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莲鹤方壶:左为故宫博物院藏品,右为河南博物院藏品 |
|
并蒂莲花别样“青”
具有2300多年历史的青铜器、国家一级文物“莲鹤方壶”是河南博物院的“镇馆之宝”。如今它的姊妹壶也来郑省亲,听说还是大老远从北京以低于80公里的时速运来的,真不容易。久闻这“镇馆之宝”的大名,很是好奇,于是记者专程前往河南博物院一探究竟。
莲鹤方壶是河南博物院的“镇馆之宝”
规模最小的展览
□晚报记者 曹继慧 实习生 黄伟
在河南博物院,这个名为“莲鹤方壶特展”的展览恐怕是规模最小的展览了,展品只有两件,一件是莲鹤方壶,另一件还是莲鹤方壶。不过,别看这次展览展品少,可东西却都是“重量级”的呢。至于怎么个重量法,且听河南博物院的工作人员给我们说说。
单就这次为“莲鹤方壶特展”量身打造的展厅来说,博物院就斥巨资60余万元,真可谓“金屋藏娇”啊。而“金屋”里面的“娇”——两尊莲鹤方壶自然也是来历不凡,其中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那尊是自1923年出土以来第一次在公共场合和游客见面,而两尊莲鹤方壶同时出现在游客的视野更是开天辟地头一回。
两尊莲鹤方壶的不同之处
至于两尊莲鹤方壶的差别之处,单靠我们的肉眼凡胎还真是难以区分,在河南博物院的工作人员介绍后我们得知,其中一尊莲鹤方壶的底盘略圆些,而另一尊则略方些;另一个地方的区别就是其中一尊比另一尊高了1厘米左右,简直就是“一母同胞”的孪生姐妹。而至于莲鹤方壶在河南博物院的地位,有人这样说:“先有莲鹤方壶的‘娘家’郑公大墓,然后才有河南博物院。”这话说得一点不假,河南博物院正是1927年在冯玉祥将军的倡议下、为保护莲鹤方壶等一批重要文物而创建的。
一次“非正式”会面
早在2003年它们就曾有过一次“非正式”会面。
在莲鹤方壶出土80年之后,2003年12月13日,中国邮政印制的莲鹤方壶邮票首发式同时在北京故宫、河南新郑隆重举行。在新郑首发式现场,深受人们喜爱的双联极限明信片上,一折上印的是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莲鹤方壶,一折上印的是河南博物院的藏品,双联各贴一枚莲鹤方壶邮票。另外,莲鹤方壶在2003年邮票《东周青铜器》中,赫然位列这一套七枚的“国家名片”的首位。由此可见其地位及重要性。
莲鹤方壶的“横空出世”
说起莲鹤方壶的发现,让时光暂先倒转到23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故事发生在如今的新郑市,那时新郑还是郑国的国都。公元前375年,韩国军队把新郑包围,新郑城下,旌旗招展,号角齐鸣。在韩国大军的强大攻势下,郑国很快就灭亡了。礼器国宝也随着厮杀声的消寂,躲进了历史的角落,光阴在新郑故都上湮盖了厚厚的尘土……
时间在刀光剑影与轻歌曼舞中度过了2000多年,几声挥舞镐头的声音却打破了千年迷梦。1923年,石破天惊,世人的目光被偶然发生的事件吸引到了新郑市李家楼,当地乡绅李锐决定在菜园里打一口井,让满园的蔬菜久旱逢甘霖,彻底酣畅淋漓一场……这位乡绅却怎么也没有想到,菜园的下面就是当年郑国的大墓,里面埋着今天难以估价的宝物。等掘地到3丈许时,李锐竟挖出了不少青铜器!他挑选了几件比较完整的铜鼎去卖,狠狠地发了一笔横财。俗话说:没有不透风的墙。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李锐挖到宝藏的消息很快就传到县里,县里马上派人来制止,李锐非但不听,反而挖得更起劲了。
历经周折辗转而来
恰逢此时,有“儒将”之称的北洋陆军第十四师师长靳云鹗巡防新郑,听说李锐发现春秋钟鼎礼器,便以“古物出土,关系国粹保存之责,应归公家”为由,将这些古器物追回,押运到省城开封,交给了当时的河南古物保存所收藏。两尊莲鹤方壶也在其中。这次发现,是中国当时空前的特大发现。1927年,河南省成立了河南省博物馆筹委会,这批包括莲鹤方壶在内的青铜器文物,历经周折辗转,成了河南省博物馆的首批“镇馆之宝”。
然而,这批国宝的命运并不是就此一帆风顺。抗日战争时期,为保护国宝免遭劫掠、破坏,它们费尽周折,历经三峡的惊涛骇浪,涉险到达重庆。最后这批无比珍贵的文物在重庆安顿下来,静静地沉睡了10年。1949年冬,国民党政府仓促逃离大陆时,这批在日军战火中幸存的文物再次面临着流落他乡的命运。我人民解放军在关键时刻留住了莲鹤方壶等一批文物国宝。直到现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重庆军事管制委员会”的打箱封条,还完好地保存在河南博物院里。
1950年8月,河南省代表会同文化部代表共赴重庆接收河南存渝古物。文化部代表挑取一尊底部稍有残缺、高近126厘米的莲鹤方壶调到北京故宫博物院。自此,两尊莲鹤方壶分置两处,天各一方。
主人是谁至今扑朔迷离
莲鹤方壶出土后就得到了文物界的关注。郭沫若先生就曾称莲鹤方壶乃“当时时代精神之象征”。他认为,壶顶之立鹤“突破上古时代之鸿蒙,正踌躇满志,睥视一切”。在青铜艺术上,开创了一代新风。
河南博物院的专家告诉记者:莲鹤方壶的造型装饰和铸造技术令人惊叹!物像造型多而不乱,壶立、花开、鹤飞、龙舞、兽走,各具情态;其装饰艺术也是采用了平面、立体、浮雕、圆雕、镂空等多种手法;制造方法采用失蜡、模印、分铸、合铸及焊接的冶铸工艺完成。这种工艺奇特的造型和卓越精湛的铸造技术,堪称青铜时代的绝唱,为先秦青铜礼器之最,至今我们尚不能完全破解。就连郑国大墓的主人是谁至今还扑朔迷离,专家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