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三生有幸,夜登嵩山,全因为一睹《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的真颜。
嵩山入夜,雄岸英姿被深沉的黑色饰藏,大哉的轮廓可辨认,渺渺地依稀着温柔的曲线。同道游客或六七成群,或二三结伴,披着月色,谈笑风生,循山势而上,身边不时还有汽车经过,都是去看音乐大典的。
检票,进谷。
座位居然是金黄色的蒲团,不愧是禅宗祖庭的所在地,听禅乐,看禅武,无意中,也坐了禅。谷曰大仙沟,三峰参差叠加而成一谷,形极似″山″字,在夜色的掩映下越发地显得厚重,怀抱着的就是大典的实景舞台,拱桥流溪,亭台楼榭,奇石异木。一舞台,一自然,浑然天成。
大典在浑厚的钟声中开始,声音很大,把乘车来时的眯盹精神震了个绝尘而逃,心情从这里开始渐渐清晰起来。
“嘿,你不冷吗?”旁边的同事问我。这时我才感觉到山风的呼啸,有些冷,却不凛冽,看到身边的观众有穿着厚棉袄的,从他们的表情上看,他们已经完全和音乐融合在了一起,或许在音乐的启示下游历人生,淋漓沧桑。隐约有山泉喷涌的声音,叫不上名字的虫子的鸣叫……已经分不清哪个是现实,哪个是音乐。事前听介绍,还有36亿年前的嵩山石做的乐器。
变幻莫测的灯光光怪陆离,营造着白天、黑夜,贯穿着春夏秋冬,诠释着时光的或短暂的一瞬,或漫长的亿万年……挑战着人们的视觉极限,洞穿着人生与世界。
“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的禅词再一次颂唱起的时候,大典已经接近了尾声。光照嵩山,乐动人间。
顿时,一切都暂时放了下来,难得这份清净得如水的心境,四大皆空,非一般人所能为也,此时,胸中嵩山以空一半,另一半被自然的山风填了个满……杨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