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重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A12-13
促进实体经济创新发展 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市政协常委会议专题议政
促进实体经济创新发展 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历来十分重视实体经济发展,特别强调“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立身之本、财富之源,经济发展任何时候都不能脱实向虚”。

实体经济作为郑州市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郑州市实体经济发展迅速,取得一系列重要成就。

在郑州加快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进程中,实体经济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进一步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助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日前,市政协召开常委会议,围绕“促进实体经济创新发展,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进行专题议政。

会上,市委常委、副市长谷保中通报了我市“促进实体经济创新发展、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进展情况。

各调研组在深入调研考察的基础上,履职尽责真诚建言,针对“促进实体经济创新发展,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提出意见建议。

市政协主席黄保卫要求,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要发挥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优势,持续建言献策,助力实体经济发展,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市政协副主席薛景霞、王万鹏、王东亮、刘睿,市政协秘书长吴耀田出席会议。

着力推进实体经济创新发展 全市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

2018年前三季度完成生产总值7350.9亿元

近年来,我市以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为统揽,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制定完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着力推进实体经济创新发展,全市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201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9193.6亿元;2018年前三季度,全市生产总值完成7350.9亿元,全年有望突破万亿元。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着力推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在全市营造支持实体经济、加快产业发展的浓厚氛围。大力实施“制造强市”战略,制定实施电子信息等5个重点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和盾构装备等5个新兴产业培育专案,有力推动了全市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2018年前三季度,物流业增加值达到548亿元。着力发展全域旅游和提升文化消费层级,加快文化旅游业的转型升级,2018年前三季度,拉动文化消费1.16亿元,郑州被评为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先进城市。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全市已建成各类电商园区25个,拥有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2个、国家级示范企业7家,省级示范基地14个。2018年前三季度,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5340亿元。

着力稳定三大需求

实体经济实现均衡发展

有效投资不断扩大。投资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不断提升,2018年前三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较2017年提高2.8个百分点。消费拉动作用不断提升。2017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4000亿元大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4%。

外贸出口稳定发展,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连续6年中部排名第一,服务外包加快发展,2017年服务外包执行额达3.1亿美元。

深入推进创新驱动

实体经济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四个一批”加快实施。积极扶持一批创新引领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828家,科技型企业324家。搭建一批创新引领型平台,着力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平台全覆盖,全市现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6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1家。培育一批创新引领型人才,第三批“智汇郑州-1125聚才计划”拟入选项目88个。

科技创新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积极推动全方位增加研发投入,2017年全社会研发经费达到158.7亿元。创新创业环境持续优化,全市创新创业体数量达209家,孵化载体总面积突破850万平方米,2018年,我市创孵指数排名全国第13位。

高质量推进对外开放

实体经济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展

“空中丝绸之路”建设步伐加快,郑州机场三期工程全面启动,货运运力、全货机航线数量、航班量及通航城市数量均居中部第1位、全国第5位。2017年手机产量接近3亿部,全球重要的智能终端基地初步形成。

“陆上丝绸之路”建设持续推进。中欧班列(郑州)中亚线路班列顺利开行,我市成为全国第四个中欧班列运邮试点城市。

“网上丝绸之路”建设进展明显。EWTO核心功能集聚区建设进展迅速,研究院挂牌成立。成功举办第二届全球跨境电商大会,现场签约项目45个,签约金额达230亿元。

“海上丝绸之路”对接密切。推动与青岛、连云港等城市的海铁联运,累计开行500班。

着力优化发展环境

实体经济要素保障进一步强化

“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在全省率先开启“最多跑一次”改革,加速实现政务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 “营改增”全面落实,企业降本减负有力有效,累计为企业减负约1100亿元。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前三季度,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较去年同期增长17%,在中部省会城市中均居第1位。

要素保障不断强化,累计争取国家、省资金56.9亿元,国家专项建设基金55.2亿元;争取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3.4亿美元,境外发债33.9亿美元。

下一步,郑州市还将始终把政策基点放在企业特别是实体经济企业上,着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产业融合发展,突出创新引领实体经济发展作用,加大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力度,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要素保障,持续优化实体经济发展环境,加大降成本力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断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加快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开拓创新资源 增强实体经济源头活力

郑州市政协经济委员会

近年来,郑州实体经济发展迅速,工业发展势头强劲,都市生态农业发展向好,现代服务业运行稳定。在宏观形势错综复杂、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我市实体经济情况基本符合预期,向好态势进一步延续,市场预期良好。

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创新资源薄弱、税费负担较重、营商服务不优、人才依然匮乏等问题,如何破解这些问题?

郑州市政协经济委员会认为,郑州市实体经济发展,要向改革体制机制要动力,向开放思维观念要空间,向创新制度技术要动力。

郑州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建议,要发展载体空间,夯实实体经济发展基础。加快改造低效产业园区,提高产业集聚发展能力,用更先进的发展理念,提升产业集聚和共建整合水准。

要开拓创新资源,增强实体经济源头活力。把城市的环境、企业的前期入驻基础条件搞好,瞄准国内制造业大型龙头企业,使其到郑州发展兴业。这些重量级企业、国内龙头企业不仅能给郑州带来一系列上、中、下产业链,而且还能带来新的理念、企业制度,这些和郑州实体企业融合,能加速助推整个实体企业发展。

要优化政府服务,顺应实体经济发展心声。推动简政放权,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助推企业发展。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成立大数据局,打通政府各部门间数据交换共享渠道,通过信息化变革,加速推进政府转型。

规范产业资金运用,做到精准靶向扶持。清除产业发展资金申请过程中的中介牟利环节,让产业资金能够有效直接作用于企业创新和产业发展。

要创新人才战略,提升实体经济智力支持。加大力度扶持各高层次人才载体建设,积极引导大中型企业建立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积极争取国家级的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科研基地落户郑州。

以绿色发展为引领 协调好工业经济发展与大气污染防治

郑州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如何正确处理大气污染防治与工业经济的关系,促进我市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提出如下建议:

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更深层的内涵和境界,以绿色发展为引领,增强工业经济发展与大气污染防治之间的协调性,合理控制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在保证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促进我市工业经济健康发展。从源头上减少污染,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发展方式和生产方式,倡导工业能源结构的转换,在工业发展中,以新能源代替化石能源,从根本上解决大气污染问题。

加大环保投入力度,对工业企业奖罚分明。在各细分行业中,化工、煤矿、钢铁等高污染高耗能领域受环保政策的影响较大,企业环保意识的转变也尤为关键。在全市各个工业企业内部可成立污染物排放监管部门,对企业的污染排放进行严格的监管和控制。

进一步健全机制,形成防污治污强大合力。着力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健全完善大气污染防治的协调组织机构,明确各级党委政府、各级职能部门、各家相关企业的任务和责任,实现以效率、和谐、可持续为目标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

打破成规抢占先机 以改革创新推动招商引资工作

郑州市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

招商引资是贯穿发展实体经济始终的生命线。近年来,招商引资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了坚实的基础和条件,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当前招商引资工作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市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建议:

坚持好创新第一动力。招商引资作为 “一号工程”,一定要敢于打破成规,主动抢占先机,以改革创新推动招商引资工作,着力在招商方式、服务方式、扶持方式、体制机制上进行创新,实施系统、定向、精准招商。

发挥好人才第一资源。加强招商人才培训,选准用活各类招商人才,提升招商队伍整体素质。要用好用够人才政策,吸引一批懂产业、懂政策、懂法律、善公关的专业人才加入招商队伍。要善于借脑借智,借助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力量资源,广泛收集产业转移信息和国家产业政策,强化招商引资政策研究,将国家中长期在我市布局的重点产业科研成果以及适应我市发展需要的专利和科研成果,引入我市转化成现实生产力。

落实好产业第一根本。创新产业对接方式,紧紧抓住我市产业发展优势,聚焦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点地区,突出高端技术、高端人才等重点要素,以引进大项目和有助于形成产业聚集、产业升级,形成新经济增长极的项目为重点,实施以建链、补链、延链、强链为核心的全产业链招商,着力形成产业集群优势。

完善好环境第一要素。全面加强舆论环境、政策环境、服务环境、法治环境和人居环境建设,提高招商引资的凝聚力、执行力、创新力。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联合审批、网上审批、预约审批、绿色通道等审批服务,进一步提高行政服务效能。

要重视本土企业的发展,支持其做大做强,用本土企业的发展为外埠企业来郑发展点燃希望,培植沃土。

利用“一带一路”建设机遇 不断深挖国际产能合作巨大潜力

民革郑州市委员会

2018年是贯彻落实中共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五周年,五年来,中国与沿线国家国际产能合作不断深化,极大地促进了国内实体经济的发展。

但从整体看,郑州市实体经济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行业类型较少,在“郑州企业走出去,国外资源引进来”方面缺乏有力渠道,仍大有潜力可挖。

民革郑州市委员会认为,郑州应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建设机遇,不断深挖国际产能合作的巨大潜力,推动实体经济发展。

具体如何做?民革郑州市委员会给出建议:

政府加强组织领导和政策支撑,成立专项工作组,服务实体经济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郑州市与国外合作建设产业园区的对接平台。

加强政府与商会企业的合作,定期组织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相关专家和企业家形成考察团,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考察调研,更好开展后续合作。

借鉴国内其他城市与国外合作建设产业园区的先进经验模式,总结郑州或全省产业园区建设现有经验,探索形成郑州市特有的标准化模式,汇编成册。同时出台引导扶持政策,鼓励郑州市有意愿、有能力的管委会和企业,在郑州市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建设国际合作产业园,进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园区的管理运营。

充分发挥企业家作用,面向实体经济企业家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增进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历史文化、人文社会、政策法规等知识的了解,帮助他们更好开展国际合作。加强同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华侨、华人、华商的联系,充分发挥他们在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资源、渠道和影响力。

合理降低企业税费 帮助制造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九三学社郑州市委员会

郑州市近年来经济发展稳中有增,工业实力迈上新台阶,但与其他城市相比,还存在重点企业大龙作用不够明显,工业创新水平相对薄弱,工业项目储备不足、大项目少等差距。九三学社郑州市委员会建议,从以下方面着手,振兴发展制造业,助推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减费降税,降低制造业成本,提升经济效益。经济效益直接关系到市场对制造业的投资热情,政府出台政策,推动合理降低企业税费,有利于增强制造业的竞争力,使制造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政府、金融部门加强对制造业的投资力度。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改进优化信贷条件;对产业科技升级、科技含量高的制造业加大政策、资金的倾斜力度;通过财政资金贴息、奖励、补偿、入股等方式来解决金融部门不愿投、企业投不起的问题,为企业技术装备升级提供有效支撑。

要大力引进人才,同时重视对创新型人才的培育。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引进政策,保障人才在郑州能够真正安家落户,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为企业中高技能、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和工匠人才开通绿色通道,切实解决民营企业一线人才的职称问题。

加大先进制造业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制造业龙头企业、专精尖项目配套落户;搭建招商信息平台,收集企业、项目、资金等投资信息,建立起真实可靠的数据库,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积极“走出去”,宣传我市的投资环境、扶持政策、优势产业和重点项目。

政府健全法律法规、正确引导舆论导向。在全社会宣传和弘扬创新精神、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提高企业家的社会地位,并以党纪和行政法律规范指导管理人员的行为。

发挥民主党派作用 拓展海外高新技术(项目)引进渠道

致公党郑州市总支部

实体经济是一个国家的经济支柱,是一个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但融资难、高新技术匮乏等却是掣肘实体经济发展的复合型痛点。

致公党郑州总支建议发挥民主党派作用,拓展海外高新技术(项目)引进渠道。以致公党为示范点,充分发挥致公党在海外的影响力及其海外联谊作用,成立致公党郑州海外产业合作支部。支部作为本地科研团队、实体企业技术(项目)需求和海外高新技术(项目)成果的对接桥梁,通过与本地专业产业园市区的深入合作,促成技术(项目)合作并落户至专业园区,助推本地企业的技术升级并带动相关产业项目的高效集聚。

发挥政府平台资金作用,引导企业对外技术(项目)合作。

发挥产业园区专业服务功能,助推企业(项目)加速发展。本地产业园区结合自身主导产业定位,增强自身专业服务能力,建立园区企业技术需求台账,通过与致公党郑州海外产业合作支部合作,承接企业所需技术(项目)的落地;通过园区专业的孵化培育功能,助推企业(项目)加速发展。

发挥政策资金保障作用,强化市场信心,激发投资热情。建立全市工业企业融资名录库,支持企业扩大融资。

通过上述建议的实施,在郑州市构建产业培育新模式,实现本地企业在市场融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方面的新突破,探索出一条有利于本地实体企业发展、本地实体经济振兴的区域发展新路径。

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郑州市工商联

2017年,我市非公有制经济(民营经济)总量达到6620亿元,完成税收581亿元,民营企业11.5万家,从业人员217万人,非公有制经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更加凸显。

如何进一步支持我市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助推我市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郑州市工商联建议,首先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应当担负起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主体责任,纪检监察机关(机构)担负起监督责任,推动形成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和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合力。建立常态化的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与企业家交流沟通机制,及时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扶持郑州籍在外经商企业家组建域外郑州商会、建设域外郑州商会大厦,打造对外招商引资的桥头堡和根据地,让全球企业家为郑州喝彩,为郑州宣传。

加强商会建设和国内外民间商贸交流。积极发挥商会作用,通过商会引导,坚定企业家对企业发展、郑州发展的信心,提高对郑州的认同感。充分发挥工商联民间经济交往职能,重视域外郑州商会建设,以商招商、以商促商,加强联动互动,通过商会组织促进郑州国内、国际经贸交流。

建立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引导教育机制。加大对非公经济人士的教育引导,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教育纳入全市人才培育体系。加强年轻一代企业家教育培养,弘扬企业家精神,营造尊重和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社会氛围。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026029 2018-12-19 00:00:00 三 促进实体经济创新发展 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KeywordPh市政协常委会议专题议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