雅·释地》里说:“圃田泽畔置清邑。”此处也是列子的故乡,隋唐以前说的圃田就是指这里,大禹以此处命名圃田泽。

再来看一下大禹治水时的行走路线。《史记·夏本纪》记载:“禹行自冀州始。”依次为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关于这九州的注解,《周礼·夏官》中所载州名略有不同:“东南曰扬州,正南曰荆州,河南曰豫州,正东曰青州,河东曰兖州,正西曰雍州,东北曰幽州,河内曰冀州,正北曰并州。”通过大禹的行进路线,再参看中牟县古代的道路可以得知,大禹是从南边过来,到圃田泽南岸向西到达圃田。这说明当时圃田泽周围已经有很多居民,故而《汉书·地理志》说是“豫州之薮”,也说明圃田当时还是一个比较大的聚落,为中牟国的存在及修筑道路提供了一个有力佐证。

“通九道”的相关遗迹 诸多古城遗址、国道310

在讲中牟古代道路时,说到一条东西大路,此路线上平均四五十里就有一座古城遗址,中牟县附近的就有汉霸二王城、荥阳故城、中牟西古城、中牟东古城、开封县启封城、曹县古贯城等,这些古城遗址十分清晰地展示了此路的脉络。列举这些古城的目的是为了证实道路,自古及今都是据路建城镇。这些城池大多都是春秋战国时期建筑,曹县古贯城更是夏代遗址。大家知道,道路的出现远远早于城池,完全有理由认定这条道路夏代之前就有,它就是大禹开通的九道之一。以后秦始皇改造为驰道,因它牵连着众多的都城、关隘、重镇,直到宋朝,都是华夏交通的主干道,现在演变为国道310的一段。

“中牟国”的相关遗迹

中牟城、中牟邑、中牟县

《中华牟氏谱简编》记载,大禹把祝融的后代封在河南中牟县,后世称为中牟国。书中没有说明因何功被封。在中牟县境内又和大禹有关联的事件,也只有治水一事了。中牟这一带是华夏的水利、水患中心,在这里要治理的地方很多:黄河、济水、荥泽、圃田泽,挖排水沟(贾鲁河)、修筑道路等,用现在的话说“时间紧、任务重”,必然要组织大量人员参与,这时候只要积极参与治水工作、表现出色,受到大禹赏识而被封赏就顺理成章。最合理的解释就是牟姓先祖帮助大禹治水有功而获封。所以牟人就在中牟大地繁衍生息,发展壮大,从一个小村庄成为一方诸侯,又演变为中牟城、中牟邑、中牟县,直到如今。

河南简称“豫”的相关遗迹 “豫州之薮”圃田泽

大禹治水时带着益、后稷等一批人,每到一处就发动和带领当地人一起治理水患。治水是一项巨大的工程,程序繁琐:视察地形、研究方案、召集人员、带领施工等,按当时的社会条件,短期内无法完成这些事,大禹要在中牟停留很长时间。有理由相信,大禹是在中牟完成对豫州的划分和命名,并且创造了“豫”字。

“豫”字非常形象,《说文解字》解释为:象之大者。可理解为“我后面跟着一只大象”。前面的文章里说到中牟古代的地形:三里一河,五里一湖,草木茂盛,鸟兽众多。尤其是圃田泽周围,更是食物链完整,有很多种大型野兽。据《穆天子传》《春秋》《左传》等书记载:西周时,圃田泽被辟为皇家苑囿,周穆王、周宣王常在此狩猎;周穆王十三年(公元前964年),高奔戎活捉猛虎一只,穆王命令将虎关养于东虞,号为“虎牢”。孔颖达疏《左传》记载:“中牟县西圃田泽,则原圃地名,以其地为囿,知与具囿皆囿名也,囿者,所以养禽兽,故令自取其糜鹿焉。”《东周列国志》也有这样一句:“原圃之麋鹿俱竭矣。”麋鹿是一种比较大的野生动物,可以知道圃田泽周围有麋鹿、老虎,有大象也是顺理成章。从大象生活习性上看,中原一带水草丰美之处首推“豫州之薮”的圃田泽,也是大象生存的极佳之地。至此,我们脑海中就会浮现这样一个画面:大禹在治理圃田泽时,他在前面走,正在思考问题,猛然一回首,看到一头大象跟在后面,就突发灵感把这个新划分的大州命名为“豫”。

大禹在中牟县这片沃土留下如此多的印迹,并且都是有迹可寻,各成一个系统,传承至今。这些遗迹至今还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牟的历史文化。

齐治平,中牟县五里岗村人,现就职于中牟县文化广电旅游局文物保护管理所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996283 2018-09-07 00:00:00 五 中牟大地,处处有禹迹KeywordPh□齐治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