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1版:悦读
3  4  
PDF 版
人民公园 郑州人的“休闲地标”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打印】  

人民公园 郑州人的“休闲地标”

中原网  日期: 2007-02-03  来源: 郑州晚报  
  城市中心,永远是人们注目的焦点。城市中心,承载了人们太多的梦想。

  人民公园是郑州最早的公园,解放前,郑州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公园。如果非要说说的话,那便是陇海铁路花园(后来的铁路文化宫),面积小,建筑设施本就非常简陋的花园在抗战期间又遭到破坏。有些老郑州人的记忆中还会有禄家花园、杜家花园,其实它们也不过是在私人院落里挖几间土花窖、开几畦土地、种养些花木,以满足主人担挑卖花而已。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休闲、生活的需要,1951年,政府决定在西太康路以北、金水河以南、铭功路以东、北二七路以西的区域辟建人民公园,并规划公园建园图,郑州解放前的胡公祠、彭公祠也包括在内。

  老园之南:浩气胡公祠

  胡公祠位于西太康路路北,建祠前为农耕地和乱坟岗。此祠是为了纪念胡笠僧而建。胡笠僧名景翼,民国十一年(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时,胡景翼跟从冯玉祥将军参加了郑州之战,1924年担任河南督军、省长等职,同年4月10日在开封进行左腕疗毒时不幸逝世,年仅34岁。

  胡生前曾为其阵亡将士在郑州西郊建冢而葬,后来又在西太康路觅地建祠,选中了老坟岗这片宝地。当时的祠堂规模很小,即现胡公祠大殿西边位置,老郑州人亦称之为胡公祠。当年的小院已经在1981年被全部拆除。胡去世后,祠并未扩建,8年后至民国廿一年(1932年),冯玉祥、张群、张继等,为纪念胡在河南及郑州的战斗业绩,力主建祠。1936年秋,历时4年建造的胡公祠终于完工,占地23亩,有殿、亭,并有一塑像,翠柏红垣,古色古香,为郑州当时一景。

  从南门入园进入胡公祠,一株古老国槐迎户矗立,再前行起台为宇,有大殿五楹,即胡公祠大殿。殿后围墙上开有圆拱门3个,可直接观望湖光山色。

  岁月流转,如今成了危房的胡公祠被圈管起来。只有旁边的友谊山和山下唱戏的老人们还让人怀想着当年的景象。

  老园之北:美丽金水河

  但凡一个美丽的城市,大都有一条河或江穿城而过。简陋、渺小的金水河与郑州人有着刻骨铭心的爱和难割难舍的恩怨,同时,它也是人民公园的源头水。

  胡公祠两墙外为乱坟地,北墙外是一条河沟、一片瓦砾和荒草坡。河沟从西太康路西南向东北横贯胡公祠后,由东北而入金水河。北岸为农民耕地,就在此河沟荒坡上挖湖堆山,引金水河水入园,修建进出水闸,保证湖中蓄水,并在金水河上修建拦河坝水闸,以提高进水闸水位。

  1958年金水河上建造一座木桥,为公园开放北门做好了准备。1960年元旦,北大门正式开放。那年,公园举办了游园晚会,项目有电影、戏剧、舞会、说唱等,市民纷纷前往。公园负责售票,票价0.15元。

  虽然公园北门开放时间只有几年,但金水河于人民公园,如同点睛之笔。如今,几经整修的金水河畔已变成美丽的滨河公园,和人民公园唇齿相依。

  老园之东:青石造假山

  二七路原来是老郑州城西门外通向北郊乡村的一条土路,因路的南头有一座长春桥而得名“长春路”。20世纪30年代,该街繁华起来,1952年改名二七路。1952年8月1日公园初具规模,正式对群众开放,不售门票。公园不断地修整完善着,1953年1月正式售票,每张二分钱。当时的东大门是一个小土山,即便如此,也暂时满足了人们对山水的心理期待。

  直到1980年1月,公园从新密、巩义山中选采了大块奇形的青石,在土假山的基础上堆砌起青石假山。两年后,完工的假山使得人民公园真正有了些山的英气,直至今日,青石假山仍然是人民公园东门最吸引人的一大景观。

  老园之西:难忘铭功园

  铭功路南起解放路,北至大石桥,是直奉军阀郑州之战后形成的一条老街道。

  1922年4月,直奉战起。战斗中,靳云鹗部有一团长彭象乾不幸阵亡。战后,靳云鹗驻军偕同郑县商会共同筹资在西陈庄东边(现人民公园西门园内)购地20余亩,于1925年,修建了为纪念直奉郑州之战殉难团长彭象乾及诸官兵的“铭功园”,并举行隆重落成典礼。事后,为方便各界人士和群众观瞻凭吊,修建了一条由市内通往“铭功园”的道路,命名铭功路。1938年“铭功园”改叫“彭公祠”。

  早在民国年间,铭功路南头位于市中心,紧邻由西向东流经这里的金水河。河上原来并没有桥,地方民众一致呼吁,请求从南向北修一座桥,通往铭功路。据老街坊们回忆,为建造这座桥,当时县政府同郑县商会倡议开展募捐,用近1个月时间修筑了铭功桥。1950年5月21日,动工改建慕霖路、顺河街、迎河街时(现解放路),首先填平了旧金水河道,拆除了摇摇欲坠的铭功桥。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