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潘默
本报讯 11岁的女儿明明听力丧失殆尽、完全依赖助听器,受制听力学习成绩也跟不上,进而产生厌学等叛逆情绪。这让从泌阳农村来郑州打工的朱女士忧心忡忡。“想找和我女儿遭遇相同的家庭,交流一下教育子女的经验。”为女儿前途担忧的朱女士昨日拨打本报热线求助。
女儿哭喊妈妈别离开,她泪流满面
朱女士告诉记者,女儿快两岁时还不能正常发音,夫妇俩抱着女儿四处求医,最后郑州一家著名医院的医生告诉他们,明明的听力细胞已经坏死,不能再耽搁,应该佩戴助听器,进行语言训练,要不错过婴儿学说话的好时间,就可能又聋又哑。夫妇俩把明明托给郑州的姑姑照看,在一家幼儿听力障碍培训机构进行培训。
“我农闲时会到郑州看女儿,有一次我临走时明明哭喊‘妈妈别离开我’,女儿的哭声让人撕心裂肺。”朱女士说。为了到郑州陪着女儿,夫妇俩2000年来到郑州,丈夫在一家工厂找到一份仓库装卸工的活儿,朱女士5年内全心照顾女儿,只接些能在家里做的计件杂活。在明明6岁多时,夫妇俩到招收农民工子弟的文化路三小给女儿报上了名。
打骂女儿成绩上不去,她悔恨不已
从外表看,明明聪明可爱,刚开始学校的小朋友也主动和她玩,但发现她存在听力障碍,学习成绩也因为听力原因跟不上后,一些小朋友就疏远她,甚至还有人模仿她口齿不清说话。明明变得孤僻,不愿意和人交流,成绩更是急剧下降。女儿成绩跟不上,朱女士想到夫妻俩的辛苦,就打骂明明。打骂过后,气消了,看到一旁的女儿,朱女士又后悔不已,便不停地跟女儿道歉。“我情愿替女儿承受,她还小,却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拥有幸福的童年。”朱女士对记者说。
学校老师知道明明的情况后,把她安排在教室前排,还鼓励她举手提问,并找那些嘲笑明明的学生谈话。大家的关爱让明明重新变得活泼起来,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
担忧女儿今后人生路,她极度苦恼
朱女士夫妇俩的工资每月加起来有1000多元,生活很拮据,但朱女士还是把无限希望寄托在女儿身上。目前明明读小学四年级了,虽然老师、同学给予很多帮助,但明明的功课还是跟不上。除了数学还可以,像语文、英语等跟语言相关的科目都不及格,这让朱女士万分焦急。
朱女士说,她想通过晚报寻找那些子女遭遇和女儿相同的家庭交流一下,告诉她如何培养存在听力障碍的子女。在这方面有成功经验的家庭或人士,如果愿意帮助朱女士,可以拨打本报新闻热线0371-6765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