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4版:热点新闻
3  4  
PDF 版
骨灰入海,让生命回归自然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打印】  

骨灰入海,让生命回归自然
今年清明节本市将联合连云港首次开展“海葬”活动
中原网  日期: 2007-03-12  来源: 郑州晚报  
  让我筑一座水墓

  来海葬这不该存在的幻爱

  再树块无字碑

  任其负载曾经铭心刻骨的爱、痛和怨

  ——佚名《海葬》

  没有香烛,没有纸灰,在宽广蔚蓝的大海上,将和着鲜花的骨灰撒入海中……很多人都在影视剧中见过这种“海葬”的场面,而这种让生命回归自然的举动,也被誉为最文明的殡葬方式。昨日,记者从郑州市殡葬协会获悉,在今年清明节前夕,我市将联合连云港市民政局,在连云港出海口,首次开展骨灰撒海活动。报名时间将从今日开始,咨询电话67186465、67170529、67170519、67170569。

  本报将联合连云港当地的《苍梧晚报》,对我市首次举行的海葬活动进行全程跟踪报道。

  市民亲历·无奈 几千元的墓地,对工薪阶层来说太贵了

  “母亲已去世多年,骨灰一直存放在殡仪馆内。”昨日,市民马女士来到本市一家公墓客户服务中心,想给母亲购买一块墓地安放骨灰。

  “现在公墓的价格大概啥情况?”马女士询问。“最便宜的是不足两平方米一种墓碑的,价格要7800元。还有三四平方米的较大墓碑,那就要上万块钱了!”工作人员回答。

  “这么贵呀!”马女士有点惊讶。

  “如果选择地段好、造型好、石材好的,就更贵一些,最贵的八九万元的也有。”对于马女士的惊讶,工作人员已是司空见惯。

  经过1个多小时的协商,最终马女士敲定了价格较便宜的一块墓地,大概需要7300元钱,双方商定,待马女士察看之后,觉得满意再正式签订合同。

  “七八千元对我们这种工薪阶层来说太贵了,但家人都想着老人走了就好好安葬,于是还是选了墓地。”市民王先生对此颇有些无奈。

  管理部门·透露 郑州墓穴均价,每平方米7000~8000元

  据本市殡葬管理部门负责人介绍,去年,郑州共有3.5万人死亡,骨灰主要存放在殡仪馆和各种经营性公墓。以此数据估算,仅仅10年间,全市就有30多万具骨灰需要存放,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而且,目前郑州市公墓价格也是逐年攀升,这对普通市民办理丧事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负担。

  在老百姓中间,有这样一种说法:“死人住的房子比活人的还要贵。”市殡葬管理处有关负责人介绍说,郑州墓穴目前每平方米的均价在7000~8000元,最贵的已达到1万元以上,而去年,本市市区商品房市场销售均价为每平方米3000多元。

  “由于地理位置等因素,目前,本市各大经营性墓穴的收费都是自己定价。”该负责人解释说,公墓高收费的存在,是因为有消费人群。“如果市民觉得公墓价格偏高,也可以选择其他的存放方式,比如在殡仪馆存放骨灰,每年收费不足百元,还可以通过参加 树葬、海葬等经济文明、移风易俗的新形式。”

  两地联手·互动 全程跟踪报道,发布活动筹备和进展情况

  “对于举办这次骨灰撒海活动,由于是首次,我们心里也没底儿,不知道郑州市民能否接受,但我们希望通过这一次活动,能真正让市民接受这种新殡葬形式。”市殡葬协会负责人昨日坦言,“无论将骨灰存放在殡仪馆中,还是存放在经营性公墓内,都只是国家在殡葬改革中骨灰存放的过渡形式。我们常说的殡葬改革的第一个目标,即实行火化已经基本达到,而殡改的最终目标则是不保留骨灰。”

  记者昨日也随机采访了部分郑州市民,有很多人认为海葬这种新形式很新鲜、有意义。市民李先生说:“单看一个墓穴是很小,可每个墓穴间还要有空隙,如果数量多了,就会十分浪费土地,不如用更经济、更节约土地的方式代替现在的墓葬,而海葬真的是一种很环保天然的方式。”

  “海葬应当是一种十分文明的丧葬形式,我们敬爱的周总理、邓小平同志逝世后都选择了海葬。”50多岁的市民汪先生表示,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开放,文化素质的提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相信海葬会成为丧葬的一种重要方式。

  对于此次海葬活动,《郑州晚报》将联合连云港《苍梧晚报》,进行全程跟踪报道。两地间的媒体互动,将向市民发布活动的各项筹备和进展情况。

  开始报名·收费 400元骨灰入海,计划清明节前举行

  “骨灰撒海,冲破了传统的‘入土为安’观念。人从自然中来,又回到自然中去。”市殡葬协会有关负责人昨日表示,此次活动将有利于节约土地、发展经济,有利于我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据悉,本市举办的骨灰撒海活动,所收费用将按照连云港市物价局制定的标准,每具骨灰收费400元,登船每人200元,统一由郑州市殡葬协会代收,连云港市民政局出具发票。前去亲属的所有食宿费自理,交通费全免。活动初步计划在4月5日清明节前举行,当天一大早出发,次日返郑,时间为2~3天,具体时间待定。

  海葬的起源

  国外的海葬

  海葬的起源

  海葬的历史十分的久远,它最早起源于北欧海盗,并成为海上最古老而哀痛的仪式。海葬最初的仪式十分的简单,它以小船载尸,挂上风帆,乘着落日的余晖,驱使西行,任其在大海中漂游。后来,在逐年的演化中,便为军队所用,早年,舰上人员死亡的时候若尸体无法运回陆地安葬,他们则会在海上举行海葬仪式。海葬典礼通常在日出或日落前举行,但根据战地特殊状况也可于夜间举行。当举行海葬典礼的时候全体舰员在后甲板列队,遗体包殓好并绑上重物放置于木板上,当告别仪式完毕后将木板稍倾斜,尸体随之滑入海中下沉。此时舰艇汽笛长鸣,军舰降半旗,舰上军乐队奏哀乐,并将日期、时间、经纬度加载航海日志。这就是他们最初传统的海葬仪式。

  

  国外的海葬

  根据日本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在378名古稀老人当中,其中有占40%的人表示愿意在去世后将自己的骨灰撒入大海。按此比例,比10年前高出了整整2倍。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墓地价格与年俱增,在东京、大阪等大都市里,更是涨到了一般人望而生畏的“天价”。其次,海葬也体验了“回归自然”的新观念。此外,海葬不仅经济,还很浪漫,人们潇洒地将骨灰撒在特定的区域内,随风飘向远方,不留一点痕迹。

  

  不会污染环境

  人体焚烧后产生的骨灰,属无机物碳酸钙,并非有毒有害物质,不会引起水质污染。而从火化角度来看,人体火化时的温度是800℃~1200℃,如此高温下有害病菌根本无法存活,包括传染性极强的肝炎病毒、结核病菌等,由此可见,“病者骨灰撒海将传播病菌”纯属无稽之谈。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