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8版:中牟时报 雁鸣风韵 上一版3
Z08
美丽中牟是美丽中国的缩影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中牟触目皆文化
美丽中牟是美丽中国的缩影
□ 邓红

2018年金秋,魅力中牟迎来了包括毕淑敏、李佩甫、孙荪、何向阳、叶延滨、邢军纪、高金光等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作家、评论家、诗人,参加第七届“雁鸣湖金秋笔会”暨《雁鸣金秋》诗歌卷、散文卷首发式。我有幸作为河南思客的签约作家与这些文学大咖齐聚雁鸣湖畔,共品文化盛宴。两天的笔会及采风活动,昔日官渡古战场的新貌、官渡寺悠扬的钟声、“掷果盈车”俊男潘安的才情、列子御风而行的精神、箜篌穿越千古的清音……这些俯拾皆是的文化名片,让人真切感受到了中牟深厚的文化底蕴,不由从心底感叹“中牟触目皆文化”!

文化名片之 潘安故里

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一美男子”的潘安,可以说是妇幼皆知,我们常以“貌若潘安”来形容容貌出众的男子。潘安的祖籍就在中牟县大潘庄,如今的潘安故里已成为中牟的一张文化名片。

据记载,潘安其人“姿容既好,神情亦佳”。每当貌美的潘安驾车走在街上,深得妙龄少女之芳心,连老妇人都为之着迷,用水果往潘安的车里丢,将车都丢满了,潘安每次回家都是满载而归,这便是“掷果盈车”成语典故的由来。

潘安已成为美男子的符号,人们铭记在心的只是他的美貌,他的才名却鲜为人知。历史上的潘安不但貌美,亦是西晋著名的文学家,是西晋文学的代表,与陆机并称,古语云“陆才如海,潘才如江”。他的作品对后世影响甚大,《悼亡诗》更是成为中国文学史悼亡题材的开先河之作,历代被推为第一,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佳作名篇。潘安用情专一,对发妻杨氏一往情深。妻子不幸早亡后,潘安对她念念不忘,作了3首《悼亡诗》来怀念妻子,用比目鱼比喻夫妻情深,写得缠绵悱恻、情真意切。他的《闲居赋》《秋兴赋》《藉田赋》也是诗赋中的名篇,是那个时代的顶峰。

文化名片之孔子回车处

在中牟县雁鸣湖镇东漳村文庙街西端有一处孔子回车庙,是祭祀和纪念我国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地方。

民间有孔子回车师项橐的传说:南岩一村童项橐,路撮土筑城为戏,孔子车马至此,子路下车令其躲路,项橐说:“只有车躲城,哪有城躲车之理?”孔子闻此村童出语不凡,乃下车与之交谈。项说:“子为圣人当无所不知,请问二事,望答之。”项问:“鹅为什么声音洪大?”孔子答:“鹅项长,故叫声洪亮。”项对曰:“青蛙项短,何以洪亮?”孔子无以对。项又问:“松柏为何四季常青?”孔子答:“树心坚实,故四季不凋。”项对曰:“竹子空心,为何亦四季不凋?”孔子面赤语塞,曰:“项橐,神童也,仲尼之师。”随令回车躲城。

此典故便是《三字经》中“昔仲尼,师项橐”的出处。后人为了纪念孔子谦恭礼让和学无止境的精神,在南岩街建起了孔子回车庙,庙内青石刻有“孔子回车处”字样。

文化名片之箜篌城

第一次知道箜篌是上中学时,课文《孔雀东南飞》中曾记叙:“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诗中的“箜篌”经专家考证,是一种起始于我国的古老的弹弦乐器。第一次见到“形如半边木梳”的箜篌是在中牟举办的这次笔会的采风活动中,并且第一次听到了穿越千古、泠泠似雪山清泉的箜篌之音,知道了箜篌的诞生地是中牟。

史料记载,中牟是卧箜篌制造的最早地,箜篌文化与中牟的渊源颇深。在中牟县东南10公里处有个古城村,村边有座古城遗址,相传是古代的“箜篌城”,现存的箜篌城遗址2008年被确定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有文献记载:“昔师延居此造箜篌,以悦灵公。”考古专家考证后认为,远古时期的箜篌城,周围水草丰盛,竹林繁茂,为制造乐器提供了很好的原材料,箜篌城应属于商代遗存,中国第一个乐神师延及其后代在此繁衍生息并缔造了中华民族的“音乐之声”。箜篌音域宽广,音色柔美清澈,在盛唐时期,箜篌演奏艺术曾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但是这件古老的乐器,从14世纪后期便不再流行,以致慢慢消失了,人们只能在以前的壁画和浮雕上看到一些箜篌的图样。

为了拯救失传的千年古老乐器箜篌,为了弘扬和传承箜篌文化,中牟开启了“寻找箜篌传承人”选拔活动,并从200多名箜篌及音乐爱好者中遴选出成人28名、少年25名作为第一批箜篌传承人。我们在中牟非物质文化展示馆就欣赏到了箜篌文化传承者们的演奏,似远古传来的天籁之音,清越空灵。此外,占地108亩的箜篌城遗址生态文化公园正在建设中,建成后将成为中牟的又一张文化名片。

文化名片之雁鸣湖金秋笔会

自2000年开始,雁鸣湖金秋笔会已持续举办了7届,参与人数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拓展、规格不断提高。从第一届开始,每届莅临参会的作家都在40人以上,本届笔会县外作家诗人达到了52位,其中有30位参加了两次以上。历届参会人员,已覆盖了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8年来,中牟已经留下了500多位作家、诗人、学者、编辑、记者的足迹,他们用手中笔描摹出中牟的日新月异和蓬勃生机,创作出文学作品、新闻作品1000多篇(首)。此次首发的《雁鸣金秋》诗歌卷、散文卷,更是让中牟和雁鸣湖插上了文学的翅膀,蜚声中外。

雁鸣湖金秋笔会的成功举办,与中牟县历届领导班子开阔的视野、高瞻远瞩的气魄、浓厚的文化意识分不开,与历届领导班子对文化事业的大力支持分不开,他们满满的文化自信是雁鸣湖金秋笔会越办越好的支撑,是这么多作家满怀热情书写、歌唱中牟的动力所在。

本届雁鸣湖金秋笔会上,著名作家、北京市作协副主席毕淑敏说:“感谢这两本厚重的、沉甸甸的《雁鸣金秋》诗歌集和散文集,即使没有来过中牟,看这两本书都会对这块美丽而古老的土地有深刻的感受。我们来到了这里,感受会更深切。”虽然是第一次到中牟,但毕淑敏深情回忆了50年前与中牟的渊源。她说:“会说中牟话,是我50年前最深切的愿望之一。”毕淑敏之所以讲这番话,是因为50年前她在西藏阿里军分区服役时有500多名来自中牟的好儿郎,她就是那个时候通过这些来自潘安故里的战友,了解了中牟,认识了中牟,她特别想学会中牟话,然后可以和500多中牟兄弟拉家常。她说,中牟因为历史上有牟山而得名,文化源远流长,所以特别希望中牟这么古老而有文化的县域,在传承古老文化的同时,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有一个灿烂辉煌的明天。“希望箜篌能流传到全国,女孩子十五(岁)都能够弹箜篌,希望全国的少年都有潘安的美姿容、好神情,希望列子御风而行的精神永远在我们血液中流淌。”接着她拿出一个盘子展示给大家看,说是头天晚上和中牟的战友聚会时一个战友送给她的,是西藏阿里军分区50年前的一个盘子。“我希望在阿里军分区的历史上记得有500中牟好儿郎曾经开创了西藏阿里军分区光辉的历史。”毕淑敏饱含深情的话语,赢得了与会作家热烈的掌声。

著名作家、文艺评论家、河南省文学院首任院长孙荪说:“我跟中牟的缘分太深了!2012年以后因为眼睛问题,医生建议我少读书,避开喧嚣的城市生活,我就到中牟居住,已在官渡镇住了6年之久,亲眼看到、体会到这半个世纪中牟翻天覆地的变化、日新月异的发展。中牟是个可以抒思古之幽情的地方,有官渡寺、逐鹿营、水溃这些古老的寺院和村庄,这些都是官渡之战的遗迹。历史上中牟有牟山,也和官渡之战有关。现在又造了一座新的牟山,建成了牟山湿地公园,可以感受到当代中牟人巨大的创造力。历史的厚重为我们作家提供了很好的资源,这一切都使人产生创作的欲望。”说到《雁鸣金秋》诗歌卷、散文卷,孙院长说:“在中牟这样的小县,文联3个人,18年举办7届笔会,收到1000多篇诗文,编辑成两卷,而且文字、编辑、出版质量都这么高,哪个县能做到这些?!中牟以雁鸣湖金秋笔会为平台,使文化大雁的强劲翅膀飞起来了!”

著名作家的感召力与影响力,带动了更多的人参与文学,他们成为中牟最好的推介者,使更多的人了解中牟,而“雁鸣湖金秋笔会”也逐渐成为享誉国内外文坛的知名文化品牌。这一切都与中牟的“文化宣传员”——文联主席王银玲分不开,许多人都是在她不遗余力的宣传、热情真诚的笑声感召下来到了中牟。

对此,著名诗人、评论家何向阳说:“‘美丽中牟是美丽中国的缩影’,也可以说是美丽中原的一个缩影。这句话得到了大家的认同。银玲的热心、真切和赤城让人非常感动。她热切地想把中牟方方面面的发展变化,展现在媒体、作家、诗人面前,再通过大家的生花妙笔展现在全国人民面前。我希望河南多几个王银玲这样的文化形象宣传员,多几个王银玲这样真诚热爱家乡的人。”

王银玲的笑声与雁鸣湖金秋笔会一样,已经成为中牟亮丽的名片。这一张张文化名片打造着中牟的文化高地,推动着中牟经济的繁荣和发展。相信不远的未来,一个满目繁华、都市田园般的中牟将呈现在我们面前!

作者 简介

邓红,笔名若彤,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水利作家协会会员,现供职于黄河水利委员会新闻宣传出版中心,为编审。出版有个人专著《黄河博览》《黄河文物古迹解读》《黄河神韵》及个人文集《心灵之韵》。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023182 2018-12-07 00:00:00 五 美丽中牟是美丽中国的缩影KeywordPh□ 邓红中牟触目皆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