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宋振科 游晓鹏 文/图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仅让老百姓看得起病,也“救活了乡镇卫生院”,但这种“政策施舍性救活”只是让他们暂时告别倒闭的边缘,要真正走出困境仍需理顺内部体制。在全国两会上有代表和委员提出,乡镇卫生院应成为全额事业拨款单位,这正与基层呼声一致,这样不仅能让卫生院告别困境担负起重任,也可使“医生不再为收入而多给病人开贵药,不再为收入让病人做没有必要的检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新农合”是暂救政策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提高乡镇卫生院就医人数、经营收入至少有30%的贡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救活了乡镇卫生院。”内黄县卫生局办公室主任董德平说。
董德平告诉记者,乡镇卫生院住院病人的增加得益于政策上的倾斜。“首先是在乡镇卫生院治疗后报销费用时不设起付线,而到县级医院就医起付线是400元,市级以上就成了1000元;其次是在乡镇卫生院就医报销比例高达45%,老百姓看个小病都愿意到乡镇卫生院,政府从政策上鼓励农民到乡镇卫生院看病,卫生院没有能力治疗的再到大医院”。
但一些基层卫生系统人士认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使一些濒临倒闭、勉强维持经营的乡镇卫生院暂时脱离困境,但很难说乡镇卫生院就能靠此完全走出困境,走上健康持续发展道路。
“‘新农合’确实救活了乡镇卫生院,但这个救活是暂时的,可以说,目前卫生院仍在一个很低的水平线上维持,乡镇卫生院缺人才、缺技术、缺设备的事实还没有改变,仅靠‘新农合’带来的这点收入很难解决长远问题。”内黄县卫生局局长高峰说。
董德平对此也深有同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救活了一些濒临倒闭的乡镇卫生院,救活是指职工工资可以基本保证,但他们只能靠自己买设备、引进技术和人才,发展的速度和质量还是个问题。
财政全供的设想
“其实我们最希望的是财政全供职工工资,卫生院收入也上缴财政,即便财政再没有其他投入,有了工资保证卫生院才可以留住和吸引人才。因为人才是一个卫生院的根本。”张学军说,从目前的情况看,经营状况较差的卫生院职工工资很难足额发放,基本没有可看病的医生,因此也就没有病人上门,这样逐步陷入恶性循环,势必不利于当地农民看病就医。
在乡镇卫生院工作了37年的王麦合向记者介绍,以前卫生院工资由财政全供时,百姓看病首选乡镇卫生院,医生也很少流动,如果财政能先保证卫生院职工的工资对卫生院的发展大有好处。“拿二安乡卫生院为例,它处于三县交界,交通不太便利,但越是交通不便利的地方越容易留住病人,关键是因工资不能保证,能看病的医生都走了”。
“现在财政不发工资,医院和医生都为生计考虑,给农民开价格高的药品,让农民做没必要做的检查,财政能保证卫生院职工工资是减低农民治疗费用和医药费用的关键所在。”王麦合说。
对乡镇卫生院进行体制转换
一个事实是,基层卫生院所公认的改善其技术匮乏与经济窘迫的两件大事,一是县以上医院医生派驻支援乡镇卫生院,二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背后都是国家政策强令的行政推手,而与市场无关。
在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再成热点,乡镇卫生院的重要地位突显。全国政协委员周琪为此提交《关于将乡镇卫生院列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建议》的提案,指出在乡镇卫生院人员工资发放必须靠医疗收入为主的运行模式下,医护人员很难完全站在患者角度,为患者节省开支,导致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而由于待遇过低,也造成业务骨干外流。
为此周琪建议“对乡镇卫生院进行体制转换,将其定性为全额拨款的公益性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其业务经费和编制范围内配备的医护人员工资由各级政府作出专项安排、列入财政年度预算,同时对乡镇卫生院实行工作绩效考核,让其工资收入与开处方、做检查产生的利润脱钩。
井店镇卫生院是内黄县17家乡镇卫生院中唯一拥有CT的乡镇卫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