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3版:悦读
3  4  
PDF 版
人民公园 半个世纪的风情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打印】  

人民公园 半个世纪的风情

中原网  日期: 2007-02-03  来源: 郑州晚报  
  人民公园西门内三个有着古老历史的凉亭。
  人民公园里增加了许多现代化的游乐设施,摩天轮是其中之一。
  人民公园内高大整齐的法国梧桐。
  歌友们在人民公园放歌,成为一道景观。
  正处于基础设施改造工程中的人民公园。
  人民公园内的假山伴随很多市民度过难忘的童年时光。
  人民公园内的过山车。
关键词:动物园

1986年时的人民公园

  □晚报记者 苏瑜 

  实习生 刘周全 姚育林/文

  晚报记者 张翼飞/图

  人民公园已经存在整整半个多世纪了,许多老郑州人一家几代都游过它。走进人民公园,有一种回到时空隧道的感觉,虽然变化很大,可被踩得黝黑陈旧的水泥石面,以及几经翻修的旧物建筑依然述说着岁月的沧桑。看着它的树、石、凳、水,都会有一种分外的亲切感,周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只有它,很踏实地在原地待着,静静地守护着我们的城市,吐纳着城市的日出日落,安抚每个步入它怀里的过客。用手抚摸着它的树木和栏杆,就如同我们自己的亲人一般熟悉,看着聊天的老人、嬉戏的孩子和散步的情侣,一种轻松安详的家的氛围缓缓升起。

  关键词:茶馆

  冬日的郑州已经不再是凛冽的寒风,温和的阳光给晨练中的人们以春的气息。在晨练人旁边的一条石凳上,一位70岁左右的老先生正在看报。上前与他攀谈得知他是市第五中学的退休教师,退休后,一有时间就会来公园走走。

  “看看花,听听戏和老朋友说说话,这样才更能感觉到生活的实在。”老人的眼神里感受到一种平实的惬意和温馨。

  老人从小在武汉长大,后来随家人迁来郑州。听其长辈讲以前这地方什么也没有,就只有几座坟头和一点不知名的古建筑。他说1911年,当时的中国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辛亥革命。没过多久消息就传到了河南,广大民众为之欢呼雀跃,为了纪念这一历史事件,当时的郑州地方政府就在这地方修建了一个小公园并命名为“中山公园”。

  虽然中山公园之说已无从考究,但老先生记忆里的几间茶馆却曾经真实地存在着。“人们在闲暇之余就喜欢来这里小坐,尤其是夏天的傍晚。沏一壶浓浓的信阳毛尖,叫一份花生米,三五个人就聊起来了。谈天说地,古往今来,不拘一格,好是自在。可惜的是后来人民公园在建设之中这些年久失修的建筑也被拆了。”他很希望公园能再建几间茶馆,既可供游客歇脚,还能在里面搞些活动,比如唱戏、说评书等。“我很喜欢讲评书,可现在郑州已经找不到当年老坟岗茶棚听书讲书的氛围了。”

  关键词:歌友会

  进入人民公园东门向西没多远,喷水池的东面,冬日早上十点多钟的太阳经过法国梧桐的枝杈,温暖地照射在一片空地上。

  一支大约30人组成的老年合唱队正在高声演唱老歌《再见了大别山》。歌声悠扬,乐声动听,不断有人循着歌声走过来驻足观赏。队伍形成一个弧形,前排演奏笛子、手风琴、电子琴等乐器的队员坐着,更多唱歌的队员站立着。在弧形队伍的最前方,金属支架上挂着乐谱歌词,一位气质优雅的老人在指挥。

  合唱队的主要组织者之一的李东方老人身体健朗,精神矍铄。他告诉记者,他们这个队伍全名叫“人民公园歌友园地合唱团”,形成于2000年年初,六七年里除了天气影响外从来没有间断过活动。

  每天天一亮,人员就陆陆续续都到了,唱前苏联老歌,唱传统歌曲,唱抒情歌曲,在演唱的过程中锻炼了身体,陶冶了情操,愉悦了生活。通过演唱活动,每个人都找到了归属感和成就感。有些人的身体不好,参加了演唱团好多了,有些人的心态不好,进入演唱团以后也变得活泼开朗了。

  关键词:大象滑滑梯

  每个人都有过童年,也都有过美好的儿时记忆。那就像雨后天空那一抹五彩绚丽的长虹一样总感觉是那样的美丽。

  湖旁一位40多岁的女士说她最高兴的莫过于儿时和伙伴们一起来公园玩。儿时她对公园的记忆就是一只大象,好怪的耳朵,长长的鼻子,粗大的腿。

  “记得第一次父母带我来公园的时候,我什么也不知道,只知道要去一个好玩的地方。走进公园后,拐了很多弯,我被领到这个庞然大物面前。一见它不知怎的就被吓住了,以前从没见过这样难看的东西,前面伸着一个怪怪的东西,身上花花绿绿的。想不到的是父母竟然把我往这怪物身上架,我吓得哭了起来,弄得父母一头雾水。”已为中年的她,谈起这个竟然高兴得笑个不停,内心的喜悦如脸上的红云,簌簌的飘起来带着她的思绪飞入那美妙的童年时代。“后来去的次数多了,便喜欢上了这种玩具,从上面下来,刺激又好玩,呵呵,就是滑滑梯。还有就是溜溜板,是同学教会我的。自从知道了怎么玩之后一有时间就来玩。印象深刻的还有公园里西门草坪上的梅花鹿雕塑。虽然现在公园多了很多现代化的游乐设施,但看着总觉得心里不是滋味,还是喜欢以前的东西,工农兵雕像、茶馆、露天剧场等。”

  关键词:儿童乐园

  年近花甲的高先生作为一位老郑州,对人民公园的一切如数家珍。他当年作为学生还参与了挖湖工作,那时大家自带劳动工具,工人、学生组成的挖湖队伍一队队轮番上阵。

  高先生回忆说公园里最有意思的要数儿童乐园,当时里面有秋千、长颈鹿滑梯、转椅,都是当时的小朋友争抢着玩的,这些都不要钱。园内的湖挖好以后不久,人们可以花一毛钱划船,但当时已经是很奢侈的消费了。而每年三四月份在南门的胡公祠前放风筝又是园内一项非常有趣味的活动,那时的风筝都是自己拿白纸竹批糊制的,但“蝴蝶”、“双鱼”、“丁字”风筝等种类花样也是非常繁多的。

  40多岁的刘师傅至今还清楚地记得,他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老师布置的那篇作文,题目是《我最想做的一件事》。当时他在作文中写道:“我最想爸爸妈妈在毕业时带我到公园去玩。”公园指的就是人民公园。1985年之前,郑州市的动物园就在人民公园内。

  刘师傅是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随父母工作调动来到郑州,有一次他的同学在日记中写了参观动物园的事情。“人民公园里的印度孔雀,色泽华丽鲜艳,开展后十分美观,看了都不想离开”。老师把这篇日记当成范文在全班朗读了一遍。全班同学羡慕了她整整一星期。

  几年、甚至几十年前,学生的习作和日记里出现过很多描写公园的内容,那基本都是指人民公园,随着郑州游园越来越多,除了类似于刘师傅的人还记得这些事情外,大部分人几乎都淡忘了那段生活。

  关键词:恋爱地

  55岁的陈先生记忆最深刻的事情是9岁时在园内剧场看电影《徐秋影的案件》,“那是我有生以来看的第一场电影,当时特别激动,至今都记忆犹新。那时大家都把剧场叫‘半拉锅’,因为剧场的形状是锅的一半的形状。”

  陈先生说人民公园还是谈恋爱的好去处,一般“相对象的”先在公园里散步,然后再去“半拉锅”看场电影,这是一种当时很浪漫的恋爱方式。另外,那时的人都很保守,恋爱的两人走在一起,必须要保持相当的距离,就这样还会有调皮的小孩子朝他们扔石头。好在公园里有很多地方比较隐蔽,恋人们可以避开熟人,不至于被人说闲话,或者自己感到尴尬。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