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1版:郑周刊/悦读
3  4  
PDF 版
城南路:亦书亦画古韵浓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打印】  

城南路:亦书亦画古韵浓

中原网  日期: 2007-02-10  来源: 郑州晚报  

  商都文化一条街

  城南路,位于管城回族区境内,该街原是老城的南城壕,1950年西段填起,修成柏油马路,命名为南城马路,1986年增修了东段,统称为城南路。东起城东路,西至南顺城街,全长1.8公里,宽15米。在1916年版的郑县城地图上,可以看到城墙围成长方形,坐落在金水河的臂弯里,郑县因此得雅号“舟城”。如今只有城东路南段和城南路北侧部分的老城墙保存得比较好。

  南、北顺城街在清朝末年原本是郑州古城墙下的护城壕沟,杂草丛生,荒无人烟。民国初年,铁路通到郑州后,逐渐有人在此定居,那时人们将此地叫做南、北城壕。

  随着城壕内居住的人逐年增多,这里渐渐形成了街道。解放后,沿着古城墙的走向,这条街道南边的一段被命名为南顺城街,北边的一段被命名为北顺城街,又将顺着南城墙的走向自西向东的一段马路命名为南城马路。1986年,此路增修东段至城东路,整条路统称为城南路。

  1994年8月5日,作为郑州商城遗址首期保护工程,城南路披上了“商都文化街”的美誉,从南大街往东一直到城东路的街道两旁全是仿商建筑,这些建筑和廊子、栅栏、雕塑小品融为一体,成为郑州一处独特的街景。

  走在这条文化气息浓厚、古朴幽雅的街上,谁能想到几十年前,这里会是另外一番模样呢?以前的城南路,全长1公里,在路的北侧、城墙脚下,有大大小小的垃圾堆十余个,废品收购站三个,无证化工厂一座,旱厕五个,违章建筑160余间,城市回流户依城墙生活,废水、垃圾、下房土随处可见,城墙被不断蚕食。

  经过市、省、国家数十次的专家论证,《郑州商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1992年被国家文物局立项。这个保护工程是商城遗址发现50年以来首次最有效的保护,开创了大遗址保护的先河。这种“变被动保护为主动保护”的思路被国家文物局充分肯定,并向全国推广。商都文化街的建立,既对古老遗存起到了保护作用,遏制了对城墙的破坏,又使得整条街依傍了古老厚重的城墙而显得更有底蕴。如今在这里已经形成了以书画、古玩、瓷器、玉器等为主要内容的交流、交易场所,在殷商文化的映射下,城南路成为极富历史文化气息的书画一条街。

  在政府主导的商城遗址远景规划上,从金水路向南至城南路,一个个具有历史文化气息的景观沿着商城遗址东南城墙,从形式上看形成了一个气势相连的历史文化脉络景观,“商都文化圈”注定承载人们更多的期待。

  自郑州市金水路紫荆山公园向东到城东路,沿城东路南行至城南路向东到顺城街,经杜岭街再到紫荆山公园,一个四方区域,是郑州的商城遗址。

  今天在郑州城东路南段和城南路北侧,我们仍然能看到高大坚实的夯土城墙,闲暇时来了兴致,还可以上去走一走,浏览一下墙内外的风光。如果你要问起城墙的来历,随便一个人都会给你讲一段关于城墙的历史。但在50年前,却没有人知道他们每天漫步、玩耍的这段土城墙已有3600年的历史,是商汤王时代筑成的王城遗存。

  改变是在1955年秋,考古人员在城东部白家庄一带发现在商代文化层下面叠压着很厚的夯土层,夯土呈淡红色,十分坚硬,由于这里地势较高,怀疑下面是商代大墓,便在周围作考古钻探。可是夯土层却向东南和西北两侧延伸,远远超出一座墓的规模。

  这厚厚长长的夯土层到底是什么呢?也许是商代的一条防水堤坝吧。沿着夯土层的走向继续探察,这个推测也不对。夯土层向东南延伸的一端由白家庄沿城东路西侧折而向南,与郑州老城东城墙连到了一起;夯土层向西北延伸的一端从白家庄西侧向西与紫荆山的夯土接到了一起。穿过紫荆山沿金水大道南侧继续西伸,到河南省军区南院,再沿杜岭街东侧折而向南,与郑州老城西城墙夯土相接;而南城马路和熊儿河北侧的郑州老城南城墙也是相同的夯土墙。将这四面夯土墙相连接,就是一座规模巨大的古城垣。

  这是一座比安阳殷墟还要早的商代前期城址!巨大的惊喜一下子让专家们呆住了。

  经考古发掘研究,这座城池是商代初期商汤王时修筑的首都亳城,至今已有3600年。城址呈五边形或者说是近似长方形,北城墙长约1692米,西城墙长约1700米,南城墙和东城墙均为1870米,周长近7公里,面积3.43平方公里。西城墙和北城墙西段破坏较重,残墙大部分被埋在地面以下,东城墙和南城墙的大部分还保留在地面上,这就是我们今天在郑州市城东路南段和城南路东段依然能看到的高大城墙。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