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A04版: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上一版3  4下一版
85家媒体走进金华,感受“真理的味道是甜的”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全国晚报总编辑增强“四力”大型采访活动
85家媒体走进金华,感受“真理的味道是甜的”

这里,是《共产党宣言》中文版的诞生地;这里,是“世界小商品之都”;这里,唱响着“在希望的田野上”;这里,精神的力量弥漫在大地之上……

5月31日至6月2日,“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全国晚报总编辑增强“四力”大型采访活动走进浙江省金华市,85家全国知名媒体的135位总编、副总编、资深记者走村入企,探寻真理及精神力量的伟大。

郑报全媒体记者 陈君琰 文/图

金东,唱不尽的希望赞歌

第一站来到金华市金东区,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感受她的“朝气”“锐气”“志气”。

朝气 音乐之乡,光南元素满金东

施光南广场、光南路、光南小学、光南中学、光南文化舞台、施光南故居……走进金东区,你会看到很多“光南”元素,这里是光南故里。

人文金东,底蕴厚重,“人民音乐家”施光南,“诗坛泰斗”艾青,明朝“开国文臣之首”宋濂,都是金东人。

施光南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唯一获得“人民音乐家”称号的艺术家,另外两位则是新中国成立前的聂耳和冼星海;去年,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大会上,100位受表彰的“改革先锋”人物中,施光南又是唯一上榜的音乐家,是“谱写改革开放赞歌的音乐家”。

说到施光南,金东人妇孺皆知;说起施光南的作品,国人耳熟能详:朝气蓬勃的《在希望的田野上》、美好动人的《吐鲁番的葡萄熟了》、节奏欢快的《打起手鼓唱起歌》、唱出迈入新时代喜悦的《祝酒歌》……

在金东区,“光南”二字不仅仅是地理地标,也是精神坐标,一个个“光南元素”浸入金东人的血液里,音乐之乡里,万千“光南”在成长,开出了烂漫山花,让金东区充满朝气。

从2014年开始,金东区重视建设好“人民艺术的田野”,建立了140多座农村文化礼堂和30多个“光南大舞台”。“光南大舞台,有梦秀出来”,它们成为展示梦想、成就梦想的小舞台。

在金东区,目前至少就有四个以“施光南”命名的合唱团:施光南少儿合唱团、施光南教师合唱团、施光南青年合唱团、施光南农民合唱团,加上不间断举办的音乐节、音乐周等系列活动,“光南元素”正融入金东人的生活,成为金东城市气质和文化自信的一部分。

锐气 时间轴上,件件都是创新之作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来看今年以来,和美金东的一组“时间轴”,件件都是新气象的创新之作:

今年1月,“好易点”智能家居产品智造基地项目一期新厂房全部竣工交付。这个总投资5亿元、占地37712平方米、预计产值将达8亿元以上的大项目,从签约到建成投产,只用了一年时间,而且项目方没有为此跑过一次。

这背后,是金东区在全市率先推行“标准地+承诺制+代办制”改革,创造了企业拿地后13天开工建设的“金东速度”。之后,“金东经验”升格为省级标准,得到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列入全省“最多跑一次、最多100天”改革试点,“好易点”就是金东“标准地+承诺制”的首个试点项目。

2月,全国首个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艺术展馆在金东区江东镇六角塘村开馆,“垃圾变艺术”这样大胆的新思路,让金东又一次在全国开了先河。

此前,金东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县域全覆盖,垃圾分类模式曾“两年七上央视”,并被住建部作为样本在全国推广,截至今年3月份,全区已接待全国各地垃圾分类考察人员3400多批40000多人次。而就在4月份,金东又实现了城市垃圾分类小区全覆盖。

3月,金东区冒雨举行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集中开工的61个项目总投资额188亿元。

5月,第12届中国艺术节在上海开幕,同期举行第16届文华奖评选。施光南逝世近30年后,讲述他生平的金东区原创歌剧《在希望的田野上》亮相这一我国规格最高、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文化艺术盛会,角逐舞台表演艺术的最高政府奖。

志气 四大战略,打造最具希望的核心区

去年,金东区委区政府提出,要锚定设区20周年时间节点,以“高质量建设和美金东、高水平打造希望新城”为工作主题,明确了大力实施“实业兴区、创新强区、生态立区、人文富区”四大战略。

放眼金东,正在呈现奔跑姿态: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金东区经济运行呈现良好开局,全区生产总值44.8亿元,同比增长7.3%,高于上年同期1.1个百分点,其中工业用电增幅位列全市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外贸出口额、财政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四项指标增幅位列全市前列,实现经济“开门红”。

金东行,一路尽是希望景:

金华农村垃圾分类艺术馆,馆外正在建设300多亩的垃圾分类主题公园,配套花海、体验园、停车场,做起旅游文章。

爱特新能源汽车,继2018年用3632万元研发出两个“独家车型”后,又将推出5款新车型。

古婺窑火,刚刚开发制作出“玉青瓷”新品种大受市场欢迎,千年婺州窑复兴于今,“南钧”风头正劲。

20多年专注一杯奶的“李子园”刚刚与诺贝尔奖获得者阿里耶·瓦舍尔院士达成了技术合作协议,技术升级在路上。

源东乡“花花世界”现代农业产业园,被关停的养殖场变成了种植园,传统的果实经济向花卉经济转型,成了当地农业转型的引领和示范。

金东区委书记李雄伟说,要通过3年的努力,力争实现发展速度、创新活力、开放合作、城乡融合、绿色发展、文明创建、营商环境及人文优势发挥等8个方面走前列、立潮头,实现财政总收入、规上工业产值、工业投资、规上亩均税收、上市挂牌企业数量、数字经济产值、现代物流业营收、旅游收入等8个翻一番,让金东成为都市区最具希望的核心区、最具活力的中心区。

义乌:真理的味道很甜很甜

“一带一路”造就世界“小商品之都”

有着悠久历史的义乌,素有“文化之乡”的美誉。千年历史形成了“勤耕好学、刚正勇为、诚信包容”的义乌精神。1920年春,有着义乌精神基因的陈望道回到家乡分水塘村,在年久失修的柴屋里,完成了《共产党宣言》的翻译工作,燃起了信仰之火。这片燎原的信仰之火与义乌精神的碰撞,为义乌人建设世界“小商品之都”提供了巨大的精神支撑。

“行程万里,不忘初心;红色基因,山水生辉。”如今,红色火种分水塘村、义乌城西乃至整个义乌都在薪火相传中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近6年来,因开放合作共赢的理念,义乌获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同。从义乌“望道信仰线”支点发出的“义新欧”中欧班列更是被习近平总书记称赞为亚欧大陆互联互通的重要桥梁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早期成果。

真理的“甜味”长留

“真理的味道是甜的”。1920年春,29岁的陈望道回到家乡分水塘村,在年久失修的柴屋里,用两条长凳支起一块旧门板,既当床铺,又做书桌,凭借一盏油灯,日以继夜,伏案译书。有一次,陈望道的母亲端了粽子放到他的书桌,还在粽子边放了一碟红糖,催促他趁热吃。过了一会儿,母亲在屋外问儿子还要不要再加点红糖,陈望道连声答话:“够甜,够甜了。”然待母亲进屋收拾碗碟时,却发现儿子满嘴都是墨汁,红糖一点没少。原来陈望道全神贯注于译书,竟把砚台里的墨汁当作红糖,蘸着粽子吃了!这个蘸墨汁吃粽子的故事,一直在分水塘村流传着,村民们也以自己的家乡能成为点燃革命圣火之地而自豪。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大型展览时,在《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前即兴讲起了陈望道的故事。这在分水塘村产生了极大反响,村民们团结一致,要将这红色资源用好,让真理的“甜味”长留。如今的分水塘村,红色品牌效应日益显现,黛瓦白墙内聚集着绿色产业,古街长廊上散播着国际元素,村民们相继开发了一批民宿、农家乐、特色副食店等,生意越做越红火。在分水塘村文化礼堂旁的麻糖手工作坊,进出采购的游客络绎不绝。义乌麻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店主楼其军是本村人,以前他只是为外村人打工,如今他回到村里做起了生意,每天有上千元收入。

“小时候村里没有电,大家都点煤油灯,出山一趟要走1个多小时的山路。改革开放以后,村里可以说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陈望道的侄女陈华仙说,“今天的好生活,要感谢陈伯伯!”虽然,和陈望道这个伯伯从未谋面,但陈华仙注定要和这位伯伯联系在一起。2011年开始,陈华仙成为陈望道故居的管理员和义乌讲解员,在一次又一次的讲解中,陈华仙对陈望道有了更深的了解。

万千深耕市场的经营户受益

义乌城西街道七一村是望道信仰线上的重要节点,也是“一带一路”上的重要一环。全国唯一一条由民营企业运营的中欧班列——“义新欧”从这里始发,开通了至中亚五国、西班牙、伊朗、俄罗斯、阿富汗、白俄罗斯、拉脱维亚、英国、捷克等9条线路,辐射35个国家。擎起精神之炬的义乌人,在改革开放的时代长卷里继续书写着“莫名其妙、无中生有、点石成金”的义乌传奇。

2014年11月18日,第一列烙有“义新欧”标识的火车从义乌铁路西站起航,途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等国家,历时21天,最终抵达西班牙首都马德里。这条全长1.3万公里的中欧班列铁路线,打开了义乌和欧洲经贸往来的新通道。习近平总书记曾称赞“义新欧”班列是亚欧大陆互联互通的重要桥梁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早期成果。目前,“义新欧”是我国到达境外城市、运送货物品种最多的中欧班列,也让义乌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文化越来越密切。今年一季度,“义新欧”中欧班列发展势头十分强劲。据统计,义乌海关累计监管中欧班列4716标箱,同比增长10.2%,“义新欧”货运量达3.8万吨,同比增长11.9%,进出口总额15.4亿元。

“义新欧”中欧班列,一头连着义乌这个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一头连着西班牙马德里这个欧洲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把沿线国家互通有无的渴望连接在了一起,成了“一带一路”上的耀眼金丝带。一列列往返于义乌与欧洲各大城市之间的中欧货运班列,带去了“义乌制造”“浙江制造”“中国制造”,带回了沿线各国的源头货。义乌中国进口商品城的生意也借此“提速”,汇集了100多个国家的8万种产品,源头货比例超过60%,成为国内规模领先的“一站式”进口商品采购基地。

从义乌海关的统计数据来看,2018年,义乌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1252.1亿元,同比增长6%。2015年12月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约翰内斯堡出席中非领导人与工商界代表高层对话会暨第五届中非企业家大会闭幕式并发表题为《携手共进,谱写中非合作新篇章》的重要讲话,将义乌定位为世界“小商品之都”。如今,每年到义乌采购的境外客商超过50万人次,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万多名境外客商常住义乌,商品出口到世界219个国家和地区,市场外向度达65%以上。“东拓海上丝路,西联路上丝路,南引四省九方,北接杭州湾大湾区”,在国家新一轮对外开放格局中,继续勇立潮头。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079091 2019-06-11 00:00:00 二 85家媒体走进金华,感受“真理的味道是甜的”KeywordPh全国晚报总编辑增强“四力”大型采访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