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2版:郑周刊深度
3  4  
PDF 版
乡镇卫生院院长举债50万购买CT机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打印】  

乡镇卫生院院长举债50万购买CT机

中原网  日期: 2007-03-13  来源: 郑州晚报  
  □晚报记者 游晓鹏

  宋振科 文/图

  

  当医疗设备成为掣肘乡镇卫生院生存和发展的必备物质条件,如何扭转缺钱、缺设备、缺病人、缺医生的恶性循环,乃至职工们“发下工资”这样最低端的希望都被寄托在这些机器上。于是,集资、举债,甚至个人冒着赔本与政策风险都要想方设法改善设备,成了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决策者脑中紧绷的一根弦。安阳市内黄县井店镇卫生院院长举债自筹50万元为本院购买CT机的故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这样的样本。

  以CT为代表的设备更新让井店镇卫生院尝到了甜头

  竞选承诺

  “买CT机,是我在2005年竞选院长的时候就承诺过的。但买这个东西,不仅仅是因为一个承诺这么简单。”3月7日,坐在内黄县井店镇卫生院院长办公室兼自己的起居室里,张学军谈起院里这台闻名远近的CT机,语气略显无奈。

  张学军所在的井店镇卫生院是镇里唯一一家公立医院,但多年来,与中国农村许多乡镇医院一样,由于缺乏足够的财政拨款,缺少病人,加上工作环境限制,人才不断流失,医院逐渐陷入困境。井店镇卫生院地处人口较为集中的镇里,情况“算是好的”,但2005年,张学军刚刚上任院长时,一些职工的工资还拖欠着没有发下来,医院还有50多万元债务。

  “按照国家政策,多年以来,县财政每年给卫生院拨款最多8万元,这笔钱,不说给医院更新设备,连工资都不够发。”张学军说,卫生院在职职工69人,退休6人,一个月的工资就得五六万元。因为医院一直实行的是保底工资加绩效工资的考核办法,多数医生只能领到档案工资的一半。有的医生每月只能拿到300多元。

  “因为工资低,好的医生光想走,好的毕业生不愿来,长期以来,基层卫生院人心不稳。”卫生院的一位医生对记者说。

  但待遇的问题在张学军眼里,还不是问题的最痛处,“工资可以暂时不发,但设备不能没有,检查、化验都做不了,老百姓怎么在你这里看病?”张学军认为,设备缺乏是造成卫生院没病人没钱没医生恶性循环的一个显而易见的源头。让他深受刺激的一件事是,一次邀请市里面一位大医院的医生来镇里坐诊,人家当场回绝:“不行不行,你那里根本没法做,什么(仪器)都没有。”

  据此,张学军认为,设备不改善,医院就永远没有翻身的希望了。2005年年初,井店镇卫生院举行院长选举大会,从副院长位置上参选的张学军郑重地道出了自己的想法:尽快给医院添置一台CT机,改善医院的仪器设备。

  为什么承诺的是CT机呢?张学军作为心脑血管方面的医生,深知这CT机的用处,CT机主要用于心脑血管的检查,而目前农村较大的病数量最多的就是心血管、脑血管疾病和肿瘤,“离了CT机心脑血管疾病检查与治疗根本没法开展”。对县级以上的医院而言,CT机比较常见,但在当时,整个内黄县17家乡镇卫生院,尚没有一家拥有CT机。一些人不禁要问:他能弄来吗?钱从哪里来?

  2005年8月8日,一个吉利的日子,卫生院CT机正式开始“营业”,而院长自掏腰包购买CT机为百姓治病的消息开始不胫而走。

  

  自掏腰包

  3月7日上午,记者看到,包括奥林巴斯胃镜、B超仪、雪球分析仪、心电图机等医疗设备在内的一长串名单,被刷在了井店卫生院临街以及进门最为显眼的墙壁上,CT机,则被排在了首位。

  路过的村民,不时会看一眼这些白色的字母,尽管没人知道这些究竟代表什么仪器,但在他们眼里,这“代表着医院的技术水平”。也因此,“我院拥有日本进口东芝CT机,全天候应诊,节假日不休息”的广告语,在卫生院附近的几条街道上都可以看见。

  直到目前,这台从上海购得的二手CT机,仍是内黄县17个乡镇卫生院拥有的唯一一台,当然,其价值也不菲。“一般简单的仪器新的也不超过30万,这个CT机虽然是二手,但卖家坚持要50万元。当时医院收入已将近200万,但盈余很少,一下子根本拿不出这笔钱。”张学军说。

  张学军最初的想法是,在本地联系5个投资人,每人出10万元,“机器算他们个人所有,收入医院提5%,剩下的95%他们5个人按股份平分”,但与镇上的几位老板基本谈好,就等去上海拉机器的时候,5位投资人却打起了退堂鼓。

  “他们的担忧是,一个4万多人的小镇里能有多少病人来这里‘消费’CT机?”一个大背景是,2005年8月,当时还没有内黄在2007年1月纳入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的消息,整个乡镇卫生系统的普遍状况仍然是不景气,这让投资人一直犹豫不决,最终取消投资的打算。

  但张学军却犯了难,他已经跟上海方面草签了协议,而县卫生局参加竞选大会的领导也不时“提醒”他:“你说过的要为医院买CT,可不能说话不算数啊!”机器是非买不可,但钱从哪里来?

  职工经济条件都不好,集资肯定很困难。张学军的父母在自己家里养鸡多年,加上他自己的积蓄总共有20多万元,“最后我说服了爱人,将自己的全部积蓄和父母在家养鸡挣的钱凑起来,又东奔西跑找朋友借钱,凑足了50万元,把CT机拉到了医院。”张学军说。

  

  尴尬身份

  因为最初试图以吸引外人投资的形式购买CT机,CT在医院开始使用后,一些人常常问张学军“赚到钱没有”,这个问题让他觉得有些尴尬,这台CT机的实际经营情况,“没有比想象的好,也没有比想象的坏,能保住本儿就不错了”。

  “平均一天能做三四次吧,2005年4个月收入4万,2006年13万,今年情况会更好一些,照着这俩月(1~2月)的情况,可能达到18万。”以往职工集资购买设备的一个惯例是,购买设备在收回成本及付给职工若干回报后归医院所有。目前,这台CT机属于张学军,但“在成本收回的时候也基本到了报废期限”。张学军的期望是,能尽快收回成本,“没想着赚钱,就是救急,能让大家发工资都有饭吃就不错了”。

  除了投资、报废这些字眼,另一个让张学军感到尴尬的问题是,这台二手CT还面临着一个“身份问题”。

  按照规定,大型医疗设备的引进要在上级卫生部门备案审批,申办使用许可证,张学军在自筹资金购买CT后向省卫生厅申请时却出现了意外。省卫生厅没有给其使用许可证,因为按照规定不允许乡镇卫生院有CT,“卫生厅回复说按照人口比例你们内黄县70万人有一台CT就足够了,多了就是资源浪费”。

  一位卫生系统人士认为,这些规定可能与控制乡镇卫生院规模,防止其向大型综合医院发展有关,但对于“控制乡镇卫生院规模”,有关方面并没有具体的条文规定,而基层卫生医疗的现实是,这些设备正在“由可有可无变成必需品”。

  “我们购买CT并不算浪费,方便了周边百姓就医,还节省了他们的治疗费用。”张学军说,内黄县城内的4家医院有三家都有CT机,收费为一次180元,井店卫生院的收费只有120元,“乡镇卫生院愿意用自己的资金购买这些设备说明当地老百姓是需要的”。

  

  “CT效应”

  尽管如此,以CT为代表的设备更新,已经让井店镇卫生院尝到了甜头。

  “就在CT机刚引进的当月,就有临近乡镇的病人过来。”医院的一位医生对记者说。而卫生院自筹资金陆续购进了进口胃镜、X光机等仪器,已经成为内黄县仪器设备最为齐全的乡镇卫生院。

  “我们现在已经能开展包括剖宫产、肠穿孔修复、阑尾炎切除术等在内的大小手术。而在几年前,这些手术在乡镇卫生院这一级医疗单位还是不能想象的。”张学军说。

  配合着送医下乡、免费体检、病人免费接送等经营策略,来卫生院的病人逐渐增多,卫生院情况开始好转。2006年11月9日,卫生院已经还清所有债务。2006年,卫生院总收入突破200万元,盈余30万元;2007年,他们把收入目标锁定为300万元。记者在井店镇卫生院的院务公开栏上看到,医生最高已经能拿到2000多元,最少的也能拿到500元以上。这一工资水平,已经是目前内黄县卫生院里最高的。

  “有了医疗设备,看病的人渐渐多了,医生的工作积极性也有了。今年职工可以领全额工资了。这不能不说是‘CT效应’。”一位医生对记者说。

  记者采访时,张学军正计划用院里的资金再添置一台新的B超,“既然乡镇卫生院承担着基层农民的就医保健防疫重任,在政府投入不足的情况下我们就要尽自己的努力提高治疗水平,降低治疗费用,在维持自身正常运转的同时满足百姓需要”。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