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8版:观点新闻
3  4  
PDF 版
网友建议新郑改名“轩辕市”
“所有店铺都该清出故宫”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打印】  

网友建议新郑改名“轩辕市”
其实,改名冲动1994年早已有之,有观点认为“可能性不大”
中原网  日期: 2007-01-30  来源: 郑州晚报  
  轩辕黄帝像已成为新郑的标志。 晚报记者 廖谦 图
  核心提示

  新郑市有着悠久的文化和历史,经专家考证它是轩辕黄帝的诞生、创业地,是春秋战国时期郑国和韩国的都城。“新郑到底叫什么名字最为合适?”2006年10月,有人在新郑政府网公众论坛上发表帖子让网友投票调查,截至今年1月27日仍有网友对该帖子发表看法。

  1994年新郑撤县改市和2002年新郑市时任领导外出考察时,新郑市有关人士曾多次就改名一事提出建议,但都未能实施。新郑改名到底有无可能?

  □晚报记者 王军方

  网络发帖:新郑蹦出三个新名字

  “一段时间以来,不少人都在谈论陕西省‘中部县’改名为‘黄陵县’后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十几万人的小县,一跃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文化大县,各级领导、海内外华人华侨到此拜祖寻根的络绎不绝!可见一个地方名字的好坏,也影响着该地未来的发展!新郑是郑韩故城,是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出生地,新郑到底叫什么名字较好?希望您投出神圣的一票!”2006年10月30日,网友“华夏之根有熊”在新郑政府网公众论坛上发帖,他还列出了5个选项:新郑市(区)、郑韩市(区)、黄帝市(区)、轩辕市(区)、都不太好。

  记者发现,该帖子一经发表,立刻吸引了众多网友热议,截至2007年1月27日仍有人回复帖子进行更新。

  “一个地区的改名会在社会上造成一时的不便,但长远来看对经济发展还是有帮助的。”新郑黄帝故里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新郑市史志办公室副编审刘文学说,1994年新郑撤县改市时,他和赵国鼎等人曾向时任新郑市领导提出建议,将新郑县改名“轩辕市”,还有人建议把新郑改为“郑韩市”。此说法一提出来,就引起了很多政府官员的激烈讨论,赞成者和反对者都有,但最终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改名。

  “孙中山的出生地广东香山县改为中山市、陕西中部县改为黄陵县、湖南酃县改为炎陵县等,都使当地的知名度得到很大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刘文学说,2002年1月,新郑市领导带领考察团一行8人外出考察时发现,陕西黄陵县的黄帝陵、宝鸡市的炎帝陵和灵宝市的黄帝铸鼎塬等景区都在投巨资发展旅游,大打旅游文化牌。回来后,新郑大力发展黄帝故里旅游的思路更清晰了,于是刘文学再次向时任市领导提出将“新郑市”改为“轩辕市”,并建议将新郑市区街道名称以黄帝和他的臣子以及其他古代名人命名。

  刘文学说,当时,部分时任市领导十分感兴趣,但最终却因有关部门提出成本过高、具有社会影响和意见不统一等因素而导致改名再度搁浅。“撤县改市时的好机遇已经错过去,现在改名的难度就大了。”

  改名追溯:早在1994年已有建议

  “新郑虽具有垄断性的黄帝文化资源可独领风骚,但在目前整个经济发展中,所解决的问题绝不是仅仅的黄帝文化旅游的问题,如果那样就有失偏颇。目前,新郑的经济工作是以一年一度的拜祖为核心,办好节会,缔造文化旅游的名牌,打造影响力,营造更利经济发展的氛围,而不是简单追求城市名称的改变。改名能带来一时的知名度,但并不一定能长期带来经济效益。”新郑市旅游局一负责人表示,新郑市改名的点子固然好,但可操作性不大。

  新郑市发改委、商务局等部门工作人员接受记者采访时,对改名能促进经济发展这一说法多认为意义不大。

  “新郑古时为郑国,是一块非常古老的土地,‘郑’前加上‘新’字,是古代和现代完美的结合。”省社科院副院长刘道兴认为,“新郑”既包含了历史,又体现了现在,且非常响亮,是个不错的地名,同时已得到国内外人士的认可。他说,黄帝传说在很多地方都发生过,用“黄帝”做城市名字不合适,而“轩辕”无论从书写还是从响亮方面都不合适。他认为,改名会给人造成把古代郑国历史扔掉的意象。

  专家说法:提升经济不能仅靠名称

  新郑地名办:“改名的可能性不大”

  “如经过专家论证和社会认可度调查确实适合改名,当地政府可以正式文件形式逐级上报国家民政部,国务院批准后以文件形式下发后,才能实现真正改名。”新郑市民政局地名边界管理办公室主任时宇炜说,如果新郑市真准备改名,肯定会提前让他们请专家讨论和做社会调查,而目前他们并没有得到这方面的消息。他认为,就目前的情况来说,新郑市改名的可能性不大,应该是网友的炒作。

  记者辗转与网友“华夏之根有熊”联系上后发现,他是新郑籍在深圳打工的一个男青年。“目前各种方式对黄帝故里新郑的宣传,使改名已没有太大必要。”他向记者表示,自己是新郑历史文化的狂热爱好者,发表的投票调查帖子是自己杜撰的,初衷只是想吸引更多的人士关注自己的家乡。

  小资料

  “新郑”

  名字的来历

  新郑市在黄帝时期称“有熊”,这在战国《竹书纪年》中有明确记载。1931年版的《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中说:“有熊,黄帝之都,即今河南新郑县。”

  “有熊”后来为什么又改称“新郑”呢?不少专家认为,公元前771年,西周镐京发生犬戎战乱,第二年,周平王将国都迁至洛阳。郑国也将国都从咸林迁到今新郑溱洧之间,历时395年一直称郑。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郑,将国都从阳翟迁到郑城,以后在这里设立郑县。《韩非子》等多本古代文献上的“郑人买鳖”等寓言,给后人留下了“新郑”的历史考证依据。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为了区别陕西郑县,将韩国的郑县改为新郑县。

  新郑黄帝故里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新郑市史志办公室副编审刘文学认为,“新郑”一名从战国时期开始至今沿用2000多年,但当时的郑、韩属于弱国,它们在历史上的地位并不重要,而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黄帝文化品位高、内涵丰富,且在海内外华人中的知名度也颇高,更能显示新郑市厚重的历史和文化特色。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