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8版:周刊悦读
3  
PDF 版
抢救中遇到的奇迹
五年前,那一个王朔
人间的学问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打印】  

抢救中遇到的奇迹

中原网  日期: 2007-03-24  来源: 郑州晚报  
  《豫北古画乡发现记》

  作者:冯骥才

  出版社:中州古籍

  □冯骥才

  我们的文化是有情的。只要你为它付出,你的收获一定比付出的多得多。比如,这次探访豫北新发现的古画乡——河南安阳滑县慈周寨乡前李方屯二村。收获之大,出乎预料乃至臆想。

  又是冷雨浇头,又是寒风扑面,又是又厚又滑的泥泞,又是因为我的脚大而不得不在鞋子外边套上塑料袋。这一切和在河北武强旧城村抢救屋顶秘藏古画版的遭遇几乎完全一样。但那一次的收获是一批早在人间绝迹的古画版,这一次却是发现一个有声有色、五彩缤纷、活态的年画产地;一个在已知的神州各地的木版年画产地中从未露过面的新面孔;一个作品曾远销东北与西北的黄河流域的北方年画中心;一个在题材、体裁、风格、技术和相关民俗上特立独行的古画乡。可是它既然早已闻名于世,却何言“发现”呢?

  一句话,它是一种失落的文明,中州大地上一个被遗忘的历史辉煌。幸亏今天的中州人对历史有情,对民间文化有义,才从草莽中找到这颗失却已久的遗珠,因之使用“发现”二字。

  2006年11月下旬,借着在河南召开“全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经验交流会”之际,组织此次对这个新发现的古画乡——滑县慈周寨乡前李方屯二村的抢救性的考察行动。从考察和研究的成果中认定它是中州大地重要的非物质的文化遗存,是河南民间文化遗产抢救成果。

  于是,此间的种种感受、见闻,大量的缤纷的令人惊喜的收获,都促使我以图书方式将其记录下来。

  从作家的立场说,记录的主旨乃是张扬一种文化精神,一种本土文化的认同,一种文化情怀。

  关于本书的文体,应是综合性的。既有理论性的研究文章,也有纪实性的口述文本。至于“探访记”的文体,则是我说过的“行动散文”。我一直认为,文体的划分只是为了研究,写作本身应该不为任何特定的文体所拘泥。如果一种文本,能将感受、思考、纪实论文,乃至资料合为一体,那就是本次写作所为之努力的。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