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11版:创富*地理
3  4  
PDF 版
科技市场 财富无限“扩容”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打印】  

科技市场 财富无限“扩容”

中原网  日期: 2007-02-01  来源: 郑州晚报  
  昨天:被田地包围的街道;今天:工贸额国内第三;明天:中原硅谷

  核心提示

  1993年,这里还是一条街,与田地、菜地为邻;现在,这里已形成郑州三大财富地带之一,“扩容”至东到花园路,西至信息学院路,南到俭学街,北至河南财经学院的商业板块。

  1993年,市场里只有五六家电脑专卖店;现在,工贸总额“扩容”至全国第三名(前两名是中关村、深圳科技市场)。2006年,河南软件产业企业销售收入近50亿元,以年均50%的速度迅猛发展。

  1993年,市场周边餐饮、物流商户寥寥无几;2006年,周边商铺有一半是餐饮业,偶有转让,费用高得吓人。

  这一切,都离不开河南科技市场的无形助推。13年来,从一条街“扩容”到市区北部最繁华的商圈,河南科技市场在不断升级改造中,阐述着科技及IT的历史。

  创业

  历史

  2000元起家数年赚百万

  商户王红斌:开业头仨月,只卖3台电脑,利润很高

  10年前,当荥阳的王红斌来到科技市场创业时,市场里只有五六家店卖电脑。

  “一间房,两张桌子,就是我开的第一家店的全部家当。”王红斌回忆说,“一共才投资2000元,光‘门头’(招牌)就花了800元,刷墙的涂料是在朋友那儿赊的,我戴个报纸叠的帽子把墙刷了刷。”他扶了扶眼镜,不好意思地说:“店开起来了,就是没有电脑可摆。”因为,当时电脑都是1万多元1台,没有资金进货。

  “就怕有人来买电脑。”说起创业史,王先生有些难为情,那时做生意真有点“空手套白狼”的味道,都是顾客先交钱后提货。开业头3个月,只卖了3台电脑,但是利润很高,一台组装机赚1000多元还是人情价。就这样,短短数年,王红斌赚了100多万元。

  2000年前后,品牌电脑开始流行,并很快瓜分了独霸市场的长城电脑的市场。“品牌机竞争越来越激烈,价格越来越透明,组装机的生意不太好做,利润从原来的每台1000块降到百十块。”王红斌分析市场后,“杀回”荥阳老家,组建了电脑科技有限公司,连设3家门店,经营联想电脑及其系列产品,兼售杀毒软件、办公室工作软件和游戏软件等。

  经营门道

  软件网络耗材等前景看好

  商户程正东:大产品赚小钱,小产品赚大钱

  “现在科技市场较赚钱的就是耗材(键盘、鼠标和摄像头等)、软件、刻录光盘等。一间100多平方米的门市一年营业额800万元很正常。”1999年就来到科技市场做生意的安徽小伙程正东说,“现在真是小产品赚大钱,大产品赚小钱,组装电脑、卖品牌电脑、维修电脑、CPU、硬盘等都没有卖耗材赚钱。”

  程正东,29岁,中关大厦一家软件公司的“掌门人”。8年前,他还是一名什么赚钱就卖什么的小老板,带着两个伙计守着一个只有1.5米宽的柜台。现在,他拥有3间共2000平方米的软件公司,主营杀毒软件、游戏软件及办公应用软件等,是“跑跑卡丁车”、“瑞星”等几种软件的代理商,手下20多名员工。

  “软件、网络工程都很吃香。”经营饭店的陈先生证实了程正东的判断。他的朋友关先生仅靠一个柜台起家,2年就在东文雅小区买了套房子,而他的朋友袁孝峰和四五个朋友一起搞网络工程,一年净收入100万元以上。

  周围商圈

  高速膨胀的餐饮业商户谢万成:挨着科技市场都发财

  “科技市场已经形成了强大的商业板块,东到花园路,西至信息学院路,南到俭学街,北至河南财经学院都算是。”在文化路经营饭店的李女士说,“这一带的商业发展非常迅猛,尤其是餐饮业。”

  其实,除了餐饮业,傍着科技市场,物流、房产、商铺、服饰、电脑学校、刻章、消防器材、电源专卖等行业的发展非常迅猛。

  “一位‘老郑州’曾对我说,郑州的三个财富地带是丹尼斯、德化步行街和科技市场。跟着科技市场走肯定没错。”东风路上天府和苑酒楼老板谢万成告诉记者。

  1992年,四川人谢万成在科技市场旁边开了一家100多平方米的重庆火锅城。“那时候周围都是田地、菜地,商户也不多,艰难维持了两年,生意说火就火起来了。”如今老谢已经带领着女儿、女婿等10多个亲戚朋友,绕着科技市场连开十几家大大小小的川味餐馆,其中,规模最小的只有30多平方米,大的有1000多平方米。

  而且,老谢他们都发财了。“2005年,他们一口气在北环的四月天买了五套房子,都是一百四五十平方的,一套得40多万元呢!”老谢的同行——周口人李佩洁女士透露说,“他女儿还买了车呢!”老谢则非常认真地总结说:“挨着科技市场做生意都能发财。”

  正是基于此,挪了五六次地点,老谢始终没有离开过科技市场,去年下半年又动员亲戚共同投资100多万元,合伙开了一家1000多平方米的川菜馆,并且与房东签了10年合同。

  “周边商铺中有一半是餐饮业,虽然偶有转让,转让费也高得吓人。”在电子大厦对面开饭店的刘本成感慨,“即使这样,仍一铺难求。”据透露,较早在科技市场北边“安营扎寨”的林河大酒店,不仅生意非常火爆,还给员工买了两幢安居楼。

  它的未来 由大卖场升级为中原硅谷

  其实,早在2003年,金水区政府曾计划把科技市场打造成“科技城”、“中原硅谷”。使科技市场渐渐转型、扩张,重点加入那些研发能力强、技术含量高和起点高的企业,为科技市场的发展增强后劲。

  金水区商务局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河南科技市场工贸总额在全国排名第三,前面就一个中关村,一个深圳科技市场。一直以来,科技市场无论怎么改变、扩容,都是以批发和零售为主,就市场的概念来说,以前科技市场只是卖东西,我们需要把‘市场’概念扩大化,改变科技市场IT产品仅是卖场的印象,升级改造迫在眉睫。我想,所谓的‘硅谷’应是集科技研发、高端人才为一体的基地,以后重点在产品结构、技术研发、孵化和产品的品牌上下工夫。”

  周围商圈

  物流货运业竞争激烈

  司机李汉功:客户多了,但利薄了

  除了餐饮业,物流业也得到了充分发展。

  “2001年年底我来科技市场时,这里只有1800辆绿城快运车在市场拉货,现在又新增上万辆白色货的,每天还有几十辆大货车。”开绿城快运的李汉功说,这还不包括科技市场周围的长通、豫鑫、金山、富强、最慧、兴达、宏图等20多家大大小小的物流、快运公司。据了解,仅新派电脑城里就有七八家物流公司,中关村也有三四家。市场大了,客源多了,但竞争也激烈了,利润也就薄了。

  以前,商户赚钱容易,运费全由商家承担了,三五十元也不在乎,现在竞争激烈了,运费多由消费者自己承担。李汉功举了个例子:从科技市场送到火车站,以前收费30元没人还价,现在收20元顾客还不情愿掏;以前生意好的时候他每天拉200~300多元钱,现在最多也就100多元。不过,已经在这里“工作”了五六年的李汉功也有了一些老客户,货源相对稳定,他不会轻易放弃这个市场。

  周围商圈

  房产、商铺炙手可热

  商户程先生:这几年,挨着科技市场的房价暴涨

  商圈的活跃,也催热了周边地产及商铺。

  欧洲花园、三方小区、建设集团家属院等小区的房子多出租给了科技市场的商户,2000多元的月租使这些“房东”赚足了银子。大铺等城中村没有拆以前,单间房租200~300元,而周围其他同类房房租只需要150元左右。

  科技市场社区管理办公室赵主任说,东风路在建的碧桂苑小区房价每平方米3100~5200元,而东风路与花园路交叉口的某楼盘已炒到8000元。科技市场不远处,圣菲城静静地伫立在东风渠边。

  “这些房子是商住两用楼,一部分被科技市场的商户购买居住,一部分被商户租用办公。”商户程先生说,“这几年,挨着科技市场的房价都暴涨。”

  谢万成说:“商铺炒得太厉害了。一间30平方米的商铺转让费可以炒到五六万元,甚至10万元!”据老谢回忆,当时东风路、文化路一间30平方米的商铺租金每月也就800~1000元,均价每平方米20多元,“现在,乖乖,一平方米炒到了100多元!稍偏一点的商铺月租每平方米也得80多元。”据透露,老谢他们那幢1000多平方米的川菜酒楼,离科技市场中心还有一段距离,一年就得给房东上交租金30多万元。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