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19版:中国新闻
3  4  
PDF 版
北大教授被指骗国家经费2000万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打印】  

北大教授被指骗国家经费2000万
网上举报信息称,李凌松作为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5年研究没结果,掏钱买论文交差
中原网  日期: 2007-03-16  来源: 郑州晚报  
  国家重点科研项目973、863计划居然选错首席科学家了?以致数千万元科研经费打了水漂。

  从1月29日到3月8日,网上先后出现了3条举报信息,指责北京大学长江学者李凌松教授在2001年立项的“973项目”里,花了5年时间和2000万元科研经费却没有做出成果,最后向原清华大学的裴端卿教授买论文署名权来“交差”。

  记者就此事分别向科技部等当事方进行了求证,被告知此事“查无实证”。

  一举报者称只是怀疑李凌松

  3月8日,一个题为《中国的干细胞研究骗局》的帖子出现在中国著名的学术打假网站——新语丝的首页。发帖人显示为“胡未明”。

  在这个帖子里,胡未明把矛头对准了2001年由科技部开始支持的“973项目”中的《人胚胎生殖嵴干细胞的分化与组织干细胞的可塑性研究》,称“科技部决策的背后是一群所谓的科学家,从以上科技部官方发布的文字可以看出这一领域中国科学家的无知与狂妄”。

  帖子中更是指名道姓地指出了3位学者的名字:北京大学的长江学者李凌松教授;挂职在中国科学院和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的盛会珍教授;原清华大学教授,现在中科院工作的裴端卿教授。

  “5年过去了,连一篇像样的研究论文都发表不出来,可见该领域中国科学家的水准。李凌松最后为了交差,掏钱向原来清华大学的裴端卿买了一篇论文的署名权来交差。”

  “中国宝贵的科研经费就是这样被科技部的无知官员还有一批科学骗子给挥霍的。”在发帖人“胡未明”看来,中国科技部从2001年开始花费数千万元支持的“973计划”中的干细胞研究,竟是一场“骗局”。

  匿名信息指称北大学者造假

  不知是不是巧合,记者发现披露此事的还有两处,其中一处是3月2日零点开通的博客,博主名为“小声嘀咕”。

  在开篇欢迎语中,除了博客固有的欢迎语句之外,博客主人作了说明:“利用假的科学骗取金钱,再利用金钱换取科学界的地位,再将自己假的科学变为酷似真的,再骗取更多的金钱……如此循环往复,后果不堪设想。我将尽可能地在这里揭露一些人和事,欢迎大家批评指正,让我们把损失降到最低。”

  在随后的几分钟内,“小声嘀咕”贴出了第一篇博客文章,题目是《973干细胞项目专家李凌松这几年都干了些什么?》。

  在这篇文章里,“小声嘀咕”具体针对的是2001年科技部资助的两大973干细胞基础研究课题之一——《人胚胎生殖嵴干细胞的分化与组织干细胞的可塑性研究》。李凌松是项目的首席科学家。

  “小声嘀咕”列举了李凌松的23篇论文,这是“小声嘀咕”通过Pubmed(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下属的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开发的,基于www.的查询系统)查到的李凌松在2004年和2005年期间发表在国际期刊上的论文,其中20篇涉及干细胞。

  “小声嘀咕”认为,在这23篇论文中只有10篇可以算作李凌松的“成果”,因为其他的论文中李凌松并不是“通讯作者”。一般来说,“通讯作者”可以等同为论文“第一作者”,是论文贡献大小的表现之一。并且,这其中只有3篇论文与胚胎干细胞有关。

  博客罗列李凌松论文作为“佐证”

  李凌松(中)被指骗取2000万国家经费

  记者在中国科技部网站发现,在“公众问答”板块中,有一位名为“张浩东”的网友留言反映问题,时间是2007年1月29日。

  “李凌松作为973的首席科学家承担课题已经5年多了,现已到结题的日子,但是他做出的成果实在有限,从他已经发表的大部分文章都同时有另一该专业教授……高度怀疑李凌松利用科研经费换取文章署名,充当包工头……请科技部提高警惕,保证资助有真才实学之人。”

  在“答复”栏中,状态显示为“已电话联系”。

  3月13日,记者就此事向科技部相关部门作了核实。科技部新闻办工作人员陶先生在向基础研究司核实后告诉记者:“他自称是和李凌松有合作关系的一个企业的工作人员,在合作的时候觉得李凌松的水平不高,写不出那样的论文,所以怀疑他用钱买来了别人的论文署名权。但他没办法提供任何证据,仅仅是怀疑。”

  据《青年周末》报道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