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29版:财富综合
3  4  
PDF 版
乘机游澳洲少掏5000元
2角纸币退市影响寥寥
专家现场破译瓷器仿品“密码”
中石化油价“涛声依旧”
项目商急问投资人电话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专家现场破译瓷器仿品“密码”

中原网  日期: 2007-03-14  来源: 郑州晚报  
  □晚报记者 李亚洁/文

  马 健/图

  

  本报讯 3月11日,88创富热线在市博物馆举办3·15鉴宝专场活动,多名市民赶来听听专家如何识别藏品真伪。坐镇的专家有河南博物院研究员赵新来、刘建洲,白玉专家杨汉臣,河南省珠宝鉴定站站长唐勤民。

  “这件战国三环青铜盖鼎很漂亮,买对了!”专家说。当日,胡先生搬来五六件瓷器,其中有两件是真品!

  赵新来和刘建洲认为:“一件藏品的收藏价值,不仅与年代有关,与器物本身的艺术价值也密切相关,只有美的东西才更容易流传下来。”当天,被专家验明正身的“宝贝”还有:一件清中晚期镶银白玉龙凤佩、一方东汉“武猛中郎将”兽钮银印(2cm×2.2cm×2.2cm)、一方民国时期的寿山石印章(高9.5cm)及一只明代的“五子登科”小铜镜等。

  “造型也不错,做工也不错,但是是仿的!”专家对吴女士带来的4件瓷器给出了残酷的结论,“你交学费了,全是仿品”。

  “你这只五彩瓶器型不对,瓶口胎太厚口太小,腹部也不够大,装饰太繁复,还有绘画水平太差,人物比例失调……”专家顿了一下接着说:“就这四条就足以判断该器物是新仿的。”

  王先生的一个看起来不错的精美瓷碗也引起了专家的注意。“以后,不要再买这种特征的碗了,瞧这儿釉不到底的圈足处,还带有一环一环的黑线,都是用化工染料处理过的,无非是想冒充‘包浆’。”

  专家认为,无论是什么仿品瓷器,在器型、材质、包浆、艺术手法等方面,总会露出“破绽”,所以提醒藏友,起码要系统了解器物在各个时代的特征,及其使用痕迹形成的原理等,才不至于轻易受骗。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