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V08版:巩义时报 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V08
河洛神堤 巩义邙山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河洛神堤 巩义邙山
■乡恋

□阎兴业

邙山亦称北邙、邙岭,是秦岭山脉的余脉,崤山的支脉,为我国的历史名山之一。其名有广义、 狭义之分:广义的邙山是指西起洛阳东至郑州沿黄河 190多公里的丘陵地带;狭义的邙山仅指位于洛阳、偃师、巩义的北部,黄河的南岸,黄河与其支流洛河之间的这道分水岭。本文的邙山是指后者。

世界上古代陵墓分布 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

邙山为黄土丘陵,海拔250米左右,高出黄河、洛河水面150米以上。它就像上天降下来的一道堤坝,把洛河、黄河分隔南北,各流其道。其最高峰为翠云峰,在洛阳市区正北,上有唐代所建玄元皇帝庙。因其临近帝都,土厚水低, 风景宜人,成了帝王将相达官贵人的理想丧葬之地。邙山陵墓群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四朝十几个帝王陵墓及皇族、大臣的陪葬墓,总数在千座以上,是目前中国面积较大的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世界上古代陵墓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建有中国第一座古墓博物馆。

巩义境内的邙山西起徐柏坡,东至神堤河洛汇流处,长24公里,大致可分三段:小平山、大力山、神尾山。

康店镇礼泉村往西称小平山。民国《巩县志》载:“巩北山接偃师界至巩县故城东北曰小平山。”这里有巩伯国遗址、东周故城遗址、汉代小平城遗址、唐代诗人杜甫陵墓、宋代会圣宫遗址、近代康百万庄园等。

巩姓的由来

巩伯国是春秋时期封置的一个姬姓小国,又称巩伯邑,曾一度被晋国攻占,后又独立,周敬王时(公元前519~前474年)巩简公当政,何时灭国,无籍可考。巩简公的后人便以巩为姓,这就是巩姓的由来。康北村原有巩王庙,供奉着巩伯国和巩姓的开山始祖,香火不断。今庙已毁,仅存一座高9.5米的三层阁楼,称巩王阁,因通体红色,又叫红阁。阁壁镶有石碣一方,记载了巩伯国和东周国的沿革。

东周国是战国时期从周王室分出来的一个姬姓小国,开国之君是东周惠公。《史记》有载,其周显王二年(公元前367年)立国,秦庄襄王元年(公元前249年)被秦国所灭,历118年。秦时置巩县,属三川郡,县治设在巩伯都城和东周故城的旧址上,城址呈长方形,地跨洛河 北望邙山诗乡漫语16滩和邙山半腰,东西长约2公里,南北宽约1公里,现存有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复修的西寨墙和西城门,门上镶有“东周故址”石匾额一方。

小平城遗址在邙岭北麓的裴峪村一带。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处于京畿之地的巩县城深受其害。为安全,县治迁往黄河边的小平城,也叫小平津,是通往河北的大渡口,为东汉时“八关”之一。因小平城较为偏远,不便于管理巩县全境,魏晋时县治迁往洛河南岸新址,即现在的站街镇老城村一带。

神尾山是邙岭的最东段,河洛文化从这里发祥

杜甫陵园在康北村邙岭之上,面瞻嵩山,俯瞰洛河,背临黄河。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诗圣杜甫卒于洞庭湖舟中,因家贫无力归葬,暂厝于湖南省平江县安定镇小田村。元和八年(公元813年),其孙杜嗣业扶柩归葬于偃师首阳山,其后人又移葬于故里巩县邙岭之上。杜甫陵园占地34亩,松柏苍翠,庄严肃穆,仿唐式大门,迎门竖白色花岗岩杜甫雕像,并建有诗圣碑林。

会圣宫遗址在邙山南麓洛河北岸凤凰岭上。会圣宫,宋仁宗时修建,供文武百官祭拜皇陵演礼所用,占地百亩,殿堂繁多,极具奢华。后遇金兵南侵,焚毁殆尽,现仅留一座刻有《新修西京永安县会圣宫碑铭》的巨碑和一石柱。巨碑有三层楼高,上雕云龙,下压赑屃,堪称中州第一碑。由此可以想见当年会圣宫的宏伟规模。

康百万庄园是一处名闻遐迩的集农官商为一体的大型地主庄园。其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颇高,被专家学者誉为华北黄土高原的典型建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邙岭上往下看,它如“金龟探水”,从洛河边北看, 它又似“金莲拱秀”,院落房舍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匾额、楹联、碑刻、砖雕、石雕繁多而精致,极富文化气息。

民国19年《巩县志》载:“小平山东北十五里 曰大力山,山下有石窟寺,系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太和年间所创。”寺院背山面水,景色秀丽,原名希玄寺,宋时称大力山十方净土禅寺,明称十方净土禅寺,清称石窟寺,是我国著名的石窟之一。 寺内现存5窟、3尊摩崖大佛、1个千佛龛、276个摩崖造像龛、7759尊造像。其中的“帝后礼佛图”浮雕极富神韵,是价值极高的艺术珍品。石窟崖壁之上还保存有唐塔一座。

神尾山又叫神都山,是邙岭的最东段,俗称邙山头,洛河在这里汇入黄河。这里是伏羲“画太极”“演八卦”“河出图”“洛出书”,黄帝、尧、舜、禹、汤、周成王“沉璧祭天”的圣地,河洛文化从这里发祥。《河南府志》载“神: 尾山为邙山尽处。曰神尾者,神都山之尾也。” 山脊原有古代烽火台遗址,今建有伏羲女娲等庙宇。山坡有洪沟古人类遗址,山下有河渎庙、 宋代会圣宫巨碑、刘振华庄园、常香玉故居等。

洪沟遗址有力证明了河洛地区是“豫象”之乡

洪沟旧石器人类遗址1993年3月发现,通过考古发掘,证实11~13万年前古人类就在这一带活动。他们使用木器,打制石器、骨器,利用半天然的陷阱围捕野兽,包括纳玛象、肿骨鹿、斑鹿等大型动物,并且会用火和保存火,集体劳动,共同生活。洪沟遗址还有力地证明了河洛地区是“豫象”之乡。

河渎庙,又称大王庙,始建于唐代,位于河洛交汇内夹角处,占地 3.5亩,其前门、正殿、戏楼等均为明清建筑。庙内供奉河伯及四海龙王神像,砖雕门联为“范围万派千流无容泛滥,鞭辟惊涛骇浪并入沧溟”,表达了人们治理和征服黄河、洛河水患的愿望。洛汭地区历史上曾是长安至江南这条“丝绸之路”上的交通枢纽,航船云集,因此大王庙也是船工们祭拜河神祈求平安的地方。

刘振华庄园是一处典型的官僚地主庄园,坐北面南,依山就势而建。有6个院落,石砌窑洞30孔,楼房210间,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高低错落,布局合理,寨墙高筑,蔚为壮观。刘家花园中有一座楼房,称“仿重庆大厦”,加上地下室共4层72间。其外部结构是石础砖墙,内部设计和装修比较超前。刘振华庄园是河南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豫剧大师常香玉的故居在董沟口。绿树掩映,院落清幽,3间瓦房4孔窑洞,门下一眼水井。沟口立有两通石碑,分别刻着“香玉故里”“人民艺术家常香玉”。

巩义地处郑州、洛阳之间,北有邙山,南有嵩山,故人们常说:“嵩邙并峙,河洛汇流,钟灵毓秀,巩固不拔。”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082577 2019-06-21 00:00:00 五 河洛神堤 巩义邙山KeywordPh■乡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