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6版:观点新闻
3  4  
PDF 版
“开座谈会不如在一起搞个Party”
为升迁改小年龄也是腐败
火车票还是难买 再呼吁一下实名制
别动不动就给食品扣上“有毒”帽子
“交通资源配置不能‘以强欺弱’”
“成熟的消费者需要成熟的制度支撑”
“我不要太年轻,还是把我整老些吧”
“社会各阶层都应有替自己说话的代表委员”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别动不动就给食品扣上“有毒”帽子

中原网  日期: 2007-01-31  来源: 郑州晚报  
  从人造蜂蜜、变质猪油,到接连发生的“苏丹红”“福寿螺”“红心鸭蛋”“多宝鱼”等事件,频频曝光的食品安全问题令许多人感到无所适从,“到底现在还能吃什么?”上海市政协委员沈建华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应建立权威的食品安全信息发布机制。

  沈建华认为,每当一个食品安全事件发生以后,老百姓获得的大多数信息都是来自媒体。媒体曝光一些负面东西,提醒广大消费者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这是一个好事。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关于食品问题的报道,非常不准确、极不严谨,动不动就给食物扣上“有毒”“致癌”的帽子,给公众造成了误导。

  作为中国毒理学会理事、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所研究员,沈建华认为,致癌物污染的食品不等于致癌食品,有可能存在潜在致癌风险的化学物质也不等于致癌物。一些媒体把油炸方便面、土豆条、含有苏丹红的辣椒酱、含有孔雀石绿的鱼产品统统说成是“致癌食品”,其实是不科学的。

  沈建华认为,目前我国公共管理部门不作为、迟作为、不到位的情况大有改善,但相关部门“过度作为”又成了一个新问题。在这方面,应该学习香港的经验。例如2005年,香港发现有些鳗鱼、鳗鱼制品及淡水鱼含有可能致癌的化学物孔雀石绿,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香港特区政府食物环境卫生署及时发布了“风险简讯”,根据现有的科学资料和最新的食物监察结果,客观地介绍了孔雀石绿,并说明这种化学物对公众健康的风险,同时对业界和消费者提出建议,科学地引导了舆论。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