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8版:中牟时报 雁鸣风韵 上一版3
Z08
心旌摇曳走中牟
官渡村怀古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心旌摇曳走中牟
文风习习 诗意盎然

□邓丽星

天蓝蓝的,蓝得澄澈纯净;叶黄黄的,黄得灿烂明亮;阳光亮亮的,亮得温暖明媚;秋风凉凉的,凉得惬意舒爽。在2018年秋高气爽的季节,在美丽如画的风景中,我们“河南思客”一行九人,和来自全国的其他作家一起来到中牟,参加“第七届雁鸣湖金秋笔会暨《雁鸣金秋》诗歌卷·散文卷首发式”。

两天时间,走走看看,根本看不完中牟的景,赏不完中牟的美,写不尽中牟的好。但即使是所谓的“走马观花”,中牟也以它独特的魅力走进了我们心底。

魅力四射的中牟

2018年10月27日,是个风和日丽的日子,虽是秋风却不肃杀,虽是秋阳却不萧瑟,正好的天气做正好的事。

到中牟参加第七届雁鸣湖金秋笔会,报到后第一件事就是翻看那两本厚厚的《雁鸣金秋·散文卷》和《雁鸣金秋·诗歌卷》。随便翻开一篇,就会被文中描写的中牟所打动,进而被吸引。中牟的西瓜甜、大蒜辣、大闸蟹香。中牟的潘安美而多才,被当时的女人们掷果盈车,也为当代的女人喜爱。列子御风的洒脱,史可法殉国的壮烈,曹操官渡的豪壮,为后世称道。方特的游乐,绿博园的自然,雁鸣湖的休闲,为今人称颂。中牟的每一处都闪耀着诱人的光芒,如同中牟文联主席王银玲的笑声一样,魅力四射,吸引着所有人。

“第七届雁鸣湖金秋笔会暨《雁鸣金秋》诗歌卷·散文卷首发式”上午9时开始。中牟县委常委、宣传部长任大同宣布笔会开始。屏幕上播放的《大美中牟 吾乡吾城》的宣传片,把中牟的美具体化了。这种直观的魅力,如同电影大片一样,直扑眼中,直击心中。虽然还没有看到这些实景、实物,但心里已经被诱惑得蠢蠢欲动了。

看完宣传片,楚惠东县长致欢迎辞。他列举出的一系列数字让人为中牟的过去与现代、文化与历史、美景与梦想震撼着。楚县长的“‘牟’名而来,‘中’意而去”,让人体会到了中牟人的热情,中牟人的自信,而这也是中牟魅力的一种体现。

在座谈阶段,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家和诗人都认为,现今是中牟发展最好的时代,美丽中国看中原,美丽中牟是美丽中国的缩影。著名诗人叶延滨、著名女作家毕淑敏等,从自己与中牟的渊源和缘分、中牟的历史文化和人物、未来的机遇和挑战等方面述说对中牟的认识和憧憬。他们的心声,也是我们参会人员的心声。我们愿意来中牟,喜欢来中牟,是因为中牟值得人来,是因为中牟有巨大的魅力吸引着人来。

从嘉宾的发言中,我才知道有些作家几乎每年都来,像我这种第一次来的竟是少数。中牟到底用什么吸引了他们?虽然我从书中也能找出答案,但他们道出的心声更让我了解到了中牟的魅力。中牟对文化的重视,中牟的人杰地灵,中牟的独特发展,中牟的厚重文化,中牟的特产……每一种魅力都如同发出的一道光,足以吸引每个人。所以才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家在此相聚,共话中牟的发展,共赏中牟的美景。

厚重多彩的中牟

当日下午采风活动中,接触到的人、景和物,让我脑海中固化的形象全活了。“中牟的文化是厚重的,多彩的。”这是我下午采风后得到的整体感受。

我们参观了中牟规划展览馆、中牟博物馆、农耕文化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最后观看了箜篌、豫剧折子戏演出。在中牟规划展览馆,我们领略了中牟的悠久历史和现在的辉煌成就,全面了解了中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站在展览馆,仿佛穿越了时空,畅游着中牟厚重的历史与多彩的文化。

走进中牟博物馆,更感受到了中牟历史文化的深厚。展出的几件国家二级文物令人印象深刻。“虎形瓷枕”的褐黄釉,让人感觉温暖可近。“绿釉牡丹瓷枕”的椭圆形造型,通体的绿釉,让人感觉如同碧玉般凉爽可爱。而宋代磁州窑烧制的“风花雪月瓷瓶”,口沿及颈、系上部施白釉,下腹部施酱釉。白、酱相比相衬,令瓷瓶显得更美、更纯。还有天下第一琴的“苍穹云龙”箜篌、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剑等,都让人深切体会到了中牟文化的深厚。

农耕文化博物馆中的农耕用具有700多件套,耧、犁、锄、耙等各种农耕用具一应俱全,让人大开眼界。其中的“太平车”令人印象深刻。据导游介绍,在农耕时代,它的作用非常大,甚至新娘子出嫁也会用到,相当于现在的豪车。走到织布机前,不少人都停下了脚步。织布机上,一位妇女正用灵巧的双手“摆渡”着梭子,一下又一下,布匹在慢慢加长。这种织布机上织的布,是多年前人们做衣服的布料,现在已在生活中消失。看到它出现在眼前,顿生惊喜之感,令人感叹社会的发展变化之大。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里,展品有300余件,集中展示着中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情况。其中《潘安的传说》《列子传说》《黄河打硪号子》《鸭李正骨》等非遗项目栩栩如生。令人眼前一亮的是箜篌表演区。进入表演区,一个穿红色纱裙的女子和几个穿白色纱裙的少女,还有几个小朋友,都在拨弄着琴弦,人如仙般美丽,弹出的声音如仙乐般悦耳,顿时感觉走入了仙境。第一次看见箜篌,第一次看见弹奏箜篌,第一次了解到中牟的韩寺镇是箜篌城的遗址,中国第一位乐神师延及其后代在此繁衍生息,并缔造了中华民族的“音乐之声”。为了箜篌的传承和弘扬,2017年12月4日,中牟与北京一家公司在北京签署“箜篌文化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开启了中国古代箜篌文化的寻根之旅。了解到这些,不禁为中牟对箜篌的传承和弘扬做出的贡献生发出敬佩之情。

走出展馆,观看豫剧折子戏及箜篌演出,把下午的采风活动推向了高潮。《朝阳沟》《穆桂英挂帅》《抬花轿》等豫剧唱段高亮大气,听起来振奋人心,提人精神。最后的压轴是箜篌演出,箜篌形状如琵琶和古筝的合体,大的两个小伙子一起才能搬到台上。姑娘们把箜篌如大提琴般抵在肩头,用手揉弦拨弦,《游子吟》《织梦行云》流淌了出来。当《送别》响起,我们不由自主也在心中跟着哼唱起来。《送别》是结尾,也是高潮。在依依惜别中,我们走出了大厅,而那清脆明亮的余音仍萦绕在耳边,久久不去。

创新发展的中牟

走进中牟,很多人都会有疑问,为什么叫中牟?因为中牟有个牟山。牟山在哪儿?第二天上午的采风活动让我们找到了答案,也让我们亲身体会到了中牟的创新,感受到了中牟快速而绿色的发展。

当天的第一站去的是“郑州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看到“九大主题乐园集中布局”图,心头一震,对中牟的创意立刻充满敬佩之情。

第二站去的是官渡寺。在我印象中,各地的寺院或寺庙大致相同,但中牟寺院前和寺院内古旧的铜器却给我留下了独特印象。它们古朴、古老得仿佛从几千年的古代穿越而来,仿佛从地底下挖掘而来。而院内圈起来的两棵枣树,竟然具有几百年的树龄。看到绿叶中还有一颗红红的枣挂在那里,鲜艳异常,让人立刻闻到了香甜的味道。整个寺院给人安静祥和之感。人一进去,就褪去了俗世喧嚣和热闹的心,变得超逸高远起来。

走出官渡寺,走进官渡桥村。站在官渡桥这边,望着威武地站在两边的“士兵”,耳边仿佛听到了金戈铁马的声音,听到了尖锐激烈的交战声。那时的曹孟德,具有非凡的才智和勇气,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破袁军十万,以少胜多,写下了他军事生涯最辉煌的一页。看着那两排“士兵”,仿佛听到了曹操胜利的豪放笑声。而桥的那边,却是官渡桥村一栋栋崭新的楼房。走进村民家,一家三层楼的居住条件让人心生羡慕。村民幸福的笑脸,心满意足的表情,让人感觉仿佛走进了陶渊明描写的“桃花源”。古桥仿佛连接着古与今、历史与现在,让战争与和平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给人启示,又令人深思。

近11点时才到牟山湿地公园。坐在观光车上,看着清澈的湖水,心也跟着明净起来了。看到列子御风的雕像,听着耳边呼呼的风,自己仿佛也插上了翅膀,和列子一起乘风而飞。游了半圈,终于看到了山。这山就是中牟人新造的牟山,建造的材料竟是垃圾和挖湖的土。绿色环保,变废为宝,发展不忘环境,中牟的创新思路让中牟的水更清,树更绿,天更蓝。在一片白白的蒹葭中,我们坐上了回程的车。

离开时,依依不舍的情感环绕着,不禁回望。那艳阳高照、晴朗无云的碧空,让中牟显得温厚而纯净;那黄、绿、红的树叶灿烂在枝头,让中牟显得明媚而动人。

在中牟一天半,看到了中牟五彩缤纷的景,欣赏到了中牟深厚灿烂的文化,感受到了中牟人安康、幸福的生活。而这些,都如诗如画般留在了心里。

走走,看看,中牟的景就走进了心里;走走,看看,中牟的美就留在了心里;走走,看看,中牟的好就刻在了心里。就这样,走着,看着,就把整个中牟走进了心底,然后永远镌在了心里,闪耀在心中。

作者简介 邓丽星,笔名星子,濮阳油田中学教师,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思客”签约作者。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053785 2019-03-15 00:00:00 五 心旌摇曳走中牟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