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3版:2007全国两会
3  4  
PDF 版
法规散乱为食品安全埋隐患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打印】  

法规散乱为食品安全埋隐患
河南代表、委员建议尽快出台《食品安全法》统一管理
中原网  日期: 2007-03-10  来源: 郑州晚报  
  □晚报特派记者 黄达 张锡磊

  

  “两会”期间,河南代表高度关注食品药品安全,截至昨天12点,河南代表团议案组共收到7个相关议案,每个议案背后至少有30位代表签名支持。河南的委员中,郑州市副市长龚立群也提了3个提案,呼吁理顺食品药品管理体制,加强队伍建设,政府加大投入,强化监管和执法力度,以确保老百姓饮食用药安全的基本权利。

  代表 包建民(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

  问题:现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滞后

  建议:以综合型《食品安全法》替代《食品卫生法》

  分析: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食品安全立法部门涉及至少16个部门,制定了至少15部法律法规,但是,相对滞后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导致食品安全性事件频发。

  法律法规覆盖有盲区,内容有重复还“打架”。比如“苏丹红”事件、带毒的红辣椒,从生产到加工,再到销售,再到餐桌,整个过程由农业、质检、工商、卫生等部门监管,依然顺利进入市民的胃里,毒害身体。国务院已明确部门分工监管,但《食品卫生法》等没有相应予以修订明确,形成“人人都可管、人人不愿管、人人管不了”和“有利争、有责推”的局面。

  法律法规10多年未修改,执行难度大。《食品卫生法》强调加工环节的卫生,又忽视了源头和销售的卫生。

  法律法规体系部分重要制度欠缺,出现结构性安全隐患。比如,“苏丹红”污染食品,购买后怎么办?一些如食品安全监测、风险评估、预警制度,食品溯源、召回制度及食品安全应急处理制度、食品安全重大事故归责原则,亟待建立。

  消费者维权成本较高,难以保障其权益。权益保障、损害补偿、救济渠道、投诉举报等规章制度欠缺,有待修改完善。

  声音:建议以综合型的《食品安全法》替代单一型《食品卫生法》。这样既可以扩展法律调整范围,涵盖从食物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全过程,以事后制裁变为事前预防,以规范的法律形式来确保食品安全。

  建议制定中国食品安全政策,制定《中国食品标准法典》,结合食品标准清理结果和食品标准的三年制修订计划,通过立法程序,消除标准之间的交叉、重复和矛盾,强制执行食品标准。

  构建多层次阻隔食品不安全因素发生与扩散的制度,加大违法成本、强化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义务和责任意识、自律意识,加大行政处罚、刑事处罚力度,建立完善信用体系、失信惩戒体系。此外,还要加强全民食品安全科普教育,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和科学消费。

  委员:龚立群(郑州市副市长)

  问题:食品药品监管局面呈“小牛拉大车”

  建议:食品药品监管局升格为正部级

  分析:“食品药品监管,关系到老百姓的饮食安全,但是,现行的管理体制受限,因此建议理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系,加强队伍建设,加大科技投入,切实把好食品药品入口关。”龚立群对现行管理体系的尴尬境况很是忧虑:一个副部级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需要协调质检、农业、卫生、工商等9个正部委,工作难度可想而知。

  声音:要想把这个事情办好,必须理顺管理体制,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升格为正部级的国务院直属部委,然后各级政府再逐级顺延,提高协调的级别,强化监管效力,以此改变目前“小牛拉大车”的尴尬局面。

  按照一事一案的要求,就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问题,他提出了3个提案,分别是理顺管理体制,加强队伍建设,政府加大投入,强化监管和执法力度。

  他建议各地政府采取措施,先在基层进行试验,待经验成熟,再在全国推广。

  代表 陈泽民(郑州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问题:食品药品市场局面混乱

  建议:出台强制性食品药品产业政策

  分析:目前,食品药品生产、特别是食品加工企业“多、小、散”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不足10人的小企业、小作坊占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七成以上,保证质量安全的产业基础差距较大,食品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证;食品流通环节经营秩序不够规范,缺少必要的安全检测和质量监控措施。医药产业集中度低,药品价格虚高,药品虚假广告经常出现。食品药品市场混乱的局面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直接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

  声音:建议国家采取强有力措施予以综合治理。一是出台一些像原来纺织行业、限产压锭一样的强制性食品药品产业政策,关停一些规模小、工艺落后、难以保证质量的食品药品生产加工企业,为优秀企业、优质产品腾出市场。二是纪委、纠风办牵头,采取多部门联合治理食品药品虚假广告的问题。三是加强药品价格管理,药品价格全部由国家定价,收回外商独资、合资企业的单独定价权,从定价上挤干水分,同时严格市场价格监督,以解决药品价格虚高的问题。

  建议国家进一步加大对食品药品监管系统的投入,加强基本建设,改善监管条件,加大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投入,提高监管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确保食品药品安全高效监管。

  代表 和瑞芝 (新乡医学院硕士生导师)

  问题:监管环节多,监管职能交叉重叠

  建议:人随职能走,加强监管系统力量

  分析:2003年,国家组建了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食品药品安全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重大事故查处工作。但从目前食品安全监管的总体情况看,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依然不顺。一是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监管环节多,多头执法,监管职能交叉重叠,监管资源分散,统一、高效、权威的食品安全监管格局尚未形成;二是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执行法律、法规及规章不统一,执行的食品安全质量标准不一致;三是食品安全监管的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各食品安全执法部门的人员及监测检验设备严重不足,各部门基础设施重复建设、检验检测设备重复购置;四是没有建立起统一、权威的信息发布机制,信息发布混乱。

  声音:建议深化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进一步强化监管职能。一是进一步整合监管资源,将目前分散在农业、质检、工商、卫生、商务等部门的监管职能集中统一起来,将监管资源整合起来,强化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职能,使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成为监管执法主体,对食品安全进行统一监管,以提高监管效能。二是将食品安全的具体监管执法职能划入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后,按照人随职能走的原则,加强食品药品监管系统的力量。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