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4版:郑周刊*娱乐
3  4  
PDF 版
《贞观长歌》表现大国崛起之路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打印】  
《百家讲坛》将配合《贞观长歌》的播出重解“贞观之治”,导演吴子牛称——
《贞观长歌》表现大国崛起之路

中原网  日期: 2007-02-01  来源: 郑州晚报  
  《贞观长歌》剧照
  白庆琳饰演的阿史那云
 

  在《康熙王朝》《雍正王朝》《大明王朝》等一连几部历史王朝大戏将荧屏的“清朝热”、“明朝热”升温后,近日荧屏历史视角突转,回溯“唐朝热”。1月27日,由三位“皇帝专业户”唐国强、陈宝国、张铁林联袂、气势恢弘地再现贞观之治23年间重大历史事件的82集历史大戏——《贞观长歌》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登陆,成为2007年开年大戏。同时,记者从央视影视部了解到,82集将被分成上下两部播出,中间间隔大半个月。并且央视影视部表示,将请央视最热的王牌说史节目《百家讲坛》配合《贞》剧播出,重解“贞观之治”,而1月29日,央视《新闻会客厅》也专门邀请了《贞观长歌》导演吴子牛做客讲解《贞观长歌》背后的故事。为何一部古装剧能够让央视如此重视?记者为此进行了采访。

  专题撰文 晚报记者 杨伟

  导演 吴子牛    

  《贞观长歌》成央视开年大戏是必然

  1月29日,记者拨通了导演吴子牛的电话。吴子牛称《贞观长歌》从剧本创作到拍摄完毕一共花了3年的时间,耗资6000万,汇集了唐国强、陈宝国、张铁林、孙飞虎、王绘春等一批国内影视明星,而且很多明星都是演惯了主角的,在这部戏中却充当了绿叶。

  吴子牛的电影不少观众都印象颇深,而2002年央视的开年大戏《天下粮仓》让观众第一次看到了吴子牛拍电视剧更是毫不含糊,也正因为这部戏的成功,使得不少电视剧投资方纷纷找到吴子牛合作。接拍《贞观长歌》,吴子牛称是剧本打动了他,故事、对白都很精彩,而在投拍这部戏的过程中,他也放弃了很多其他戏的拍摄。

  出天价 《贞观长歌》成开年大戏

  央视一套黄金档电视剧向来以挑剔著称,但这次以天价把82集之长的古装历史剧《贞观长歌》作为开年大戏,多多少少显得有些生猛,毕竟现在荧屏上可以算是古装剧的天下。《贞观长歌》究竟有何魅力让央视如此青睐?导演吴子牛称关键在于戏的品质及产生的震撼力。

  在吴导看来,《贞观长歌》成为央视开年大戏是种必然。央视每年都会推出一部开年大戏,央视这个成熟的品牌使得它也非常清楚观众的需求,无论是从艺术水平还是思想水平,《贞观长歌》都是同类题材中出类拔萃的作品。另外《贞观长歌》能为央视带来很高的经济效益。前半部的广告收入已达几个亿,后半部分仍然是个未知数。作为导演,这就是电视剧的票房,能够得到这么高的经济回报,他感到十分欣慰。而且央视也以电视剧的最高价购买下该剧的首播权,至于天价是多少,吴导并未透露,只说了句“投资就有五六千万”。

  吴导称,虽然每年都有很多古装剧,但央视也希望能有好的古装戏出来扭转古装戏不景气的局面。在吴导看来,古装戏不可少,我国5000年的历史,对未来有着建设性的思考,好的历史剧会对现代人的文化生活有帮助。唐朝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舞蹈、服装、陶艺等方方面面至今都有唐朝留下的影子。《贞观长歌》在立意上也表现了战争与和平、大国崛起之路。

  保招商 82集被“腰斩”

  《贞观长歌》上部(前41集)一直播到2月15日,而下部要等到3月播出,中间避开春节、元宵等节假日,为何要把82集“腰斩”,据央视影视部的负责人表示,这样做一是因为央视一套每晚只播两集,82集要播一个半月,对于观众来说有点太漫长,容易看腻。二是这部戏是央视今年广告招商的重点剧目,2005年央视电视剧广告收入冠军是《汉武大帝》,达到1.2亿,2006年的《乔家大院》是1.7亿,而《贞观长歌》已经远远超过这两部戏。广告商们要求避开春节长假,因为他们已经在各种晚会、名牌栏目的春节特别节目中投放了大量广告,不想撞车。三是节假日电视剧的收视率都不会太高。综合这三个因素,所以影视部把《贞观长歌》分成两部分播出,但是该负责人也表示,这样也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比如中间隔的时间比较长,等到下部播出时,可能观众已经记不清上部的情节了。

  对此,导演吴子牛说,82集《贞观长歌》在春节前播出上部41集,主写战争,春节后播出下部41集,主写战争后的和平。而在上部中,编剧着力表现史上闻名的“便桥会盟”,主写李世民面对“城下之盟”的屈辱,作为一国之君,敢于以倾国库三分之二的财力妥协,求短暂和平。吴子牛很自信地以洪亮的声音告诉记者,被“腰斩”应该不会影响该剧的收视率,因为按照咱们中国人的传统,大年初一到十五都是走亲访友或探亲的时间,很少有时间看电视剧,只有当人们恢复正常工作、生活秩序后才会再度有规律地收看电视剧。

  造悬念 开场皇帝就赔款

  今年已经播出的两部古装大戏《卧薪尝胆》和《大明王朝》收视率都比较惨,根据AGB尼尔森的统计,《卧薪尝胆》平均收视率是1.2%,《大明王朝》是0.41%,古装戏普遍不景气会不会株连《贞观长歌》,导演吴子牛表示,“这个戏的阵容强,一般的戏可能只有一两个重量级的演员,《贞观长歌》有唐国强、陈宝国、张铁林等一批大腕。而且为了制造悬念,我们在开场戏上下了大工夫,第一集李世民就遇到大麻烦,北部少数民族首领颉利可汗大兵压境,包围了长安城,皇帝的万人近卫军打得只剩下11个人,国内又有叛军作乱,李世民内外交困,无奈只得大倾国库赔款给颉利可汗,买来一个暂时的和平。李世民也知道这样做很丢脸,请求史官不要记录史册,结果被拒绝了。一般观众都觉得李世民是有丰功伟绩的皇帝,强大得说打谁就打谁,我们却用这一段李世民‘走麦城’的情节开头,就是为了突出矛盾,吸引观众,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所以我相信《贞观长歌》会抓住观众。”

  编剧 周志方    讲述战乱中大国崛起之路

  《贞观长歌》的播出让大家认识了一个新名字——编剧周志方。《贞观长歌》是周志方的第一部电视剧剧本,但一出手就是这么一部大作。

  

  与以前的唐朝历史剧选材不同

  之前出现在荧屏上的唐朝历史剧并不在少数,而且获得观众一致认可的也不少,如《唐明皇》《大明宫词》。与“前辈”们相比,《贞观长歌》有何特质能让观众接受呢?对此周志方称,《贞》在选材上及矛盾着力点上与之前的唐朝题材的作品都不同。《贞》表现的是唐初期,而《唐明皇》《大明宫词》则都表现的是唐中期;《唐明皇》表现的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感情,《大明宫词》则是通过太平公主的视角讲述武则天,而《贞》则是讲述了李世民执政后,如何面对内忧外患。其间不仅有宫廷政治斗争,更讲述了战乱中大国崛起之路。

  对于正在播出的上半部,周志方解读称:“武德九年,李世民刚刚登基,外患内忧同时袭来。内有罗艺、魏征等敌对势力。而中国北方十几个少数民族部落当时拥有全世界最强大的骑兵。颉利率30万大军兵临城下。当时又值国库危机,《新唐书》228卷中有记载,李世民‘六骑退兵’,剧中对李世民‘六骑退兵’也有表现,但演绎了李世民在便桥后布了疑兵,以计谋、胆识敢于倾国库三分之二财力求短暂和平,为后来三年多战争准备,襄定大捷作好铺垫。

  

  与《大明王朝》气韵有很大不同

  刚在湖南卫视播完的《大明王朝》同样属于历史剧,两部戏难免会让观众互相比较。对此周志方称,《贞观长歌》与《大明王朝》因选材不同,因此表现的重心也不一样。《大明王朝》表现的是封建社会从上坡走向下坡,而《贞观长歌》表现的是封建社会从下坡往上坡走的那截路,因此剧作的整体气韵都有着很大的不同。另外,《大明王朝》在政治方面挖得比较深,而《贞观长歌》则表现的是种英雄主义,唐朝的精神状态和明中晚期很不一样。

  《贞观长歌》这部戏也书写了唐人至情至性的爱情生活,特别是唐太宗的三皇子李恪与突厥公主阿史那云之间纯真浪漫并富有侠义色彩的异族恋情,成为该剧的一大亮点。李恪是唐太宗诸子中最优秀、最有声望的儿子,他和突厥公主阿史那云真心相爱,而阿史那云却为了成就李恪的英雄梦想,最终放弃了这场爱情。在《贞观长歌》的几条爱情副线中,李恪与阿史那云的爱情表现得最纯情、最唯美,也最动人。而扮演阿史那云的则是在《孝庄秘史》中成功演绎了“小玉儿”的白庆琳。

  这次,白庆琳饰演的阿史那云,集温柔美丽、多情刚毅于一身,令观众耳目一新。阿史那云将在第8集时出场,她上场就给人一种侠义、刚烈的感觉,并带有草原部族公主特有的野性美,而当她身穿男装出现在李恪面前时,更显出英姿飒爽、豪气逼人。采访中白庆琳说:“阿史那云绝不是一个小女人的形象,她深明大义,有勇有谋,她用自己的智慧,以贱卖3000马匹的代价,平息了一场一触即发的战争。当本部族一首领面临暗算的千钧一发之际,她又用自己神奇的箭法化解了危机。我看阿史那云和李恪的爱情,就像一个美丽的传说,我已经被深深地感动了。”

  阿史那云是《贞观长歌》中最富有侠义色彩的一个女子,她穿男装、骑马、射箭,武艺高强,跟随父汗驰骋疆场。拍这部戏时,白庆琳还不会骑马,更不会射箭,于是,她就跟着饰演自己父亲的著名演员洪宇宙苦练真功夫,终于闯过了骑马、射箭关。

  观众点评

  角色年龄成争议

  王先生(42岁)

  这部戏播出的4集中,几位实力派男星全部亮相。整体感觉,首先《贞观长歌》完全不是按照历史正剧走的,“贞观元年”剧中人的真实年龄,太宗应该快30岁,太子承乾应该才9岁,庶子李恪本该8岁,到贞观三年,扫灭突厥,安康公主才出生,怎么可能上来就是20多岁的大小伙子和姑娘了呢?

  

  韩女士(28岁)

  剧中介绍李世民的年龄是29岁,以这个年龄来说,唐国强演的这个“唐太宗”还是显得太老。除了年龄问题外,唐国强其实还是挺适合扮演李世民这个角色的,这个皇帝身上没有太多的霸气,唐国强演的皇帝也没有这股霸气,更民主,更自由一些,比较贴近人物。张铁林的起用,个人觉得没有给该剧增添任何光彩,他演出了一个和《还珠格格》中的“皇阿玛”没有任何区别的罗艺,一个手势,一段笑声都让人联想起“小燕子,朕要……”之类的台词,有观众就说,这是一个唐朝版“皇阿玛”。陈宝国不错,虽然同期看他的《大明王朝》,会有重复感,但他把杜如晦这个人物刻画得很抢眼。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