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04版:巩义好声音 唱响新未来 上一版3  4下一版
诗韵欢歌相生辉 初心不忘续新篇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诗韵欢歌相生辉 初心不忘续新篇
喷泉舞会
诗乡月明
河洛书场
梨园香韵
舞动巩义
盛世欢歌

近年来,巩义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夯实活动基础、植根文化沃土、拓展内容形式,开展了多层次、全覆盖的群众文化活动,引领了社会风气昂扬向上。

如今,夜晚的东区文化广场上,诗乡月明、梨园香韵、盛世欢歌、舞动巩义、河洛书场、喷泉舞会6个文化小广场与河洛大舞台主会场相映生辉,组成了醉美巩义的美好画卷。

河洛处处闻歌声 文化生活亮点多

巩义地处河洛文化的核心地带,是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诗歌之乡。这里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文化资源丰富,是诗圣杜甫故里。巩义深厚的文化底蕴为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巩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事业,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扎实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今年以来共举办杜甫故里诗词大会等文化活动4800余场次,参与群众200余万人次,在继承中创新河洛文化、杜甫文化、豫商文化、戏曲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让百姓充分享受了丰富美好的文化生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

欢歌劲舞荣誉添 提升百姓幸福感

加强建设,夯实活动基础 巩义市将群众文化活动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摆在重要位置,搭建平台载体,营造“出门即舞台、处处闻歌声”的群众文化活动氛围。2017年,全市建成综合文化站20个,综合文化服务中心316个,社区文化中心34个,电子阅览室21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311个,农家书屋292家。鲁庄镇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狮舞之乡”,米河镇被命名为省级艺术之乡。成功创建河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更好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

完善工作体系 巩义市积极整合文化馆、20个镇(街道)的综合文化服务站、316个村(社区)活动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资源,构建了市镇村三级覆盖的“1+20+316”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到过巩义的人都会发现,只要天气适宜,城市或者镇区的文化广场一早一晚都是热闹非凡,人们或唱或跳,笑声连连,充满生机与活力。

加强队伍建设,大型活动示范引领 巩义市先后举办河南歌舞演艺集团“舞台艺术送农民”启动仪式,“群星耀中原——2017年河南省群众文化系列活动”“2018杜甫故里诗词大会”等活动,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月”、名人书画展等大型展览,一系列大型文化活动满足了市民多层次的文化需求,营造了浓厚的城市文化氛围。

广场文化活动深受好评 将广场作为群众文化活动的主阵地。因地制宜将东区文化广场划分为“舞动巩义”“盛世欢歌”“梨园香韵”“诗乡月明”“喷泉舞会”“河洛书场”6个区域,为市民开展声乐、器乐、广场舞、诗歌朗诵、河洛大鼓等文化活动提供场所和便利。

这一惠民工程得到了群众的广泛参与。活动开展以来,广场人头攒动,文化爱好者、文艺志愿者和观众在这里交流切磋,唱红歌、朗诵诗歌、跳经典舞蹈、走模特步,这些寓教于乐、自娱自乐和相互促进提高技艺的活动形式得到了广大市民的普遍赞誉,进一步提高了百姓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指数。

文化融合相辉映 春雨润物醉心田

植根诗圣文化高地 打造河洛活动品牌。作为诗圣杜甫的故乡、河洛文化的摇篮,巩义市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充分挖掘河洛文化、杜甫文化、戏曲文化的丰富内涵,以各类文化活动为载体,持续提升群众的文化艺术素养,着力打造一批立得住、叫得响、留得下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

弘扬诗歌文化 巩义市连续举办4届杜甫故里诗词大会(诗歌文化周),2017年的诗歌文化周在举办音乐诗会、祭拜诗圣大典、嵩顶诗会等主题活动的同时,还举办了8项群众性活动。2018年杜甫故里诗词大会包括准备活动3项、正式活动7项、群众文化活动5项。开幕式上邀请兄弟城市提升诗词大会实效。郑州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主动对接诗词大会组委会,邀请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及其他26个国家的110余名留学生集体诵读杜诗,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巨大影响。可以说,一年一度的杜甫故里诗词大会已经成为巩义的文化品牌,成为照亮诗词文化传播道路的一盏明灯。对于更好地传承经典、筑牢文化自信,推动河南乃至全国诗歌文化及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做出了积极贡献。

弘扬戏曲文化 巩义是人民艺术家、豫剧大师常香玉的故里,在这里,许多人生来就对戏曲有着一种最原始、最热烈、最纯朴的感情。该市现有业余剧团、戏迷俱乐部、戏曲演唱队、戏曲活动室等260余个,其中大型业余剧团70余个,遍布各个乡镇,影响面较大。根据地方特色和群众需求,连续5年举办了戏曲文化艺术节,在偃月古城举办红梅杯戏曲大赛。2018年的戏曲文化节在原有基础上设置业余剧团调演、首届戏迷擂台赛、“梨园香韵”戏迷乐活动,通过“练”“演”“赛”的形式拓展了活动深度,历时5个月,场场爆满,观看演出群众20余万人次。戏曲艺术节活动已成为市民不可缺少的文化大餐,成为巩义市家喻户晓的文化知名品牌,一大批接受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小香玉在河洛大地上成长起来,擦亮了“香玉故里、戏曲沃土”的名片,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注入持久生命力。

弘扬河洛大鼓文化 河洛大鼓作为巩义特色文化之一,2011年被确定为河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2013年河洛大鼓传承人尚继业的河洛大鼓《劝人要有好心态》,荣获曲艺类作品全国“群星奖”。目前已出版图书8册,光盘23本。每年进基层、进社区、进学校演出200场以上。

长效机制促发展 初心不忘续新篇

巩义市坚持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持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立足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不断探索丰富群众文化活动的新思路、新举措,形成长效机制。

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导向 巩义市委主要领导经常调研群众文化活动,要求认真研究广场文化活动的常态化措施,不断丰富和创新文化活动,想方设法满足群众合理需要,把文化活动做出品牌、做出成效。巩义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联合各镇(街道)及相关部门提前谋划、认真组织,市公安局、市城市管理局、市卫计委等相关单位做好保障工作,以重大节庆为载体,提前制订方案,协调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文化生活的需要。

加强文艺骨干队伍培训 2012年起,巩义市连续举办了30余期“‘教你一招’基层文艺骨干免费培训班”,培训内容涉及广场舞、秧歌、国标舞、少儿舞、筷子舞和手语舞等。目前,全市以戏曲、秧歌、鼓艺、舞狮等为主的民间文艺队伍、各类表演团队总计360多个,持续加强对民间演艺团体的管理,不断提升演出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凝聚各方力量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充分发挥基层综合性文化中心的聚集作用 用好基层文化设施,图书室、阅览室、活动室等场所长期免费对群众开放,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比如“河洛大鼓进基层巡演”活动,深入到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巡演100余场,组织郑州市级非遗保护项目剪纸代表性传承人曹慧贞老师开展剪纸培训38期,舞台艺术送农民150场,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建设“三宜”新巩义 创新成果更灿烂

推动了市民素质提升 巩义市充分发挥文化活动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将核心价值观宣传有机融入各类会议、文艺演出、民间活动、团体比赛的背景设置、流程安排、宣传报道中,使群众文化活动作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市民素质的有力抓手。各镇(街道)紧密结合实际,不断丰富拓宽内容和形式,将音乐、戏曲、体育、舞蹈等文化艺术融入群众生活,实现了“闲有所乐”,市民群众的满意率、幸福指数不断提升。群众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极大提升了巩义的品位与形象,增强了广大干群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传播了文明理念,引领了社会风气昂扬向上。

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 以群众文化活动为带动,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学校将“弟子规”等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课堂内容,文化大院里许多村民在做健身操、唱百孝歌,文化墙上的传统文化故事图文并茂,公园里大型LED显示屏播放着“巩义好人”的故事,结合“我们的节日”举办各类群众文化活动,使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软实力”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创业之都、宜居之城、幸福之家的强大正能量。

带动了文化产业发展 为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河洛镇积极指导偃月古城景区将戏曲广场定义为百姓大舞台,竹林镇在风情古镇中增设了“梨园大舞台”,每周安排专业剧团、民间团体进行演出,在吸引群众参与的同时提升了景区形象和知名度。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在传承巩义历史与文化的同时,促进了文化设施的升级、文化骨干的培养、技术的更新。牡丹画、唐三彩瓷器等一批特色产业快速发展,石窟文化产业园、风情古镇等产业项目势头正盛,培育了新型文化业态,推动了文化产业发展。

服务了经济社会发展 发展文化不仅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是经济发展、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巩义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厚重的优势,把文化充分融入经济、旅游等领域,提高发展文化内涵,同时大力推动文化扶贫,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和水平,努力补齐文化短板,推动实现文化小康,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2017年,该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84亿元。2018年上半年,全市GDP完成400.1亿元,同比增长8.8%。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067026 2019-04-29 00:00:00 一 诗韵欢歌相生辉 初心不忘续新篇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