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Y07版:荥阳时报 人物 上一版3  4下一版
人物
何锡培 40余年坚守 为郑西美起来“添砖加水”
王书香 仁心仁术 厚德守责
马创 在团队中获得成长的力量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何锡培 40余年坚守 为郑西美起来“添砖加水”

索河是荥阳的母亲河。当人们在索河岸边郁郁葱葱的垂柳下散步,用索河水灌溉庄稼并享受丰收的喜悦……你是否知道,索河水的一部分是沿着胜利渠,由汜水河流进索河里?你是否知道,这水饱含了何锡培为“母亲河”在胜利渠坚守40余年的深情?

何锡培用40余年的坚守,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为荥阳的水多起来、连起来、动起来、活起来,为郑西美起来“添砖加水”。记者 姚辉常 文/图

腿勤手勤爱岗敬业 护渠守渠从不喊累

胜利渠的渠首位于巩义市米河镇草店村,在瀚宇天悦湾的对面汇入索河,它是荥阳历史上第一次把黄河水系引入淮河水系的引水工程。

“如果不及时打捞清理水渠里的杂草、杂物,就会堵塞涵洞,造成的损失是难以想象的!”记者见到何锡培时,他正在巡视胜利渠。

水渠里的杂草、杂物不及时打捞清理,就会堵塞涵洞;水渠的闸门遇到大雨不及时关闸,就会引起明渠决堤、良田受淹。何锡培觉得及时发现和解决微小险情, 就会未雨绸缪,就会防患于未然,减少水灾引发的经济损失。“别人一下雨都是往家跑,我是一到下雨就要去巡渠,生怕出什么问题。”何锡培说。

由于积劳成疾,何锡培的身体每况愈下,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有时候为了给荥阳输水,大冬天也要跳到河里挡水口,可能是冻的了!”何锡培说,“医生检查时,给我贴了点膏药,好差不多了,基本上不耽误工作。”

他言语不多,却腿勤手勤爱岗敬业,把护渠守渠当作了自己家的事业。“保证了水渠的安全,累点也是值得的。”老何认真地说。

40余载风雨兼程守护 平凡坚守释放力量

何锡培已近60岁,出生在原荥阳县峡窝乡何寨村。他坚守胜利渠,是因为他爱胜利渠。他爱胜利渠是因为他亲自参加建设了胜利渠。1975年胜利渠开建时,何锡培还不到18岁。作为一名青年民兵,何锡培背上干粮加入了几千人的胜利渠建设大军。他不怕苦不怕累与建设大军一道于1977年使胜利渠竣工。

其后,何锡培与部分人留下来当临时工。由于水利行业工资低、条件差,中途有好多人离开,有经商的、有做别的事业的,而何锡培却一直在坚守着。他依然保持着那个年代的忠于职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作风。自从他1977年11月到胜利渠管理所上班后,就自觉地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在渠首至大王村段巡视渠道、竖井、清理渠道里的垃圾,沿渠群众需要渠首提闸用水浇地时,他更是随叫随到、脚踏实地、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周围群众都亲切地叫他“老何”。

风雨无阻默默无闻40余载,何锡培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管好渠,用好水。他的工作是渠道巡视、养护、提闸、落闸,普通而又繁琐。干一行爱一行是他多年养成的基本职业要求。

为保证工程安全,井口巡查是渠首段工程管理的重中之重,从渠首闸至大王村段共30多眼竖井,各个竖井的分布地形迥异,但是对老何来说,每个井口所在位置、竖井深度、竖井工程状况,他都如数家珍、了如指掌。

每天骑着自行车在渠首至大王村之间的各个井口间奔波、巡查,对老何来说都是家常便饭。有时候遇到阴雨天气,碰到不好的路段,还要下来推着车步行。每年汛前,都要和同事对明渠、渠道、竖井进行全面排查,发现塌方险情,及时上报加固,防止渠墙渗漏,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2014年5月,中原西路西延工程在胜利渠首段施工,对方土石方工程施工时,将管理所门前堆满了土石,道路坑洼不平。老何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多次跟中原西路施工方交涉,在施工方将土石清理后,趁着闲暇时间,他一个人拉着架子车到附近的工地上拉来他们用剩的混凝土,用了将近半个月时间将管理所门前屋后的地面平整、硬化。

老何朴实憨厚,有人问他:你们这里离管理所20多里,领导不可能天天查岗,你又快要退休了,不会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没人管!不善言辞的老何回答得非常质朴:那可不中,干活儿得自觉,干了就得干好。

编后语:岁月更替,社会巨变, 一切都在变,护渠工何锡培40余载的岗位不变,责任心不变;40余载风雨兼程的守护,40余年年复一年地做同一件事,繁琐的事情耐心做好,细小的事情认真做好,普通的工作扎实做好,这就是平淡之中坚守的力量。在何锡培身上,闪耀着一种坚守之中铸就的不平凡的思想境界。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114997 2019-10-10 00:00:00 四 何锡培 40余年坚守 为郑西美起来“添砖加水”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